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宋人租硕鼠天子用师服(1/1)

作者:螽斯先生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第354章 宋人租硕鼠天子用师服

姬宫湦嘴角微提:“尔自称乱臣,乱在何处?” 大夫师服道:“晋侯不忠周室,赵叔带祸害子民,臣身处晋国,却坐视其等肆意妄为,那便同为乱臣也。” 姬宫湦摇摇头:“孤王曾闻,洁身自好者,方能独善其身。晋侯仇与赵叔带为祸,即便尔出言劝谏,亦是毫无用处。” “身为晋臣,却只求自保。而今苟延残喘,还望大王准许,让臣退居山野,了却残生。” “尔世食周粟,既然自知有罪,那便需要赎罪,而非退居山野。” 大夫师服似乎没料到,姬宫湦竟然会拒绝自己的退隐请求。 “臣确实有罪,如何方能赎罪,还望大王指教!” 姬宫湦道:“而今稷戎已灭,晋国已亡。孤王欲治理河东之地,尔若能进献良策,助河东百姓休养生息,那便是赎罪。” 大夫师服思索许久。 “大王推行郡县制,只需勘察划定农庄,派遣新国人耕种便可。如此本就是良策,何需再有良策相助?” 姬宫湦却道:“大策虽已明定,小策却不可或缺。” 大夫师服忙问:“何处尚缺?” “原稷戎族人与晋国子民,应当如何安置,方能最为妥善?” “自然是依照大王此前之法,核查清楚身份后,将无罪者打散,迁往大周各郡县。” “有罪者该如何处置?” “白狄联军仍控制霍邑,大王可让其等出征,以此建功赎罪。” 姬宫湦对此并不满意。 “其等若是临阵倒戈,投靠白狄联军,岂非适得其反?” 大夫师服却讲起寓言故事。 “臣曾闻,有一宋人,仓中突然出现一只斗大硕鼠。宋人本想杀之,又觉其能赚取钱财,于是便陷入僵局。” 姬宫湦揶揄道:“姑且不论此事真实与否,随后定是有邻居现身。” 大夫师服不禁愕然:“大王亦曾听闻过此事?” “孤王从未听闻,然诸如此类之事,皆是如此也。” “宋人难以抉择之际,确有邻居闻知此事,便向其献策。” “是何计策?” “硕鼠已长至斗大,杀之亦无法寻回粮食,即便食其肉,亦不过数餐之饱。既然此硕鼠如此稀奇,何不将其租与他人。” “宋人定然会问,为何如此?” “其一,可解当下烦恼。其二,不用忧心其往后是否能赚取钱财。其三,即便他人携带硕鼠远走,亦有作保钱财留下。” 姬宫湦不禁莞尔:“以尔之意,孤王便是那宋人,有罪者则犹如斗大硕鼠。” 大夫师服道:“只需让有罪者以钱财作保,便可前去建功赎罪。若有人投靠白狄联军,往后将其视为白狄即可。” “白狄必然壮大也。” “对白狄而言,其等不过是华夏奴隶,而且均有不忠之举。倘若成百上千,白狄便会处处提防,恐其等作乱也。” 姬宫湦笑道:“此策看似平平无奇,却颇为通晓人性。” 大夫师服欣然道:“敢问大王,是否愿意采纳此策?” 姬宫湦颔首:“便照此执办。” 内史伯朙却起身劝谏:“启禀大王,臣以为此策颇有为罪徒开脱之嫌。” 姬宫湦道:“罪有轻重,重罪者便在新监牢劳作赎罪,轻罪者可缴纳保钱,前去建功赎罪。” 内史伯朙追问细节。 “若是罪徒敷衍了事,大王是否会对其严惩?” 姬宫湦大笑:“内史可还记得,挖掘河西大渠挖掘时,如何管控上万之众?” 内史伯朙记忆力很不错。 “分组行事,各设目标。” “有罪者赶往前线,并非直接攻打霍邑,方算建功赎罪。” “那该如何判定?” “拇指!” 内史伯朙错愕:“拇指?” 姬宫湦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白狄需斩草除根。有罪者若能猎杀白狄族人,并将对方拇指带回,便能记为功绩。” “单凭拇指,恐会杀良冒功。” “邦谍早已探明,白狄长相异于华夏,其拇指白皙且扁大,辨认极为容易。” 内史伯朙又发现一处漏洞。 “公子抛曾与上党赤狄勾结,有罪者若投奔上党赤狄,必然会被接纳。” 姬宫湦耸耸肩:“那又如何?” 内史伯朙顿了顿,旋即会意。 有罪者顶多不过数百上千,对大周王师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大夫师服见状,连忙询问。 “大王,臣已如约献策,是否能归隐山林?” 姬宫湦摇摇头:“尚有一缺。” “还请大王明言!” “河东之地,东有上党赤狄诸部,北有太原白狄氏族,孤王如何将其等快速剿灭,使河东之地成为大周内腹疆土?” 大夫师服再度陷入沉思。 一旁的郑黙突然开口:“启禀大王,末将以为,而今王师士气正盛,应发兵上党,一举剿灭赤狄诸部。” 姬宫湦问:“为何不是白狄?” 郑黙道:“白狄联军据霍山而守,此前一直修筑防御工事,以逸待劳。王师若是攻打霍邑,必然会有不少伤亡。” “攻打白狄,并非只能走霍山,河套之地可直接通向白狄腹地。” “如此辗转行军,不仅需要耗费时日,将士们亦会疲乏不堪。” 姬宫湦道:“王师此番吊民伐罪,实则多为不战而胜。若以船只运兵,便无疲乏一说。” 郑黙问:“大王心意已决?” 姬宫湦只是简单摇摇头,转而望向大夫师服。 “师服,孤王该如何抉择?” 大夫师服抿抿嘴:“依臣之见,大王应将王师主力派往汉中。” 姬宫湦有些难以置信。 “汉中与河东相距近千里,如何能剿灭上党赤狄诸部与白狄氏族?” 大夫师服道:“白狄联军据城而守,显然知道无力南下。上党赤狄诸部并非一心,亦无力图谋河东之地。” “依尔之见,便是放弃剿灭?” “并非放弃剿灭,而是先安定河东,再徐徐图之。” “为何要将王师派往汉中?” “关中之地,已尽归大周所有。大王若想继续开疆拓土,往东便是卫、翼、陈、宋等诸侯,均非当下合适之选。” 姬宫湦皱起眉头:“何地方为当下合适之选?” 大夫师服道:“唯有蜀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