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留都疏稿》——吴文华(1/1)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1三国明第八十一章 《留都疏稿》——吴文华

吴文华,字子彬,号小江,晚更号容所,福建省连江县学前铺义井街人。生于连江,其父世泽,嘉靖二年进士,官终广西兵备副使。从小以苦读经典为务,通晓四书五经,旁及诸子百家,对兵书韬略更是孜孜研讨,乐此不疲,可谓腹罗锦绣,出口成章,其性格弘厚温粹,介特有守,临事镇静,素有“济苍生,安社稷,立功扬名”之抱负。 初任南京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不久,升迁兵部武库清吏司署郎中。办事不推诿,敢于承担风险,当时各地藩王赴京,路过南京,随从人员乘机骚乱人民,文华调查核实后,下令通缉随从,使随从不敢妄为。文华秉公执法,不避权贵,博得朝野称赞,擢升为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领提学道。此后10年间,历任四川右参议,督桂学,参鲁政,擢赣藩,转授河南左布政司,任中勤于王事,忠于职守,严禁贪暴,推荐人才,劝农种桑,修复水利,政声雀噪,博“贞勤忠亮”之誉。 任江西右布政司时,在全省清理土地,丈量田亩,制止兼并,平均赋役,革除豪强转嫁田赋于民的积弊。在河南左布政司任上,正遇连年干旱,灾荒严重,灾民外出逃荒,他想方设法筹集款饷,召集民工,筑堰通渠,垦荒耕种,使流离失所的百姓,陆续迁回故土安居乐业。 神宗登基,下诏表彰天下施政成绩超群人物25人,文华名列榜首,晋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时广西旱情严重,地方官照样横征暴敛,闹得民怨沸腾,瑶民骚乱,文华下车伊始,便请赈恤,募垦荒,核田赋,均驿传,然后着手整顿兵戎,加强士卒的训练,不到一年,先后平定南乡、陆平、周塘、板寨诸瑶。五指、白冒诸侗,招抚民众2万余人,建堡2l座,垦荒26万余亩,广西混乱的局面得到初步治理。 柳州北山叛乱,文华遣将平定,采取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的战术,乘叛众懈怠之时,连破70余寨,斩首4800级。所率兵不及万,费不逾千,竟能以少胜众,为明王朝立下大功,惜因忤逆当道,仅获薄赏。 广东大水没庐舍,文华亲率小艇济渡落水百姓,并下令开仓发粟,赈济灾民,又上疏朝廷,请求留余金7万余两,以备随时赈济。升任南京工部尚书,离任之日,粤人建生祠以祀,并在高岩上刻记其功,大学士叶向高赞他“功垂社稷,泽被四陲”。数月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上书朝廷,疏陈六事:练兵、葺械、选锋、修城、重权、严管,并极力加以振刷,使禁军的军容、军纪、军风大为改观。 文华率诸卿奏劾太监张鲸劣迹,皇上不纳,遂“引疾乞休”,在连江闲居10年间,为县民办几件实事,调解民小,平息纠纷,捐赠学田,兴修学宫,置“义田”赡养族中贫者,募修含光塔,捐资修桥浚河等。 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里,吴文华为官清廉,政绩卓着,时人赞曰:“骏烈光乎一代,清风冠于八闽。”退休前两年,在家乡连江斗门山上建造七级浮屠——含光塔,高耸挺拔,雄伟壮丽。闲居故里十年间,他足迹遍及连邑大地,题诗玉泉山的摩崖石刻:“巾舄相随蹑紫烟,闲从鸟迹访金仙。宦情迢递浮云外,梵影依稀落照前。古洞苍鳞涵宝月,香厨清玉控灵泉。坐阑得悟如莲偈,万籁空无一事悬。”书法苍劲有力,瑰奇磅礴,游人常驻足观赏。他的住宅在学前铺义井街,原有鹿园、敕楼,东园有旷如亭、万乐窝等诸胜,可惜今已皆圯。 为军事重镇定海作《定海七井碑记》,也就在这一年秋,卒于里第,享年七十八岁,赠太子少保,谥襄惠,乡人俗呼“吴尚书”,其墓葬在光临里宝溪山。 吴文华,学识渊博,文武兼修,嗜好书法,遗墨草书《干字文》帖,笔走龙蛇,有怀素之遗风。传世之作有《读史随笔》10卷、《督抚奏议》6卷、《留都疏稿》2卷、《济美堂文集》4卷、《济美堂后集》等,酷爱寿山石,有石数百方,为寿山石收藏第一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