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第292章 别看我我不是清流293
“。。。”</p>
周应秋的话音落下,堂中顿时就陷入了一片寂静。</p>
“以海忠介公为标准,是不是有些太高了?”</p>
半晌,还是礼部尚书孙如游出声道。</p>
在场众人里,他的年岁最大,是嘉靖二十八年生人,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他能坐上礼部尚书,纯粹就是熬资历熬出来的。</p>
万历十五年,海瑞去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举人了,对于海瑞的作风还是略有耳闻的。</p>
海家那在大明,不是上三旗那也是下五旗的人。</p>
海瑞其祖海逊子在朱元璋时,是广州卫指挥(正四品武将),其孙海答儿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从军到琼州落了籍,海答儿之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p>
海宽子侄五人,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一个进士,三个举人,海瑞的父亲海翰也是朝廷的廪生。</p>
海家在琼州那可是大户人家,但海瑞却是其中的另类,海瑞过的日子,少有当官儿的能承受。</p>
“虚伪就是虚伪,说什么自己是清流,真要是清流,就以忠介公的标准来。”</p>
听到了孙如游的话,兵部尚书黄克瓒不由的到。</p>
这是个死脑筋,对海瑞那也是崇拜的紧。</p>
他早就看那些个清流之徒不顺眼了,现在有办法整治,当然是支持了。</p>
“徐公,你是清流吗?”</p>
就在堂上众人犹疑之时,周应秋突然看向徐光启问道。</p>
“我?清流?”</p>
闻言,徐光启先是一愣,而后摆了摆手道。</p>
“我与西夷之人常有来往,那些人言我数典忘祖,骂我是个夷臣,我怎么能是清流呢?”</p>
说着,徐光启看向周应秋道。</p>
“那周公你是清流吗?”</p>
“我当然不是啊。”</p>
见状,周应秋两手一摊,道。</p>
“蒙陛下信重,我方才能得此天官之任,这不妥妥的幸臣吗?”</p>
“。。。”</p>
听到周应秋自称幸臣,堂上的人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p>
这么直接的自诩幸臣,周应秋真的是在官场上连名声都不要了。</p>
“你们两人一个幸臣,一个夷臣。”</p>
见到两人给自己站台,毕自严也摸着自己的胡子道。</p>
“那本阁就是个循吏了啊。”</p>
“毕阁老此话就过谦了,《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言,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称为循吏。”</p>
听到毕自严的话,礼部尚书孙如游出声道。</p>
“陛下曾言,毕阁老有经济之才学,可理国帑之弊端,怎能以循吏称之?”</p>
“以本官之见,毕阁老可称得上是国之柱石啊。”</p>
“孙尚书谬赞了。”</p>
闻言,毕自严的老脸不由的一红。</p>
毕自严、徐光启、周应秋三人,都很聪明,大大方方的将自己放在了皇帝的称上。</p>
没人标榜自己是清流,清不清自己知道。</p>
“咳咳。”</p>
手放在胡须下咳嗽了一声,毕自严看向在场众人再次道。</p>
“那就依周尚书所言,以忠介公为标准,诸位觉得如何?”</p>
“那这官员要是出身富贵人家呢?”</p>
见到堂内其他人都没有说话,韩爌有些坐不住道。</p>
他不能看着这些人将清流的根给撅了。</p>
“人本就有乘车戴笠、辞金蹈海之欲,难不成家财万贯之户,也要如海瑞一般过清贫日子吗?”</p>
“真要按你们所说,那些志向高洁,不肯同流合污之人,就不是清流了吗?”</p>
随着韩爌的话音落下,堂上的众人顿时就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p>
内阁首辅毕自严,并六部尚书都看向了他。</p>
好一会儿后,户部尚书袁世振开口问道。</p>
“韩阁老,当的是谁的官儿?”</p>
“是这大明朝廷的官儿,是陛下的官儿?”</p>
“还是,士绅豪右的官儿?”</p>
“你!你什么意思!” 听到袁世振的话,韩爌腾的一声从椅子上站起,伸出一指问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