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无心插柳487(1/2)

作者:墨观澜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四百八十四章 无心插柳487

“老先生如此义举,朝廷不能没有表示,不知道花老先生对于朝廷有没有请求,杨某泰为越州黜陟使,还是有一定权限的!”</p>

捐赠六百万两,朝廷不能直接收,但是可以换!</p>

花如令显然也知道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花如令只出六百万两,而不是八百万两的原因。并不是花如令拿不出八百万两,而是这八百万两不能来自同一家人,特别是涉及军饷这种敏感的事情。</p>

大周建国之后第一个公认的首富,其死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僭越之罪,以商贾之身代天子犒赏三军,才为太祖高皇帝所忌惮,抄没家产,举家流放。</p>

花如令可不想重蹈覆辙,这个钱不能是花如令捐给朝廷的,必须是花如令和朝廷的公平交易。</p>

这样朝廷拿得安心,花如令也给得放心!</p>

这个道理杨清源懂,花如令更明白。</p>

“老夫听闻,朝廷之前在扬州整肃吏治!一大批扬州的盐商都被朝廷给抄家了!”</p>

花如梦给杨清源三人都倒了一杯茶。</p>

杨清源自然知道花如令这话中的意思。</p>

“花老先生对朝廷的盐引感兴趣。”</p>

自古盐铁从来都是朝廷专卖的,官山海之产,控山泽之利。</p>

山海之中,最大的利润便在盐铁之上。</p>

官府垄断经营,寓税于价,普通的税收施加于百姓身上,根本没有多少,也远不足官府的财政所需,所以用了这個办法,将必需品收为官府买卖。</p>

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只是将其当做了一个正常的商业交易。</p>

这个操作似乎在后世的蓝星上好像也看到过!</p>

到了先汉,采用道门的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开放民营,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p>

到了先汉孝武帝之时,迫于抗击匈奴的军事财政压力,打击地方豪强,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垄断经营制度。</p>

孝武帝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p>

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严禁私人铸铁煮盐。</p>

这大大缓解了孝武帝时期因为对匈奴大规模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弊端。</p>

比如盐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p>

到了先汉孝昭帝时期,朝廷之上因为盐铁专营之时,展开了一场大型的辩论,这也是最初的国营垄断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之争论。</p>

贤良文学一方认为,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p>

而以御史大夫桑宏羊为首的一方,则强调法治,崇尚功利,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的道路。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采取坚决维护的态度,认为它“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填充边费空缺,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作用。</p>

其中的均输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缴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p>

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p>

而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畿和大型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p>

算是最初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p>

其初衷是好的,可惜理论过于理想化,反而造成了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环。</p>

这场辩论的结果最终取消了酒类专卖,同时对盐铁也开始了改革。</p>

因为这场大型的辩论,先汉桓宽最终将其整理成册,撰写成了。</p>

后世的盐铁之策几经更迭,到本朝,铁矿仍由官府专职开采,但食盐却变成了引岸制,即商人向政府购盐引后,(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可凭盐引将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p>

扬州一案,其中的大盐商,杀的杀,抓的抓。</p>

扬州、越州乃至整个江南的食盐市场便空了出来,官府会再扶持一批新的盐商来进行食盐的买卖。</p>

花如令便是看中了这个机会!</p>

“江南的盐市确实是一笔大生意,区区一张盐引,我也可以做主!不过……”</p>

杨清源的话,意犹未尽。</p>

“请杨大人直言,花某洗耳恭听。”</p>

“我还有一笔更大的生意和花家继续做,不知道花老先生有没有兴趣!”</p>

“更大的生意?!”</p>

花如令也是微微一愣,江南盐市的盐引,或许短期内不能达到六百万两的效益,但绝对是一只会下金蛋的公鸡。</p>

“杨大人不妨仔细说说!”</p>

杨清源轻叹一声,“自然是花家上下的性命了!”</p>

“……”</p>

花如令,以及一旁的花满楼都愣住了,这句话可太重了!</p>

“杨大人,我花家一向遵纪守法,乐善好施,大灾之年,经常襄助官府,赈灾济民,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p>

“花老先生莫非以为现在的花家没有问题吗?!如今的花家,可是已经在悬崖边上了!”</p>

“还请杨大人赐教!”花如令没有因为杨清源的话而生气,反而是真心求教。</p>

“花老先生真是当局者迷啊!当时是因为花家的地了!”</p>

花如令闻言如遭雷击,是啊!花家的地,太多了!</p>

有的巨富喜欢现银,有的豪商喜欢奇珍异宝,但花如令却以为土地才是能传承千年之物,故此对于土地青睐有加,花家也成了天下土地最多的豪商。</p>

但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都难以解决的毒瘤。</p>

王朝的覆灭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外敌入侵,内部反叛,环境的影响等等,但每次的覆灭几乎都脱离不了土地兼并的影响。</p>

土地兼并,会导致农民和地主爆发出剧烈的矛盾,若是官府不及时解决,那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在眼前。 如今大周只是第二朝,这个问题尚且不严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兼并,必然会得到整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