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第145章 刻石以传字掠敌为军粮
内史伯朙直言:“普通百姓与甲士,识字者本就千中无一,是以只能当面传递。” 姬宫湦道:“民间有暗号,军中亦有旗语也。” “此二者,皆受限于特定之人与专门之事,并不适用传递王命与军令。” “是否能将二者混合?” 内史伯朙思索片刻:“倘若效仿仓颉造字,使之成为俗字,或可!” 此言一出,大殿瞬间安静。 太督内史冂正欲开口,内史伯朙便抢先解释。 “如此既不违背祖训,又无关社稷之承载。” 姬宫湦大笑:“文字不可化简,那便另造俗字,内史此策大妙!” 太督内史冂忙道:“启禀大王,一国之子民,岂能书二字,此乃乱国之道也。” 姬宫湦颔首:“太督此言有理,那便称之为语文。” “并非是如何称呼……” “那便仍以俗字称呼,只在军中使用如何?” 太督内史冂哑然。 姬宫湦不禁长叹道:“孤王已接二连三让步。” 太督内史冂无奈:“仅在军中,自然可以。” 太常姬黁与太史铣也只能妥协,毕竟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现有之文字,确实不利于军令快速传递,况且邦谍早有传讯密文。 姬宫湦之所以不强行推行简化,只因其中牵扯过大,容易造成君臣割裂。 文字之力量,形同信仰。 得到明确态度后,姬宫湦正式颁布王命诏书。 月底将在军中全面推行俗字,方便快速传递军令。 姬宫湦亲自盖上天子印玺,此事便算敲定。 等诸公退出大殿,姬宫湦便命寺人尨取来布帛笔墨,与内史伯朙联手编撰字典。 俗字直接套用前世简体字。 根本不用耗费脑筋,只需找出对应者,再标明雅字与相应解释,就能编成一字。 至于那些过于生僻拗口,且仅用于行文之字,便以常用字指代。 …… 十日后,字典初具规模。 大量布帛堆叠在大殿四周,姬宫湦参照字意进行分部。 首批为数、名、介、动、颜等部,基本能书写出日常用语。 譬如,买一匹白马。 买为动,一为数,匹为介,白为颜,马为名。 至于形容、状态、拟声等部,则为第二批。 首批俗字编撰完毕后,姬宫湦便召集石匠入宫,将俗字阳刻在石板上。 阳刻即浮雕,只需刷上墨汁,便能轻松拓印。 类似于唐朝雕版印刷。 可惜布帛过于昂贵,纸张仍仅限于纸币。 姬宫湦选择放大俗字,以供多人同时描摹。 每刻好一块石板,便会送至骊山工业区,使用木板与竹简进行批量拓印。 随后借助雪橇与独轮车,陆续送至各军之中。 自上而下,强制学习。 先是统帅、中郎将与校尉,接着到百夫长与伍长,最后为普通甲士。 识字优异者,未来建功时将会得到优先提拔。 …… 十二月中旬,岁末临近。 前世史书所载,虞夏历法规定建寅为一月,即是正月岁首。 建为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类似前世钟表,依照十二地支,划分出春夏秋冬。 殷商之时,改建丑为正月,即夏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 西周重视农耕收获,再度改建子为正月,将正月提早至夏历十一月初一。 姬宫湦所处之西周末年,却重新沿用夏历,以一月初一为岁首。 与前世过年类似,民间百姓会在岁首聚会庆贺,王宫则要在岁末举行大傩仪式。 所谓大傩,即击鼓驱逐疫疬之鬼,又称之为逐除,后逐渐演化为除夕。 伴随岁末临近,王畿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东市商贾纷纷开门营业,各地市集也迎来大批新国人。 姬宜臼率巡游甲士阿夔返回王宫,同时也带来西岐郡沙盘。 姬宫湦将左偏殿清空,用于陈列天下沙盘。 此时,关中平原已大致完成,目前正命各郡县上交乡闾布局图。 姬宜臼对沙盘颇为用心,回宫后便始终待在左偏殿。 姬宫湦前来观摩时,姬宜臼正好填完缝隙。 “启禀父王,孩儿正好将关中之地拼接完成!” 姬宫湦颔首:“太子善嘉,孤心甚慰!” 姬宜臼却扫了一眼四周。 “偌大之左偏殿,却只有咫尺沙盘,孩儿仍需努力。” “待到明岁,太子便可将汉中之地加上。” “仍是太小也。” 姬宫湦哈哈大笑道:“那便再加周南、河东与洛邑。” 姬宜臼思索片刻:“依孩儿愚见,应当先加上北山与陇山。” “这是为何?” “孩儿游历西岐之时,百姓虽安居乐业,却时刻忌惮西北之戎狄。” “孤王已派骁骑军及天狼军驻守,西北戎狄必然不敢轻易侵犯。” “孩儿反倒以为,与其驻守,不如主动出击。” 姬宫湦笑问:“孤王该如何主动出击?” 姬宜臼指着沙盘地势。 “义渠戎于北山立足未稳,今岁大雪连绵,其等牲畜已大批冻死。开春雪化之后,必然会兴兵劫掠泾水郡。” “太子有何良策?” “赶在义渠戎劫掠之前,兴兵将其彻底剿灭。” 姬宫湦颔首:“孤王早有此意,然周南之乱尚未平定,河东与中原亦会出现变数。三线作战,必然首尾难顾也。” 姬宜臼却不以为然。 “义渠戎正值人畜饥瑾,只需骁骑军出动,必然能剿灭。” “山道泥泞坎坷,如何保障粮草供应?” “戎狄时常劫掠大周,骁骑军便以劫掠对之。夺其物资为食,焚其营帐取暖,灭其部落夺地,诛其暴民建功。” 姬宫湦不禁哑然失笑。 姬宜臼言下之意,就差把掠敌为军粮说出来。 如此虽然轻取义渠戎,对骁骑军伤害却是不可逆转。 西周虽有不少诸侯国仍保持活人殉葬,但都摈弃活人祭祀。 即便戎狄蛮夷,亦鲜有以人为食之恶行。 姬宫湦虽自诩暴君,却也做不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 再者说,义渠戎人本就与华夏同族同源。 姬宫湦欲横扫天下,就必须快速壮大人口。 “太子可知,何为国?” 姬宜臼道:“疆界之内,立有社稷,便是国。” 姬宫湦意味深长道:“国者,民也。无民不成社,无社不成国。民稀而国弱,民盛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