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第166章 问计于民
这日。 鉴于微服私访,改善商贩营商环境,获得商贩,百姓拥护,好评。 朱由校趁热打铁,命崔呈秀以顺天府尹的身份发布命令,朝廷将在悦来酒楼内问计于民。 届时,吏部尚书王永光,户部尚书苏茂相亲自主持,凡提出广泛而急迫的问题,皆赏赐五十两纹银。 为扩大影响力,为鼓励百姓提出问题,朱由校特意让黄宗羲在大明日报上刊印,宣传。 目前,他竭尽所能改善吏治,重典治理贪官污吏,地痞恶霸,不法商贾,他能发现的问题都针对性处理。 然而,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何况百姓问题千千万,不单单是吏治出问题,还有许多自身问题,底层官吏不上报,朝廷难以触及。 何况,京城百姓面对的问题,各省怕是难以独善其身。 举行问计于民,摸清楚百姓问题,朝廷恰好深入改革,争取让吏治的铁拳砸碎各地顽疾。 消息传出,在京城引起轰动。 提意见。 能领钱。 起初,仅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多数百姓根本不相信天上掉馅饼。 数月来,朝廷整饬吏治,各地官场越来越清明,经商环境越来越好,京城百姓能切身实际感受到。 然而,以前遭受贪官污吏支配的恐惧,还是让海量百姓难以释怀。 朝廷不榨干百姓都算善良,焉能平白无故的给百姓钱财。 然而,当锦衣卫在悦来酒楼外支起长桌,在桌面堆满银钱和铜钱时,京城百姓彻底相信了。 一传十,十传百。 朝廷出钱问计于民,俨然受到百姓欢迎,说明朝廷对百姓的重视。 故而,尚未到问计于民的时间,悦来酒楼外都人山人海。 消息经过数日发酵,京城内,几乎人尽皆知。 当日。 朱由校提前乔装打扮前往酒楼。 王永光,苏茂相在锦衣卫保住中,亦早早出现在酒楼。 皇帝举行问计于民,王永光,苏茂相丝毫不惊讶。 这阵子,皇帝日日领着方正化,李若琏微服私访,各种查漏补缺。 微服私访中,皇帝亲眼目睹京城流民出没,下令崔呈秀在京城施粥。 为此皇帝把施粥的政策,推行到大明各地,亲自发放圣旨,告知各地巡抚,布政使,冬季积极救济穷苦百姓。 同时,皇帝发现京城内木炭价格奇高,即安排崔呈秀大肆推广火炉,亲自派官吏在各处试验,派商贾开采煤矿。 数日内,火炉畅销,煤矿开始取代木炭,木炭价格持续下跌。 出城视察,或许穷苦百姓买不起煤炭,皇帝亲自画图,找工匠砌出火坑,确定能取暖后,把方法在大明日报上公布于众。 连续数日轰炸式宣传,甚至派锦衣卫,番子奔赴北方各省,命令各省官吏宣传,乃至于在乡下张贴大字报。 皇帝种种举动,迅速在百姓内获得其高声望,连朝廷内不支持改革的官吏,亲眼目睹皇帝对百姓的各种善举,以陆续表态支持皇帝。 坊间,渐渐出现圣明贤君的称呼。 关键商贾各地建设冶铁作坊,积极鼓励打造火炉,开采煤炭,公布火坑技术,这些都需要大量工匠,长工。 平常农忙结束,冬季无所事事的百姓,好些百姓都获得务工机会,借机务工补贴家用。 单单以京城而论,领粥的流民肉眼可见的减少。 每日清晨,务工的百姓成群出没,比平日赶庙会还热闹。 今日皇帝举办问计于民,分明计划扩大朝廷影响力,加大力度改善百姓生活。 悦来客栈前,前来献计的百姓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既有好奇前来的围观的,也有心存侥幸希望获取奖励者,还有海量普通百姓,小商小贩,乃至士绅地主。 吏部尚书王永光落座,察觉朱由校在旁品茶,非常重视这场活动,声若洪钟说:“诸位,近期陛下在朝廷内进行改革,怎奈朝廷触及的范围有限,还存在诸多不足,陛下高价悬赏地方存在的问题,望诸位亲指出来。若所说有效,领取五十两银子。” 此言出,迅速在围观百姓引起骚动,幸亏锦衣卫呵斥平息。 这时,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挤出人群,躬身向王永光行礼,面孔略带狐询问:“大老爷,说出百姓急需解决问题,真能领取银子吗?” 王永光微微点头,指着旁边的苏茂相说:“本官乃吏部尚书王永光,旁边是户部尚书苏茂相,何况君无戏言,所以凡提出有效问题,必能领取五十银子,本官绝不失信于人。” 老者闻言,脱口而出:“大人,小人有问题,不光是小人的问题,也是小人村里的问题。近年来,朝廷赋税过重,百姓将几亩薄田挂靠在地主名下,现在朝廷突然摊丁入亩,取消大部分徭役,然而,好些地主以取消挂靠拒绝提供耕牛为由,迫使大伙继续挂靠,或免费为其服徭役。小人是支持朝廷的,更想直接向朝廷交税,怎奈缺少耕牛,开春,容易错过春耕或开垦。” 闻言,王永光望向朱由校,朱由校面色阴沉。 这的确是个问题,当初提出摊丁入亩,取消徭役时,朝廷没有想到地主以耕牛勒索。 王永光不敢独自做主,把问题抛给朱由校,朱由校面色渐渐恢复温和,和颜悦色说:“老爷子,本官是皇帝身旁官吏,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可以领取五十两银子,百姓缺少耕牛,此事朝廷会在蒙古购买牛马,收购地主乡绅家里的耕牛,届时,投放到各个村落,便于百姓租赁。” “至于地主胁迫,公然对抗朝廷改革,日落前,他绝对下狱。” 幸亏老者提出来,不然,朝廷不知情,将错过部分百姓春耕,这年代,绝对不能拿粮食开玩笑。 这五十两银子花的值。 老者收到了钱,还解决后顾之忧,连连叩首谢恩。 此时,围观百姓见老者提出实际问题,真的获取五十两纹银,羡慕嫉妒之余,纷纷争相拥挤,欲上前提出问题。 最终,一名衣衫华丽的中年挤出,理了理凌乱的衣衫,拱手向朱由校三人作揖行礼,高声说:“大人,小人是天津的商贾,常年运送各种海鲜进京,平常还好,夏秋两季,雨水太多,道路泥泞,常常耽搁生意,请求朝廷修建道路,为此小人等海商愿意捐献两千两纹银。” 朱由校微微点头,非常满意:“你的问题很好,要想富,先修路,此事是该提上日程,冬季朝廷将让工部官吏规划,来年陆续在各地修路。” 改善道路,在朱由校计划内。 朝廷在陕西赈灾,施行以工代赈,大量修缮道路,疏通河道,广受百姓欢迎。 何况,现在朝廷开始实行重商政策,大力发展手工业,商业,修桥铺路,打通各地联系,减少商贾在路上消耗是非常有必要的。 出资修桥铺路,真正需要海量劳动力,届时大量青壮去做工,又能补贴家用,肯定能保证社会稳定。 最关键,朝廷修桥铺路,亦便于朝廷大军行军,让大军迅速投入战场。 此事,一举多得。 现在搞不出来沥青,是时候将烧制水泥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