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三岁宝宝拯救炮灰全家第164章 宋念慈到首都上学
宋耀辉道:“我们那里的小学拆了,学生都到镇上上学。我们部队离镇上挺远,没法接送念慈。再说我和玉婷都忙,也顾不上孩子。所以我们想让孩子到首都上学,麻烦爸妈给我们带一带。” 方洁和宋大荣都没意见。 方洁正好也想孙女了,这是她从小带大的孩子,感情很深。 方洁:“行,你就放心把念慈交给我。” 宋耀辉和林玉婷很感激。 宋耀辉看向宋繁星和周赞。 还没说话,周赞就说道:“大哥放心,念慈上学的事我来办。” 宋耀辉:“多谢,念慈以后就麻烦你们了。” 宋繁星:“大哥大嫂,你们以后有什么打算,是准备继续留在那边吗?” 宋耀辉:“我正在申请转业,希望会有结果。” 宋繁星点点头。 转业了也好,不管去哪,以后可以找机会往首都这边调。 这样他们一家三口就能团聚了。 来了首都也不用担心房子的问题,她准备了很多房子。 宋念慈入读了周子慕和周子俊那所小学。 小姑娘天真活泼,性格开朗,很快和同学打成一片。 而且在学校有周子慕和周子俊两个哥哥罩着,没人敢欺负她。 第一天上学,周子俊揽着宋念慈的小肩膀,对全校同学说道:“这是我周子俊的妹妹,如果有人敢欺负她,就是跟我作对,我绝饶不了他。” 宋念慈心里暖暖的。 有哥哥罩着的感觉真好。 家里又多了一口人吃饭,更热闹了。 周子俊还是一如既往地放学被留下来背课文。 不过最近语文老师家里有事,每天必须提早回去,所以留周子俊背课文的事落到了语文课代表身上。 语文课代表叫辛灿灿,是个很漂亮的小姑娘。 周子俊看见漂亮小姑娘,课文更加背不明白了,简直是胡言乱语。 几天下来,辛灿灿觉得周子俊不仅没有进步,还退步了,怎么跟老师交代啊? 语文老师把这个重任交给她,她没有完成好,愧对老师。 当周子俊再一次傻笑着胡言乱语,背的牛头不对马嘴。 辛灿灿彻底崩溃了,难受地哭起来。 她这一哭,把周子俊吓着了。 “你怎么哭了?” 辛灿灿抹着眼泪道:“我对不起老师,我没能让你进步,我太失败了……” 周子俊哄道:“别哭了,我以后好好背。” 辛灿灿吸吸鼻子,“真的吗?” “真的,我说到做到。” “那你现在好好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周子俊收起心思,真的认真看课文。 没一会儿,他居然把整篇课文背下来了。 辛灿灿惊喜地喊道:“周子俊,你真的做到了!” 早知道哭能让周子俊用功,她早点使用这招。 原来周子俊怕人哭。 太好笑了。 两人离开学校已经傍晚了,周子俊邀请辛灿灿到她家吃饭。 辛灿灿欣然同意。 她家离周子俊家不远。 在周子俊家吃了饭,周子俊送她回家。 后来,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辛灿灿经常到周家找周子俊玩。 而周子俊也跟以前不同了。 他不再调皮捣蛋,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考试排在了前面。 某一天,周子俊发现辛灿灿不开心。 “辛灿灿,你怎么了?” “周子俊,你这次考试成绩超过我了,你第八名,我才第十名。” 周子俊还以为啥事。 安慰道:“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我这是超常发挥,下次可能就在你后面了。” 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周子俊果然排在辛灿灿后面,紧挨着辛灿灿。 周子俊的成绩提高,一家人都很高兴。 宋繁星和周赞还是希望他能学点知识,将来考个大学。 两年后,宋耀辉从外地调到首都机关单位。 当然,这里面有周赞的帮忙。 林玉婷进了一家社区医院。 宋耀辉和林玉婷来了首都,首先得解决住处问题。 现在已经没有单位给分配房子的好事。 但宋繁星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房子。 四合院和楼房随便他们选。 宋耀辉和林玉婷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个妹妹太好了。 宋繁星道:“这些房子,我就是为咱家人准备的,二哥二嫂如果来首都,也有的。” 林玉婷抱着宋繁星哭了。 “星星,谢谢你,这辈子我都感谢你。” 有了房子,他们一家三口在首都就有安身之所,以后好好工作培养孩子,不用为买房子发愁。 要知道现在首都买一套房子很贵的,他们那点工资得几十年才能买上。 宋繁星:“大哥大嫂,你们想住哪里?几套房子周边的学校都挺好的,你们选一选,我明天带你们去过户。” 夫妻俩最后选了一套楼房,三室两厅。 但他们坚决不过户。 宋繁星给他们房子住已经很好了,怎么还能过给他们? 他们没那个脸。 宋繁星:“大哥大嫂,这个户得过。只有过户了,念慈跟你们把户口迁进去,念慈才能上周边的学校。而且当初买房子的钱有妈妈的一部分,就当是她帮助你们了。” 方洁最后发话:“给你们就拿着吧,那是你们妹妹的一片心意,她早就打算好的。都是一家人,别计较,以后日子长着,互相帮衬就是了。” 宋耀辉和林玉婷只好收下。 林玉婷明白,这是宋家人好。 这在别家,妹妹给哥哥房子是不可能的。不光不会给,还可能为了房子或者财产什么的吵架打架,甚至反目成仇。 宋耀辉的妹妹不光善良,自己过好了帮助两个哥哥,还有眼光。 得亏她早些年买下这些房子,现在他们才不用为了房子发愁。 第二天,宋繁星带着他们去过户,夫妻俩坚持过户费自己出。 宋繁星为了让他们心里舒服点,没跟他们抢。 房子过了户,两人用他们的存款把房子装修了。 后面陆续买齐家具家电。 放了大半年,一家三口终于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