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整治税收——周经(1/1)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1三国明第七章 整治税收——周经

周经,字伯常,号松露,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提升礼部右侍郎,任礼部尚书。 周经,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讲解《文华大训》,太子站立听讲,阁臣怕太子劳累,商议坐着听,周经与诸讲官都不同意,阁臣提议才作罢。孝宗即位,周经升为太常少卿兼侍读。 宦官请修黄村尼姑寺,祭祀孝穆太后。吐鲁番进贡狮子不从甘肃走,借道满刺加,通过海路到广东,周经提议毁掉其寺庙,拒绝入贡不与吐鲁番来往。通政经历沈禄是皇后姑父。尚书王恕休假,宦官传旨提升沈禄为通政司参议,周经说不是当面接旨,又无皇帝的诏令,不敢奉诏,又与王恕一起上疏争辩此事。这件事虽未停办,朝中舆论都认为周经说得对。 灵寿奸民给宦官李广献地,户部阻止无结果,周经带领九卿上疏争辩,终于罪及献地的人。周经曾上言说:“外戚家无功劳而求升官,没出力而求赏赐,加上举办斋醮游玩宴乐浪费无度,致使国库空虚,应该大力抑制”。规定对粮仓屯积粟米多的人,太守县令赐诰敕可不按年序升官,这就使大小官吏盘剥下民以求晋升。请如洪武年间的成例,全部拿出官府钱币平价收购,毋夺百姓财产,考核政绩不专门以积粟为标准。至于清理军队的弊病,洪熙年间以前在旗校,宣德年间以后在乡吏。弊在旗校的,户口册还在,如乡吏则连户口册也混淆搞乱,应该查核故册清理奸弊。灾害损害百姓,请节省耗费,抚恤灾民。惜薪司的薪炭约可够支付几年,对受灾的郡县,应该全都停免征收,同时四方颜料也应停止征收,这是救济灾民的当务之急。”建议大多被孝宗采纳。 文武大臣因为灾异上奏章陈述时政,周经代为起草奏章,在指责嬉戏娱乐一事上语气尤其深切直率,孝宗密令宦官查访起草奏章的人,尚书耿裕说:“疏首先由吏部发起,耿裕实为起草人。”周经说:“疏文由周经起草,即使有罪,应该罪我周经。”世人对两位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很赞赏。 周经代替叶淇为户部尚书,这时孝宗宽厚仁慈,而户部尤为奸诈人所集聚,挟势行私的人不可胜数,哪个稍微不合他们的心意,诽谤马上就来了。周经一切按照祖宗法规无所顾忌,宽延拖欠、缓征赋税、裁减繁多杂乱的税收,哪里受灾,他必定奏免赋税,每次委派官员监督税收,对超额多收的将其考核为下等,因此苛剥多收之风有所扭转。 雍王朱佑枟请求收取衡州税课司及衡阳县河泊所的税钱,周经说不能答应,孝宗接受周经的意见,并命令从现在开始对于各地税收,王府不得提出请收的要求。负责织造的宦官要求增加供应两浙盐税二万引,周经等说:“盐税是辅助边地的,不宜随便发给。况且祖宗朝织染诸局供应是有定数的,如果说取用增加,那么江南、两浙已属例外增造。如果说工匠不足,则靠朝廷养活的不下千余人,他们是做什么的呢?因此说供应花费未必缺少,而仅仅是引导陛下劳民伤财罢了。”孝宗不听,周经担心由此成为常规,要求挽留周经,朝内外推荐周经的有八十余疏,都无结果。武宗即位,言官又推荐周经,下诏封他为南京户部尚书,因遇到继母去世而未到任。 周经女婿兵部尚书曹元正与刘瑾关系不错,他说周经虽年纪大但仍可任用,才召周经为礼部尚书,周经坚决推辞得不到允准,只好勉强赴任,任职几个月就称病离去。去世时终年七十一岁,追赠太保,赐谥号“文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