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第46章 耿精忠:逆境忠魂悲壮的一生
一、袭承王爵</p>
耿精忠作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在清初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耿家原本是山东人,后来被迁徙到了辽东盖州卫。耿仲明最初是毛文龙麾下的参将,在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之后,转而投靠了努尔哈赤,并被编入了汉军正黄旗。随着清朝入主中原,耿仲明跟随多尔衮进入北京,并在顺治六年(1649年)被封为靖南王,成为了清朝初年的重要将领之一。</p>
耿仲明去世后,其子耿继茂继承了靖南王的爵位。耿继茂在位期间,耿家的权势进一步巩固。然而,好景不长,耿继茂在1671年去世,耿精忠接替父亲成为靖南王。耿精忠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与肃亲王豪格的女儿结婚,被封为和硕额附,这进一步提升了耿家在朝廷中的地位。</p>
耿精忠袭爵后,开始展现出与前几代不同的野心。据说当时流传着一句谶语:“天子分身火耳”。这句话暗示着未来的天子会具有某种与“火”相关的特征。耿精忠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一种预示自己将成为天子的征兆。因此,他开始积极地准备,命令自己的部属和将士们做好应对变局的准备。</p>
二、举兵谋反</p>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决定撤销“三藩”,这一决策引发了吴三桂的反叛,随后不久,耿精忠也在福建起兵响应。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发动政变,拘禁了福建总督范承谟的幕僚五十多人,并开始了一系列旨在削弱清廷权威的行动。</p>
耿精忠利用民间传说和象征意义来激发民众的反清情绪。他下令修缮于山九仙观,并更改了王天君神像的姿态,从原先的坐像改为立像,且改变了神像的表情,使之显得更加倨傲不恭,以此来隐喻对清廷的不满。他还通过封官晋爵的方式来拉拢人心,派遣亲信接管延平(今南平)、邵武、福宁(今霞浦一带)、建宁、汀洲(今长汀)等重要地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赢得更多支持,耿精忠还宣布恢复明朝的服饰制度,自铸货币“裕民通宝”。</p>
当认为时机成熟后,耿精忠正式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并分三路出兵:东路进攻浙江温州、台州、处州等地;西路进攻江西广信、建昌、饶州等地;中路则进攻浙江金华、衢州等地。与此同时,他还邀请台湾的郑经从海上进攻广东潮州、惠州,并夺取沿海各郡县,形成陆海呼应之势。这一系列动作让耿精忠的兵力迅速扩张至十余万人。</p>
耿精忠的反叛行动引起了清廷的高度关注。康熙帝一方面派遣军队进入福建,削去了耿精忠的爵位,并将其在京的兄弟拘禁起来;另一方面,康熙帝尝试劝说耿精忠改过自新,承诺只要他能够平定台湾的郑经,就可以继续担任福建的统治者。然而,耿精忠并未理会这些劝告,继续扩大战线,攻占了浙江江山、平阳、金华、义乌、诸暨等地,并深入浙东;占领了江西石城,逼近宁都、赣州;甚至一度攻占了安徽的徽州、祁门等地。</p>
面对耿精忠的挑战,清廷迅速做出了反应。1674年,朝廷任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领大军南下浙江。经过一系列战斗,清军逐步稳住了阵脚,并在1675年成功收复了浙江处州等地。</p>
三、势穷投降</p>
随着“三藩”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以及与台湾郑经反清势力之间的猜忌,耿精忠的势力逐渐陷入困境。耿军的军饷匮乏,士气低落,加之在占领区的暴行,导致民心丧失,为清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p>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取得了显着进展。在康亲王杰书的指挥下,清军首先攻克了江山,随后突破了仙霞关,进入福建境内,先后占领了浦城和建宁。紧接着,清军攻占了延平,并逼近水口。这一连串的胜利极大地削弱了耿精忠的力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