第436章 兵临北京城下(1/2)

作者:青港沉沙

跟着姓名学国学第436章 兵临北京城下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p>

旅途之中找到了住所,而且还得到了钱财物资,为什么心里还不快乐呢?</p>

因为不当位啊。</p>

背井离乡旅居在外,无论在多好的地方,过得有多好,都难免会想家,想念自己的父母妻子。所以,当年有钱有势的世家子弟王维,意气风发地来到繁华的帝都长安,也会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想念山东兄弟:</p>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p>

不当位,就会有挂碍,就不会太安定。不太安定,就会有郁闷,有烦恼。</p>

但是就算不快乐,我们也不能自暴自弃。我们依然要贞,要持守正道。</p>

大家请记住,无论心情如何糟糕,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要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p>

我们看孔子,他周游列国,各国国君都将他奉为上宾,但就是不用他的思想学说。他四处碰壁,内心快乐吗?</p>

不快乐。但他放弃了吗?</p>

当然没有放弃。如果他放弃了,就不会有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孔夫子和儒家学说了。</p>

每个朝代,都有无数人在为理想负重前行。比如崇祯帝,他的理想是中兴明室。比如说孙承宗和袁崇焕,他们的理想是驱除后金,保家卫国。</p>

他们拥有至高的地位,无上的荣誉,数不清的财产和堆积如山的物资,但是他们并不快乐。</p>

因为他们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p>

崇祯帝信得过的边将并不多,在当时看来,可能只有袁崇焕一个。</p>

崇祯元年,他迅速起复袁崇焕,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这地位,似乎已经高过当年的孙承宗了。</p>

袁崇焕当众提出“五年平辽”的战略目标,同时请求崇祯帝许他便宜行事之权,又请求皇帝允许吏部和兵部的用人、户部的转饷以及工部的制造都要配合他,并且不要听信任何谗言。</p>

在五年平辽的美好愿景下,崇祯帝一一答允,赐予袁崇焕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p>

很多时候,我觉得袁崇焕很像北宋的王安石。这是两个果决无畏近乎刚愎自用的勇士。</p>

王安石不畏天地、不法祖宗、不恤人言,摒弃所有反对的声音,奋力推动改革。袁崇焕也一样,他绝对的相信自己,行事果决。</p>

他重回辽东前线后,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又对外联络明朝藩属朵颜三十六家,善加安抚。</p>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先斩后奏,诛杀东江总兵毛文龙,接着上疏请罪。</p>

毛文龙早年承袭伯父世职,参军入伍。他在辽东抗金时,曾以不足两百人奇袭镇江(今辽宁丹东),生擒后金守将佟养真。后来,他领军入驻朝鲜皮岛,开东江镇,成为该镇总兵。他在这里练兵、兴学、通商、屯田,成为明朝埋在后金后方的一颗钉子。</p>

毛文龙镇守东江镇,也算粮饷物资充足,但是他不快乐,因为他觉得自己远居敌人后方,条件艰苦,理应得到更多补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