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大海,来了,别白来第259章 忍辱?接受?消灭失败
佛家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可以度众生出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忍辱,我不懂,大致意思可能是面对逆境或挑战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起波澜。网上还有网友总结的挺有意思,我当时一听觉得很管用,他说,人应该学会接受,而不是愤怒。接受什么呢?接受自己的失败,接受自己的无知,接受自己的损失,接受自己受到的伤害等等,主要意思呢是先平静地接受那些不如意的东西,不让自己因为愤怒、沮丧等情绪干扰了自己的判断,估计接下来会再想办法,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点儿类似于电影《教父》里面的台词: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通读过我前面258篇文章的朋友,知道我的脾气秉性,不愿意受制于人,总希望、总想着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失败我也有我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我的见解和看法是:消灭失败!我知道有些时候、有些失败不可避免,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谁敢保证自己一点儿错儿都不犯呢?犯错不要紧,不要犯大错,小错还可以挽救,大错往往不可救药、无可挽回了。出错了,犯错了,接下来的结果,当然是失败了。失败的时候,保持内心平静、不起波澜难度非常之高,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做到,除非你平时做足了准备,即便失败了,你已经收获了,损失的部分远远小于你收获的部分,那可以,无所谓,东山再起,轻而易举。你聪明的话,是可以做到的。怎么做呢?平时的每一步,都设想成失败,而实际上呢,你已经有所收获,并且收获还相当满意,这时候万一出现了意外的失败,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你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该得到的你已经得到了,该积蓄的你已经积蓄了,就像当年蒋介石做过黄埔军校校长、做过北伐军总司令,这两块金字招牌已经足够了,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国军内部像一面大旗,可以很容易地把昔日的部下召集起来一起做事,后面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蒋介石政治生涯中历经三次下野,每一次他都能卷土重来,并且愈挫愈勇,在国民党内部逐渐确立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校长身份以及北伐军总司令职位,已经可以足够地证明他的能力和实力,他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政治、军事声望,下野只是暂时的,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他当时在国民党的地位。我们普通人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培养和造就自己在社会上的一定声望,有了一定的声望再做起事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失败和成功,是你做人做事的两面,没有失败不会有成功,成功了很容易失败,这是必然的客观规律,谁也不能更改,你只有无条件地遵守。而且,失败了不一定是坏事儿,成功了不一定是好事儿,塞翁失马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知道的可以去看一看。一分为二看问题,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面的眼光看问题,更高一个层次,超越了成功和失败你再去看问题。你会面对、应对,成功是好事儿,失败更是好事儿;你不会面对和应对,失败是坏事儿,成功更是坏事儿。你看清朝历史上的年羹尧,刚开始他是成功的,巅峰时期,连皇帝雍正都对他极力拉拢。雍正甚至曾经肉麻地对年羹尧说:“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西宁危急之时,即一折一字恐朕心烦惊骇,委屈设法,间以闲字,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得。”那时候的年羹尧已经成功到了极致。年羹尧于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率军击溃了罗卜藏丹津的叛军主力,平定了青海,让雍正坐稳了皇位。雍正大喜之下,对年羹尧说,你和你手下的将士们不但是朕的功臣,更是朕的恩人。雍正对年羹尧的荣宠已经登峰造极,可是物极必反,年羹尧不知收敛,竟然渐渐有尾大不掉的架势,让雍正对他年羹尧的态度急转直下,直到彻底翻脸,赐死了年羹尧。年羹尧不可谓不成功,他太成功了,自认为功高盖主,结果身败名裂,不得善终。可见,成功真不一定是好事儿,对于那些缺乏定力、德不配位的人更是如此。钱财也是一样,有的人德不配位,或者因为中了彩票,或者因为拆迁,突然得了一大笔钱,立刻被钱烧得忘乎所以,吃喝嫖赌抽原来不沾的,现在有钱了,样样不落,弄到最后家破人亡、呜呼哀哉。预防失败要小心,预防成功更要小心。
对于失败,我是不建议忍的,忍到什么时候,猴年马月是个头啊!要消灭失败,发现失败的苗头,采取必要且有效的措施消灭失败;已经失败了,更要找出失败的原因,把此次失败的根源消灭了,从根本上消灭失败;已经成功了,也应该找出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将来的失败,把将来可能的失败也给它消灭掉!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一发现失败或失败的苗头,都要加以消灭,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最保险。
喜欢人生如大海,来了,别白来请大家收藏:(20)人生如大海,来了,别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