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_分节阅读_第141节(1/2)

作者:濯濯韶华

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_分节阅读_第141节

霍瑾瑜选择两广地区试点,是因为那里商业活动兴盛,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生产总量已经已经超过江南地区,这个结果让朝中不少人瞠目,过往大家都说江南地区富庶,可是现下两广地区凭借海贸轻易就追上江南地区了。</p>

今年开年以来,不断有官员呼喊“重农抑商”,担忧任由两广地区的商业发展,恐怕会影响朝局稳定,农民不事生产,容易造成混乱。</p>

霍瑾瑜知道,这些人说出这话,可能有自己的私心,但是说的许多事情也有道理。</p>

但是所有事过犹不及,良好的商业发展也会促进社会发展,尽早实现原始的资本积累,才能让发展更迅速。</p>

她自然不会允许国内的商业失控,现下不用担心这件事情。</p>

针对税赋改革,霍瑾瑜现下有两个想法。</p>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将所有税赋合并,简化税收制度,按亩折银缴纳。</p>

另外一个是摊丁入亩,此法和一条鞭法一样,也是将税收由繁至简的改变,摊丁入亩可以说是一条鞭法的进阶版,它彻底废除了人头税。</p>

是直接实行摊丁入亩,还是循序渐进,先在地方试行一条鞭法,然后变成摊丁入亩,虽然两者的终点都是摊丁入亩,但是过程不一样,民间百姓给与的反应也不一样。</p>

经过六部商讨,户部尚书觉得,现下虽然国库比较殷实,但是朝廷花钱的地方太多,陛下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修路,这方面耗费太大,丁银税还是需要的,不如先实行一条鞭法,等到朝廷不再缺钱后,再实行摊丁入亩。</p>

其他大臣也赞同户部尚书的说法,没有人比户部尚书更懂全国的土地财政了。</p>

大家统一意见后,决定现在两广地区实行税赋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下半年推广到全国。</p>

一条鞭法的目的在于统一赋役,限制苛扰,避免地方官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当然这种事对于一些偏僻的偏远地区,地方可能还是土皇帝的做法,别说古代,就是现代一些偏远山村,地方村官也是这副姿态,胡乱收费,这点霍瑾瑜只能派人加强监管和巡查。</p>

一条鞭法公布时,恰逢两广地区在种第二茬红薯。</p>

二月份的时候,南方大部分第一茬红薯成熟了,红薯无论在产量、还是口感方面,都让百姓们疯魔了,因为红薯的丰收,今年两广地区的游神节也格外热闹,百姓们都乐呵呵的。</p>

今年南方地区的优质红薯大部分都被官方收购走了,这些红薯要送到其他地方充作薯苗,四月份的这一茬就是百姓为自己种的了。</p>

南方的许多地方都暂时改种红薯,现下红薯还没有全国推广,物以稀为贵,许多地方价格比较高,加上最近朝廷修了不少水泥官路,极大降低了行程,红薯也好存放和运输,送到外地去卖,幸运的,一趟就能赚到一家人一年的口粮。</p>

之前霍瑾瑜在沿海地区发布了海外寻种的悬赏令,红薯的出现,让百姓对剩下的良种更加深信不疑,一些大船商甚至打算暂停一部分海上贸易,专门派人去寻找海外高产作物。</p>

毕竟虽然赚钱难,银子也惹人喜欢,但是这些哪有光宗耀祖,在族谱单开一页来的风光,只要找到了海外良种,朝廷有重赏,天下百姓吃到这粮食也会感念恩德,修桥铺路造福的是乡里乡亲,找到良种,就是天下万民,得到的功德更多。</p>

霍瑾瑜听说后,十分期待。</p>

但愿她今年能得到好消息。</p>

而一条鞭法的推行,让两广地区的百姓对朝廷更加感恩戴德。</p>

新赋税政策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尤其两广地区的贸易比较繁荣,许多人家都有家族作坊,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贸易活动,不似一些偏僻地方百姓,大多自给自足,以物易物,对新赋税政策接受很是顺畅,加上宣王之前刚刚结束地方屯田巡查,地方士绅官员的阻碍很少。</p>

新赋税政策顺利试行,让霍瑾瑜心情愉快,她打算就这样由南到北推行。</p>

……</p>

四月底,虢国公上奏,请求让第一军事学院的学生能出海学习海战,为未来独自作战提供经验。</p>

霍瑾瑜看到折子内容后,微微蹙眉。</p>

第一军事学院最早的学生已经学了差不多三年,每年年底,她都会带着朝臣去检阅他们的训练成果,虽说现在练出了人样,但是让他们去海上,她还是有些不确定。</p>

这群人在陆地上能跑稳,已经让她满意了,再多就不奢求了。</p>

霍瑾瑜仔细看了看折子,虢国公派的人也不多,就五十名,有勋贵子弟,也有昌宁四年进入学院的中低级将领,其中就有一个她比较熟悉的庞宽。</p>

根据军事学院规定,中低级将领根据级别只需要学习一年即可,少数特别的的军种,需要学习两年,至于学生又是不同的规定。</p>

庞宽是去年来到军事学院的,在学院中混的如鱼得水,虽然来自较为偏远的冀州,出身普通,但是也没有多少人敢欺负他,大家对于他的“幸运”比较好奇。</p>

霍瑾瑜没想到这次庞宽也报名了。</p>

……</p>

报名?</p>

只能说陛下想多了。</p>

庞宽表示,他是被迫报名的。</p>

前有毅王的大孙子霍雏凤,后有顾问处学士徐於菟的妹妹,军事学院唯二的女学生徐衔蝉逼着,他只能报名了。</p>

想他一个西北的旱鸭子,之前因为陛下的一句戏言,现下凫水速度在冀州军营中排前十。</p>

在边城待了两年,原以为陛下将他忘了,谁知道毅王后脚就将他丢来京城,让他进入红螺山军事学院学习。</p>

他该感谢毅王没有将他丢到南海水师那里,最起码现在还给他一个过渡。</p>

他现在祈祷,陛下将虢国公的要求驳回,他打听过了,南海水师出海后,那是屡战屡胜,如入无人之境,早年十分猖狂的倭寇比鸭子还好打,压根不需要他们去。</p>

谁知道,他昨日才给佛祖上了香,后脚学院就下达了集结令,陛下准许军事学院的学生观战学习。</p>

为此庞宽得出一个结论——临时抱佛脚不可取。</p>

……</p>

军事学院教师办公楼前,庞宽看着布告栏上的名单,嘴角不停抽搐。</p>

徐衔蝉见状,用胳膊肘捅了捅他,“怎么了,难道你想反悔?”</p>

庞宽抹了一把脸,对上徐衔蝉警告的眼神,咬牙切齿道:“怎么可能,我是太惊喜了。我这辈子还没见过海呢!听说最大的海鱼比船还大……呵呵……我可真开心啊!”</p>

徐衔蝉点头,“我也没见过海,你说这次咱们给陛下捉个大鱼回来如何?”</p>

听到这话,霍永安也急了,“我去求陛下,我也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