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乱世枭雄刘泽清:从明末忠将到清初叛臣(1/1)

作者:枫之羽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第18章 乱世枭雄刘泽清:从明末忠将到清初叛臣

一、宦海沉浮 刘泽清在明末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军事才能与个人品行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在崇祯年间,刘泽清因其军事才能受到朝廷重视,并逐渐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崇祯三年(1630年),正值后金对明朝边境不断侵扰之际,刘泽清在一次对抗后金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当时后金军意图占领铁厂以切断丰润城的粮食供应线,形势十分危急。驻守三屯的总兵杨肇基派遣刘泽清率军前往救援。在距离铁厂约十五里处,双方爆发激战,战斗持续至中午时分仍未分胜负。随后,刘泽清获得了援军的支持,两军合兵一处,继续向遵化推进,并在那里与后金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明军成功进入遵化城内。战后论功行赏,刘泽清因表现突出而被晋升两级,官至副总兵。 然而,刘泽清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崇祯五年(1632年),有人弹劾他克扣军粮,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军纪,引发了朝廷的不满。为了弥补过错,刘泽清被要求到重要的战略地点立功赎罪。次年(1633年),他再次获得朝廷的信任,被提拔为总兵,并在同年冬季试任左都督之职。在这期间,他还参与了 恢 复 登州的战役,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到了崇祯八年(1635年),刘泽清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率领山东的部队负责保护漕运的安全。漕运对于明朝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帝国经济命脉之一,确保粮食和其他物资能够顺利地运往京城及各地。 随着后金威胁的加剧,崇祯九年(1636年),京师出现了戒严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刘泽清奉命带领部队前往京师进行防御。皇帝朱由检命令他驻守新城,以便控制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不久之后,他又被调遣至通州留守,并因此获得了左都督和太子太师的加封,这是对他贡献的认可。 二、镇压义军 崇祯十三年(1640年),山东遭受了严重的饥荒,导致大量灾民聚集起义。其中,曹州和濮州的起义尤为激烈。为了平定这场动荡,皇帝朱由检下令让刘泽清与总兵杨御藩联手镇压起义军。然而,在八月的时候,刘泽清被降职为右都督,并被指派镇守山东的海防。由于刘泽清认为自己在山东长大,长期镇守此地并不合适,因此请求辞去这一职务。朱由检则命令他立刻整编兵力,渡过黄河,联合其他部队迅速赶往山东支援剿匪行动。 崇祯十四年(1641年),周延儒重新入阁担任要职。刘泽清深知周延儒是个贪婪无度的人,于是趁机投其所好,以求得自己的复出。他根据周延儒从家乡宜兴北上的行程,提前从临清赶到了扬州。每天,刘泽清都会派人向周延儒的幕府报告当地的治安情况,并且准备好豪华的船只,邀请周延儒经水路北上。周延儒对此感到有些为难,担心路上的安全问题。刘泽清便安慰他说:“有我在,那些盗贼怎敢靠近相爷,妄想危害您呢?”于是周延儒同意乘坐船只前往京城。在船上,刘泽清身着戎装拜见周延儒,并表示:“山东的这些盗贼,您不用担心。如果朝廷派我前去招抚他们,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同时,刘泽清还送给周延儒二万两黄金作为路费。周延儒非常高兴,八月进京后,刘泽清果然被重新启用为山东总兵。 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军长时间围困开封。刘泽清接到命令前往救援开封。考虑到朱家寨距离开封城仅有八里之遥,他率领五千精兵渡过黄河,在河边扎营,并挖掘沟渠引黄河水环绕营地周围,计划沿着河岸建立八个兵营直到大堤,并修建一条两侧砌墙的通道,以便向城内输送粮食。然而,在城墙尚未完全建成之时,农民军突然袭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天的僵持,双方都有重大伤亡。在这种情况下,刘泽清命令部队撤退,但由于撤退过于仓促,明军士兵争相抢夺船只逃离,结果许多人在混乱中落水溺亡。这次撤退不仅损失惨重,而且严重影响了明军的士气。 三、怀私观望 刘泽清的性情懦弱且私心甚重,这在明末的历史记载中多有体现。他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了这种性格特点,比如虚报战功以获取赏赐,甚至谎称自己受伤,以骗取朝廷的医药费用。有一次,他声称自己不慎从马上摔下受伤,朝廷为此奖励了他四十两白银作为医药费。 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军在北方地区声势日益壮大,刘泽清被朝廷命令前往保定镇压起义军。然而,他并没有听从命令,而是选择留在临清,每日放纵手下士兵在当地进行抢劫。这样的行为无疑加剧了地方的混乱,并且损害了政府的威信。 随着农民军势力的增强,一些官员开始寻求安全的地方避难。给事中韩如愈和马嘉植均试图前往南方。韩如愈曾公开弹劾过刘泽清,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当韩 如 愈 途 径 东昌时,刘泽清得知这一消息后,便暗中指使手下在路上杀害了韩如愈。由于刘泽清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大,无人敢将此事上报朝廷,使得这桩谋杀案得以掩盖。 在这一时期,刘泽清还率兵南下,所到之处,他的部队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地方的作用,反而变成了肆虐一方的力量。