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第311章 相互推荐以避嫌312
站在万寿宫的二楼,看着离去的一众朝廷高官,朱由校一肚子的吐槽。</p>
对于孙丕扬和他提出的掣签法,朱由校非常的看不起。</p>
武周时期,狄仁杰曾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p>
这些人日后发动了神龙政变,将李显重新推上了皇位。</p>
在推荐人时,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p>
而狄仁杰的回答是,荐贤为国,非为私也。</p>
吏部尚书的职责,往高了说,是核查天下官员工作,举荐良才贤士,为皇帝在用人上提供理论支持,如狄仁杰。</p>
往低了说,是皇帝掌控朝堂,打压异己的一把刀,如严嵩。</p>
人严嵩还发掘出一个平了倭寇的胡宗宪呢。</p>
而孙丕扬提出的掣签法,堵朝中各派的嘴。</p>
好家伙,你搁这儿当大明不粘锅呢。</p>
这特么的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人事任命权,不是特么的选刚出生的活佛。</p>
只能说让孙丕扬干吏部尚书,是将一个没才干的人提高到了不属于他的高度。</p>
就在皇帝吐槽时,周应秋也在吐槽。</p>
不过他吐槽的对象是孙如游。</p>
对于孙如游想帮自己的话,周应秋心里一百个不相信。</p>
人老成精,七十多岁的人了,说话前不考虑一下的吗?</p>
而且,能做到一部尚书,这种大明高官的位置,他能是个蠢货?</p>
这厮明显就是想要侵夺他吏部的权责!</p>
揣着一肚子的不满,周应秋写出了一份公文,令行文各部。</p>
“尚书,这公文真的要发下去?”</p>
看着周应秋用词严厉的一篇关于废除掣签法的通知,一个吏部文书有些犹豫的看着周应秋。</p>
“若是废了掣签法,恐怕弹劾尚书僭越神器的奏章又要多上三分。”</p>
“让你发你就发,哪儿来这么多的废话。”</p>
抬起头瞪了一眼这文书,周应秋厉声到。</p>
“老子是陛下亲任的吏部天官,吏部这一亩三分地,用什么人,怎么用人,由老子说了算,老子拿不准的由陛下说了算,什么时候容得他们从旁置喙了。”</p>
见到周应秋发火,那文书不敢说话。</p>
“哼!”</p>
看着对方立着的身子,周应秋一甩衣袖,心里不知怎么滴,就蒙上了一层阴影。</p>
上官不官,怪事儿横行!</p>
目光转向一侧,周应秋厉声说道。</p>
“这个文书目无尊上,把他这个月的禄米给他结了,让他滚蛋!”</p>
“我!”</p>
听到了周应秋的话,那文书当即就眼睛瞪大。</p>
他这是为周应秋考虑,怎么周应秋还要开出他。</p>
不忿的看了眼周应秋,这文书就要向外面走去。</p>
“目无尊上!屡教不改!”</p>
看到对方离开,周应秋一拍桌子上的茶杯。</p>
“拉下去,杖责二十,这个月的禄米也不用给他了。”</p>
说着,周应秋就让人将这文书拉下去杖责。</p>
“吏部衙门里的事,若是有丁点儿传出去,立刻将这厮以泄密送去锦衣卫大牢!”</p>
“!!!”</p>
听到了周应秋的话,在场的侍郎文书纷纷缩着脖子,不敢说话。</p>
这周应秋在宫里是受什么刺激了,平日里挺和善的一个人,怎么突然这样?</p>
吏部发生的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其他各部官员的耳朵里。</p>
“周应秋开始立威咯。”</p>
从身边一个文书的手里接过账册,袁世振摇着头感叹道。</p>
“先生,孙尚书说掣签法,陛下会那么的生气?”</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