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知州(2/2)

作者:白色孤岛

混在古代当军阀第844章 知州

张云川笑着说:“那你就给我多栽培一些适合的人。”</p>

“他们到时候要是能堪当大任了,我就让你回来。”</p>

王凌云满脸苦瓜色:“都督大人你这也太强人所难了。”</p>

看着王凌云那一幅老大不情愿的样子,张云川也知道的确是有点为难他了。</p>

可是谁让自己身边的确是缺少人才呢。</p>

赵立斌倒是可用,可是他如今在陈州那边当县令,这才没几天了,也还在适应成长阶段。</p>

他还指望着赵立斌以后将陈州的那一摊子事儿接过来呢。</p>

“其实啊,你也别怕。”</p>

张云川对王凌云道:“你当这个海州知州,就抓几件事儿就行。”</p>

王凌云闻言,当即竖起了耳朵。</p>

“第一,你给我筹建一座海州书院,招揽少年和青年,暂定五百人,一年内,要他们能够粗通文墨就行。”</p>

</p>

“同时,在鱼城、福安县、临漳县、海州城建立四座县学堂。”</p>

“这四座县学堂各自招募五岁到十五岁的孩童,对他们进行培养。”</p>

面对张云川的这个大手笔,王凌云顿时觉得亚历山大。</p>

很显然,都督大人这是想仿效当初在卧牛山建立的黑旗学堂和军武学堂一样,自己培养一批人才出来。</p>

现在军中的许多书吏都是卧牛山那边黑旗学堂出来的。</p>

一些中高级军官,也都是从军武学堂深造过的,提升的效果很不错。</p>

如今卧牛山那边的黑旗学堂已经逐步转移到了陈州,军武学堂也还没招第二批人。</p>

张云川这一次决定扩大规模,多建立几个新的学堂,培养人才。</p>

张云川继续道:“你第二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路、修房子、开荒和清查田亩。”</p>

“如今大量的流民涌入海州,你要将这些人用起来。”</p>

“在明年开春前,要确保各县的道路得到整饬和扩宽,保证四辆马车并行的标准。”</p>

要想富先修路,张云川可是记得这句话的。</p>

道路的通畅不仅仅方便物资的运输,也能方便各县的交流往来。</p>

现在海州通往外界的道路又破又烂,很多地方甚至无法通行马车。</p>

福安县和临漳县两地,竟然只有一条仅仅能通行行人的小道,骑马都困难。</p>

道路问题严重制约了海州的发展。</p>

这就导致运输效率低下不说,兵马调动更是麻烦。</p>

以后要是遇到打仗了,粮秣运输也是极大的问题。</p>

所以张云川的想法就是,要确保各县的道路是畅通的,兵马商队都能通行。</p>

“除了修筑道路外,那些荒野之地,都开垦出来,种粮食!”</p>

“流民现在还居住在帐篷和简陋的窝棚内,长期下去可不行。”</p>

张云川对王凌云说:“要在海州城外规划一座新城,按照我给的样式,修筑新的房屋。”</p>

“流民可以靠劳动换取新房,那些左骑军军士以后也可以用银子购买。”</p>

“有了房子,那就有了家,那些流民就能在海州真正的扎下根来!”</p>

“我们左骑军的弟兄有了家,那他们就能成为我们在地方上最坚定的支持力量。”</p>

王凌云觉得自家都督大人说的很对,他认真的点头。</p>

“这个清查田亩也是很重要的活儿。”</p>

“我们必须搞清楚海州到底有多少土地,有多少旱地,有多少水田,都在谁的手里。”</p>

“只有摸清楚家底了,那我们才能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p>

张云川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润利润自己的喉咙。</p>

“第三,大周朝廷的律法还是很久很久之前制定的了。”</p>

“我们海州的情况很特殊,所以你要派人参照大周的律法,制定一部适合我们海州的律法。”</p>

“第四”</p>

张云川滔滔不绝的说了半个时辰,王凌云从最开始的认真,到最后面色变成了苦瓜色。</p>

“都督大人,我觉得老林挺适合当这个知州的。”</p>

喜欢混在古代当军阀请大家收藏:()混在古代当军阀。</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