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第921章 名将归汉
俱酒一看,所谓“阙巩之甲”,是一副色泽黄褐的软甲,通体不知何物所织,形制像一件背心,古色古香,自带神秘。 老妇虔诚地道:“此甲,武王所用也。有此甲在,则天下归心。王上有德之君,自当受之。带氏交命于王上,亦可告慰列代先祖了。” 这玩意儿能起多少作用? 俱酒还在心存怀疑的时候,只见聂政、怀木、索卢参、已齿、苦获等人俱是一脸虔诚,神情肃穆地望着这甲。 聂政道:“王上,臣自幼亦闻,武王以此甲而得天下,神物再现,王上当兴啊!” 索卢参补充道:“子墨子当年尝言,此甲乃上古神兽皮毛所织,刀枪不入,水火不沾,不承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好吧,看来这玩意儿在周朝的民间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连墨子他老人家都给此甲背书。 几百年的老古董,俱酒也不敢真的拿刀砍、拿剑刺、拿火烧、拿水浇,看到众人如此看重此物,只好端正态度,神情严肃地揖了三揖,然后小心翼翼地命怀木收好。 宝物固然有其强大的象征意义和精神统领作用,但俱酒始终认为,战国时代什么最重要?人才!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经过此次伏牛山之行,收到了带佗这样一位既忠心又勇武的猛将,是俱酒最大的收获。 且带佗是一位狂热的军事爱好者,对列国用兵如数家珍,对武器样式耳熟能详,假以时日,必然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猛人。 俱酒急于赶路,遂留下信物,随后安排墨家人手接带佗母亲入蜀,而带佗则随着俱酒一同上路。 老妇人道:“多谢王上从老妇所请,让犬子服侍左右,余者皆不足虑。老妇尚可耕田、织麻,村中三老、邻舍皆友善互助,王上放心。” 带佗却舍不得老娘了,一头磕在地上,期期艾艾地对母亲说:“儿不放心娘!” 老妇人道:“我儿放心随汉王去,定要功成名就,不负带氏先祖藏宝之一片丹心。” 巨人般的带佗跪在老娘面前哭得稀里哗啦,反倒是老妇人姿态端庄,没有一丝儿女之态,鼓励儿子好好跟着汉王建功立业。 带佗又抱着老黄咧嘴号啕,捶胸顿足、痛不欲生,直到老黄都嫌弃似的喷了他一脸唾沫,他才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地开始上路。 一路上,俱酒一直在琢磨“带佗”这两个字,为什么如此似曾相识? 电光石火之间,脑海的记忆里突然冒出三个字:过秦论! “……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没错,在贾谊《过秦论》这篇雄文中,就有带佗这个名字,更有儿良、王廖的名字。 当初自己上学时,这篇课文是要求全文背诵的,老师在讲台上一个一个过关。自己当时偷奸耍滑,从教室后门偷偷跑了,结果导致自己居然有眼不识英雄。 俱酒忍不住惊喜地叫了一声:“带佗!” 带佗晃悠着大黑脑袋凑上前来:“王上,臣在!” 由于他的个头实在太高了,立于马下和俱酒骑马的高度也差不多。 俱酒突然间感觉这个黑大个十分亲切,更感觉到自己的王业有望,前途一片光明。 俱酒一时间语无伦次起来:“带佗,好好干!” 带佗把胸脯一挺:“好嘞!臣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 咦,带佗还会两句文绉绉的词,看来在洛邑几年没白呆啊。 带佗呀带佗,不知道真实的你,在战国时代有过什么样骄人的战绩,以至于贾谊将你的大名列入了《过秦论》中,但翻遍史册却又不见你的只言片语。 或许你太厉害了,始皇帝畏你如虎,在焚书坑儒中把关于你的痕迹全部抹掉了。 总之,你我君臣云龙风虎,今日相遇,朕一定让你名扬天下,不再做个籍籍无名的符号人物。 实际上,《过秦论》的“东方六国八名将”中,吴起、孙膑、廉颇、赵奢、田忌等人,都在史册中有过详尽的记述,是故人们耳熟能详。 偏偏带佗、儿良、王廖三人记载太少了,所以穿越者对此印象不深。 在目前这个时间段,除廉颇、赵奢出世稍晚之外,其余“六名将”已经全部出世,而且俱酒幸运地拥有了其中四大名将。 吴起名头最大,俱酒为争取吴起入蜀,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带佗、儿良、王廖三位,则由于机缘巧合,也神奇而又幸运地出现在了自己的队伍里。 目前,带佗就在自己的眼前,大黑脑袋一步一晃悠;儿良已经成为百战名将,目前镇守巴蜀大本营;王廖也在朝鲜与申不害一起,不声不响地开拓着另一番事业 而另外两位,孙膑应该还在鬼谷子门下,田忌则已经和俱酒大战过一场。 孙膑是站着归汉,还是坐着轮椅入齐,俱酒不得而知。但他还是希望,在穿越世界里,孙膑能恢复他的本名孙宾。 孙宾同学,快到朕的碗里来,有膝盖的岁月是多么美好呀!你瞧瞧公子虔,经过朕的一通运作,鼻子肯定是保住了。 就这样一路沉醉冥想着,俱酒一行不知不觉来到了韩、郑两国的边界处。 一路上,俱酒看到韩军厉兵秣马,步步为营,一副稳扎稳打的架势。 俱酒的心不禁一沉,很显然,韩军这次换了打法,各部之间紧密衔接、整体推进,几乎没有空隙可钻。 再加上上次吃了两大粮仓被烧的亏,这次的粮草保护得也非常严密,根本没有破绽。 在这种情况下,易十七所部若想有所作为,恐怕难上加难。 在唐社的运作下,俱酒假借赴齐之名,穿过韩军的封锁,进入到郑国的边界处。 斗孟雄、赤八乌等人一齐前来迎接俱酒。 俱酒与众人稍一寒暄,问道:“十七呢?” 斗孟兄道:“十七哥应郑公之邀请,赴郑邑议事去了。” 俱酒又在人群后边发现了徐弱,他是孟胜的弟子,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他早应该和孟胜一起,惨死阳城了。 但此刻却仍然出现在俱酒的眼里,活得好好的。 “徐弱,孟师兄还没撤走?” 在之前,俱酒已经通过墨家渠道,要求孟胜尽快离开郑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墨家弟子应该还没有撤离。 徐弱恭恭敬敬地上前答道:“钜子和易将军一起赴郑公之约。” 徐弱把“钜子”两个字咬得很重,似乎在刻意强调孟胜在墨家的重要地位。 俱酒知道徐弱是对孟胜的一片忠心,并没有过于计较。 但孟胜和易十七同时被郑君乙召去,俱酒总觉得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