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第220章 按劳分配
啊! 这? 百官愕然,难以置信。 皇帝直言不讳,不给万历帝留情面啊。 能进内阁,各部的官吏都是聪明人,又曾经在万历朝做地方官,亦清楚开矿,矿税利弊,今皇帝一语中的。 没错。 开矿,矿税利于朝廷财政。 错在万历帝用人,错在宦官执行。 十年间,宦官为朝廷共收白银569万两,黄金约两,约相当于万历朝一年的财政。 然而,收取矿税的宦官无人监督,借机中饱私囊,贪污,腐败尤为严重。 山西巡抚揭发税监孙朝每年收四万五千两两纹银,实际上交一万五千八百两,剩余两万九千四百两全部被其私吞。 山东巡抚向万历帝举报,税监马堂每年收二十六万两白银,上交七万八千两,七年贪污一百三十万两。 更为恐怖是广东巡按御史李时华上疏,揭发广东税监李凤征解藏私,起解用60艘船每船载货50抬,共3000抬;另有40木桶,每桶白银8000两,共银32万两;还有白银若干以兑换黄金之用。但李凤进奉皇帝的数目只有300抬,数年时间贪污金额达五千万两之巨。 御史风闻言事,报告多有夸大之词,但足以说明矿税征收多混乱。 甚至湖北税监陈奉为发笔横财,挖李林甫妻子墓中珍宝,未能得偿所愿,其竟然下令遍挖境内古墓寻宝。 有的地区,税监为征税近乎到形同拦路抢劫的地步,税监党羽更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民家,奸淫妇女。 宦官及其党羽做事性质恶劣,令人发指,致使许多地方爆发反矿税监的斗争。 朱由校心似明镜,万历开矿,征收矿税,是搜刮民财弥补朝廷财政匮缺,实乃竭泽而渔的做法,他斩钉截铁说:“昔年,皇祖为解决朝廷财政,本来开矿增加收入,普通百姓不受影响。然而,皇祖派内廷宦官而没有派工部,户部官吏,导致矿税草草收场。 宦官常年生活在深宫,哪精通什么采矿之法,王徵,徐光启两位爱卿应该清楚开矿需要勘探,需要修路,需要运输,奈何宦官们都不懂,王卿,徐卿,朕说的可对?” 王徵,徐光启微微颔首,皇帝有句话说的没错,专业的事情该交给专业的事情去办,何况,开矿本身是技术活,需要各类专业官吏。 百官察觉王徵,徐光启两位工部,军器部的大佬点头,即选择耐心聆听。 朱由校义愤填膺说:“相较宦官不懂采矿之法,更可恨是派遣到各地宦官将开矿演变成席卷大明的敲诈勒索运动。 他们不懂采矿,便仗着手中权力,找到地方官和当地大户,强行摊派任务,宦官不管地方怎么采矿,仅按时收取对方上缴指定的金额。地方官开不到矿,不得不动用地方存留银来补,大户们开不到矿,不得不以家产来抵。他们不肯自己吃亏,自然是层层摊派下去,最终分摊到普通百姓头上。 更甚者,宦官找到当地富庶人家,随口指称其家地下有矿脉,或是其家祖坟下有矿脉,使用各种招术,总要敲诈笔巨额财富出来才罢休。 此非聚财之法,乃亡国之术。” 百官聆听朱由校侃侃而谈,俨然认识到宦官征收矿税的弊端,内心焦虑渐渐消散,希望皇帝能够给出良策。 朱由校端起茶杯轻吮,朗笑询问:“开矿,不论金、银、铜、铁、铅、汞、煤,盐等都利于朝廷,这点没错吧?” 百官齐齐点头,矿产当然没问题,问题是开矿。 李国普正色说:“陛下,各种矿产利于朝廷,然而,开矿制度有问题,许多地方强制将贫农编为矿夫,坑户,任命富户担任矿头或坑首,导致矿夫,坑户处境越发艰难。 除待遇问题外,矿工经常为满足朝廷急需而要超额完成任务,所以出现骇人听闻的指标,矿头或坑首把压力甩给无钱无势的矿夫,坑户,导致富者困敝而贫者逃亡,逼良为匪。” 王徵出言说:“陛下,现行制度下,以金银矿为例,矿夫,坑户开采所得必须四等分。一份无条件上缴,一份算作工头收入,还有一份作为矿场公费,剩下一份结余才为自己所有。 而且各地情况各所不同,以至于某些矿课税高达三成以上。远超唐宋的两成标准,也比高于蒙元一成到三成的浮动。” 见状,朱由校郑重说:“既然矿产没问题,则是开矿分配的问题,所以,朝廷的任务是做好分配和待遇。” 没错。 是分配和待遇的问题。 百官不假思索,齐齐点头。 观之,朱由校会心一笑,直白的说:“即是分配和待遇的问题,何不改变经营模式,朕具体安排是,以银矿为例,朝廷派工部精通地质的官吏奔赴各地勘探,勘探确定当地盛产银矿,朝廷以朕和内阁的名义在当地兴建作坊,因其规模庞大,叫矿场更为合适。矿场负责开矿,乃至兴建冶炼场,最终把银子运回户部。若是煤矿,则直接在当地出售。” “金银铜矿价值不低,以前,朝廷派宦官前往各地采矿和收税,宦官却利用山高皇帝远的机会,趁机作威作福,横征暴敛,导致矿夫,坑户群体苦不堪言。 今后,采矿交由各地矿场完成,巡矿总理负责管理,巡矿御史负责监督,前者由工部派遣官吏担任,后者由都察院派遣官吏担任,赋税则由户部派遣官吏负责。 当然亦要做好监督,每年年中大理寺,刑部官吏审核一次,年末税务总局,审计总局,反贪总局审计一次,争取避免官吏中饱私囊。 至于矿夫,坑夫待遇,所有朝廷设置的矿场,废四等分制改为薪金制度,统统施行高价现银招募矿夫,坑夫,朝廷提供各类生产工具,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闻言,百官愣住了。 这么做,岂不和商贾的做法类似。 百官吃惊归吃惊,但皇帝做法无疑是种进步,比起宦官倚仗权势,肥饱私囊,无恶不作的粗暴摊派,无疑更温和,更友好,更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