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第344章 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投吴
王三松忙不迭的表示歉意 张姓士绅倒是无所谓,颇有老友气度。 笑呵呵的拱手说道: “王兄,你当初那份递给抚远大将军的军事方略折子引起了上面的注意。说不定,你很快就能再入仕途了。这还不算喜事” “确是喜事!” 王三松堆起了笑容,一家人也跟着眉开眼笑。 “张兄,赣关监督大人那可是挂内务府和户部双差的京城红人。你已经告诉来人,我在这里了” “对!” “那我是不是应该主动去南边拜访监督大人” “不必吧。来人说,会很快派人来接你全家。” “这多不合适!” …… 暴雨声中。 王三松面色如常,聊起了北边的战事,感慨自己这辈子积攒的家业都毁于战火。 说到动情处,他甚至拍桌子痛骂吴贼暴虐。 张姓友人也跟着唏嘘不已,劝慰他不必神伤。 眼下鸿运当头,只要能够重新入仕,很快就能挣出一份更殷实的家业。 “张兄,留下吃顿便饭吧” “不必了。我还得赶紧回去安排呢。” “赣关的上差,何时抵达” “快了,估计明后天吧。” “那行,我正好收拾收拾,也给监督大人准备份见面礼。” 王三松,挥手目送友人撑着伞坐进马车离开。 轻轻的关好门窗,召来了全体家人,脸色变得十分严肃: “各人立即收拾细软,换身跑路方便不起眼的衣裳。准备亡命吧!” “啊” 众人都傻眼了,刚还沉浸在要做官的幸福中。 …… 王三松很有耐心的解释道: “我那份书信把自己卷入了大麻烦。我现在夹在了和珅与阿桂两位重臣之间,成了他们斗争的枪。” “无论结果如何,我王家都是九死一生。” “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们了。清廷这边容不下我了,我要带着你们投吴。” 屋内安静的可怕。 所有人都在默默消化这个变故,太突然了。就连平日里最爱唱反调的儿子也默不作声。 “爷爷,如果我们是握在胜利者手里的枪呢是否就有活路了” “抚远大将军那是何等人物,先不说投靠和珅未必能搬倒他。就算搬倒了他,其门生故吏遍天下,随便哪个人想为主子泄愤,我王家几十口被人封进瓷窑烧成灰也是寻常。仕途之凶险,非常人可想象,老夫在京城虽只是六部微末小官,却是见识过仕途的真面目。天下虽大,摆在我王家面前只剩一条路——投吴!” 王三松十分庆幸,当初离开浮梁县时分了两波逃亡,后因为局势安稳又聚到了一起。 小半个时辰后, 王家人以抓药、访友、下馆子各种理由分批离开了旅店。 为了掩人耳目,甚至故意留下了大部分行李,只携带了少数金银细软。 众人连换洗衣裳都没带,在大雨中惶惶如丧家之犬! …… 法。 “苗爱卿,你可认识对面的将官” 苗有林嘿嘿笑道: “臣当年是贵州提标左营千总,驻安顺场!和这2位总兵的驻地相距甚远,并无交情。” “依你之见,贵州绿营的战斗力如何” “高于江南三省绿营,远低于陕甘绿营,和四川绿营接近。” 李郁拉开千里镜,仔细的了望了对面的军阵: “他们的火器装备率颇高啊。” “是的。南方绿营火器装备率普遍在5成以上。只不过形制落后,多是鸟枪。” …… 甘长胜骑着战马,位于第2排4个方阵之后。 高声传令: “第1排,左右2个方阵前进。” “是。” 传令兵立马高举令旗,大声传令。 方阵当中的军官拔剑,再次重复军令:“注意鼓点,方阵前进!” 每个方阵正面宽度不到20丈,每横排80余人。 第1排是身强力壮的盾兵,缓缓如墙推进。 234排都是长枪兵!此时全部竖向天空,远望好似树林。 再后3排是标枪兵,他们之间的横向纵向空隙明显大于前面4排,这是因为投掷标枪需要足够的空间甩开胳膊。 …… 镇远总兵王生烈,放下了千里镜。 和并排的周西发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 “周老弟,我镇远镇打头阵!” “好。” 王生烈马鞭一指: “传令。凯里营、思南营左翼出击。镇标左营、石阡营右侧出击。鸟枪兵居前,藤牌手随后。” “嗻。” 这是贵州绿营的传统作战方式。 鸟枪兵居前列队射击,敌人一旦抵近了就赶紧后撤,让藤牌手冲上去厮杀。 …… “擂鼓!” 站在车上的清军鼓手不敢怠慢,使出全部力气擂响战鼓。 直径3尺的牛皮鼓面剧烈颤抖,鼓声敲打着所有人的心脏。 出战营兵顿感振奋。 镇标左营游击,王生烈的本家亲戚抓住时机,大吼道: “1个首级,10两!杀,杀杀!” 清军疯狂的跟着大吼,一时间气势惊人。 很难说, 他们是因10两的高价悬赏而疯狂,还是渴望杀敌立功、报效朝廷而疯狂。 王生烈听着此起彼伏的士卒怒吼,满意的点点头: “我黔人,军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