他们沿途焚烧村落,抢劫财物,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些行为不仅败坏了刘泽清本人的形象,也让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明王朝更加失去民心。 刘泽清的这些行为反映了晚明时期一些将领的普遍现象——在国家危机时刻,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大局。刘泽清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也削弱了明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过程。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世研究晚明历史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应当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四、江北四镇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导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明王朝面临崩溃。这时,刘泽清等人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为帝,建立了南明政权,刘泽清也因此被封为东平伯。 为了加强防御,巩固政权,朱由菘设立了所谓的“江北四镇”,即四个主要的军事防区。具体分配如下: 兴平伯高杰镇守徐州、泗州; 东平伯刘泽清防守淮安、扬州; 广昌伯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 黄得功晋为侯爵,镇守滁州、和州。 这些将领的家属都被安排在内地,以保证他们对朝廷的忠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北四镇”的将领们逐渐变得跋扈自雄。他们各自占据了各自的防区,不仅财政收入不上交朝廷,反而肆意挥霍,忽视领土和军事事务。这些将领还与朝廷中的大臣相互勾结,干预朝政,排斥异己,不断提交各种奏章,试图影响朝廷决策,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秩序。 刘泽清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朱由菘刚登基时,刘泽清便提出了一些极端的主张,如要求在当年五月改元,以及请求赦免和归还前任辅臣周延儒被抄没的财产。当都御史刘宗周弹劾武将们的骄横不法行为时,刘泽清两次上书弹劾刘宗周,并威胁说如果朝廷不杀掉刘宗周,他就卸职。朝廷不得不通过温和的诏书来安抚他。 刘泽清还请求禁止巡按官员调查、捉拿犯人和追缴赃款,并要求法司严厉通缉前任总督侯恂及其子侯方域。这些请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朝廷的妥协处理。 在生活方面,刘泽清更是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他在淮安设立了府邸,规模和规格堪比王府,府邸内有宽敞的居所、壮观的门馆、华丽的装饰、美丽的园林,以及林立的剑卫。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声色犬马,蓄养了四十多名美妓作为侍妾。在淮安的日子里,刘泽清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日日沉浸在享乐之中。 有一次,有人询问他关于守御的策略时,刘泽清的回答显得轻蔑且傲慢:“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拥护福王,他应该让我享受。万一出现什么状况,我选择江南的一个郡,占据山头为王罢了。” 五、跋扈自雄 刘泽清的跋扈自雄在明末的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随着农民军的兴起和明朝国力的衰落,各地的将领们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刘泽清便是其中之一,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不仅在军事上自成体系,而且在政治上也表现出极强的影响力。 在南明弘光帝朱由菘登基之初,刘泽清就开始展示其强大的影响力。他提出了一系列大胆且带有明显私心的要求。例如,他请求将当年五月作为新帝登基后的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保定总兵鲁国男、河南总兵高第、河北总兵孔希贵等部队。随着大批清军的涌入,义军虽奋力抵抗,但最终因实力悬殊被镇压。清军陆续夺回了东明、定陶、城武等地,并于八月初包围了曹州。 李化鲸等人见形势不利,出城谈判,交出明朝宗室,希望借此换取清军退兵。但清廷并未接受这一提议,继续围攻曹州。九月十五日,李化鲸等人再次出城谈判,却被清军扣留,并与“伪王”以及刘泽清的三个侄子一同被押解进京。 在北京,李化鲸等人与刘泽清进行了对质。刘泽清意识到密谋已败露,私自销毁了相关证据,并拒绝承认参与反清活动。但是,他的婢女揭发了真相。经过清廷大臣的会审后,刘泽清及其弟弟、侄子、李化鲸等人因谋反罪被判处死刑。顺治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刘泽清及其同谋者被押赴刑场,执行凌迟处决。 四、结语 刘泽清的一生,是乱世中枭雄的缩影。他既有过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壮举,也有过背信弃义、投降叛变的污点。他的命运,既有个人选择的因素,也有时代背景的推波助澜。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懦弱、生存与死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刘泽清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全面客观,既要看到他们的光辉一面,也要正视他们的阴暗角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认识人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