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登基仪式太后娘娘的策略(1/1)

作者:晴天

谢邀,人在大元,骗钱造反第121章 登基仪式太后娘娘的策略

大德十一年三月初三。 是日大吉,益祭祀,遵礼,举兵! 海山一路高歌猛进,攻到了中书省顺德路,距离大都不过三日的距离。 而今日的金銮殿之内,却是空空荡荡。 文武百官齐聚大安阁,也就是大元历代举行皇帝登基礼的地方。 皇后身着冕服,一手牵着身着龙袍的八皇子,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中,一步一步的登上了元大元权力的最高峰。 随着礼部官员的唱礼,登基仪式正式完成,群臣跪地高呼万岁。 年幼的八皇子,正式成为了大元的新任皇帝,而朴鲁罕这位先帝皇后,则被尊为太后垂帘听政,成为了大元帝国真正的掌权者。 名分已定,三日后,新任太后娘娘举行了新帝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商议对抗即将打到大都的反贼。 海山率领部队一路猛攻,终于在皇帝登基后的第四天,抵达大都城外。 太后掌权的第一事,就是都城保卫战。 此时,议政阁中。 太后坐在上首闭目养神,小皇帝坐在太后身侧也是缄默不语。 下首的大臣们有不屑,有幸灾乐祸,有心思沉重。 “太后娘娘,海山曾在江北执政,江北官员大多认识海山,中书省的官员就更不用说了。守城官员一见是海山亲自带兵,大多不敢坚守反抗,这才” 太后娘娘眼皮微抬,眸光冷冽:“是不敢,还是不愿?” 别以为她不知道,那些个狗官,不过是瞧不起她是个女子,私底下议论她妖后误国。 一个个的,都想着让海山回来继位呢。 只不过,还是她棋高一着,如今新帝继位的消息已然广发天下,大义名分已定。 纵然下头那些官员在如何不服,小皇帝在她手里,他们又能如何。 如今的海山,只要他敢攻打大都,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 虽然官员百姓们人心惶惶,但太后娘娘心里,一点都不慌。 主少国疑,如今八皇子已登大位,想必各封地的藩王已是心思各异,一个辅政大臣的名头,足以让那些藩王为她效力。 要知道,辅政大臣是可以回到大都的。 只要回到大都,野心才有实现的可能。 而太后娘娘最不怕的就是他们有野心,无论是政斗还是宫斗,她朴鲁罕都不惧任何人。 甚至于这位太后娘娘的眼界格局也是非常之大的。 她清楚的明白,对于眼下的大元而言,最大的威胁反而不是海山,而是赵贼。 可对于太后自己而言,最大的威胁,又不是赵贼,而是海山和诸多宗室藩王。 思虑良久,太后娘娘一道召诸回京辅政诏书,打的大都城外的海山一脸懵逼。 为啥,因为太后娘娘竟然下旨把已经被死亡的海山复活了,将锅往赵玉的头上一扣。 直接开城门迎接摄政王入城,不仅如此,她甚至还封了海山为辅政大臣。 若只单封了海山一个,海山还真的未必敢接旨进城。 而太后娘娘自然也不可能下如此荒谬的旨意。 不仅仅是海山,还有一个蒙古部王爷,一个岭北王,一个辽阳王,再加一个被贬到察合台的王爷,还有一个汉人大臣,也被提拔为辅政大臣。 这些王爷都是先帝的哥哥弟弟,叔叔侄子。 全都是拥有继承权的王爷。 而且这几个王爷,互相之间都有不小的仇怨,和海山这个一直留在大都的先帝侄子,更是深仇大恨。 要知道,这些王爷被贬边疆,这里头可没少了海山和海山他爹这个先帝死忠的手笔。 这些王爷虽然在边疆行省经营多年,但手里实际的兵权并不多,而且在京中根基浅薄。 若只来一个两个,自然不是海山的对手。 若是这四人联合呢。 这两方一对上,太后娘娘直接一个坐山观虎斗。 不仅解决了海山的问题,还解决了地方藩王做大的问题。 还给汉人大臣开了一道掌权的口子,提升了汉人大臣对她这个太后的忠诚度。 简直是一举多得。 就连海山也是不得不承认,之前着实是小看了先帝这位年轻的皇后。 能在地方摇摆,朝政不稳,民心军心皆是动荡不已的情况下,只一道凭诏书就带着小皇帝坐稳皇位。 当真是不容小觑。 海山扪心自问,若是换了他来,也不一定能在政敌已然围了都城的情况下,为了朝局和天下的稳定,做出此等大胆的举动。 没错,无论是海山,还是大臣都非常清楚。 这次,是太后饶了海山一命。 否则凭借大都城中的兵力,和小皇帝已然定死的名分,海山必输无疑。 可对于太后而言,无论这一仗是输还是赢,天下都将陷入更加动荡的情况。 都城被攻,就算赢了,也给天下反贼和诸王开了一个口子。 皆是大元必将四处叛乱,风雨飘摇。 太后此举,纯属为了江山稳固,不得不为。 一时间,大元的核心大都,彻底陷入了寂静。 海山乖乖的接了旨,驻守在大都城外等着其他四王的到来。 而太后娘娘则是趁着诸王赶来之前,在朝中大肆安插人手,排除异己。 大肆清除海山遗留势力。 而此时的江西湖广两地的大战也即将陷入尾声。 在收到裴丞的战报之后,赵玉果断写了一封亲笔书信,派出人手带着大笔钱粮前往桂林。 而在收到赵玉的信件和丰厚的报酬之后,土司联军和裴丞也都没让赵玉失望。 仗着土司熟悉山林地形的优势和汉军的宣传,联军一路势如破竹。 甚至直接超越了湖广的进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