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佛魔之别(1/1)

作者:大脑被掏空

万道长途第七百五十六章 佛魔之别

万道长途正文卷佛魔之别如是我闻: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观自在,见如来,一切由心,自由自在。 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此是为如来心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这是佛祖的原话。 因为“如是我闻”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指在世尊如来座下听说的,只能用在这个情景之中,这是舍利弗在对李启明确表示,他在佛前聆听到的这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但实际上,一切由心,并不代表心由一切,所谓的‘心’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而心的边界,便是自由的边界,而自由的边界,是由智慧所定的。 ‘心中如来’并非是唯一主观,而是自身的主观。 换而言之,我的主观不是‘天魔’,而是‘我自己’ 这是个很通畅的逻辑。 如果真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心’也就是自我意识是最大,最极致的自由,那么……天魔是怎么被封印的呢? 所以,天魔的自由,实际上也是需要天魔运用智慧去斡旋出来的自由。 哪怕是‘一切现实的总和’,‘诸法之末’,天魔认为自身便是一切事物,万物的都是他的一部分,但他自由的边界却依然是自己的‘智慧’。 天魔想要追求绝对的自由之心,成为一切的完美事物,所以……天魔却达成了绝对的不自由。 看似自由的天魔,看似‘一切由心’的天魔,因为佛陀所阐明的这点,进而导致了佛魔之间的绝对分别。 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混沌如同污浊的水一样,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呢?谁又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谁都不能。 世界是混沌的,一切都将处于变化之中。 所以,“道”不会自满,正因为‘道’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保持进步,不断的革新出崭新的现实。 这才是自由,以‘道’驱动的世界,这般变化的世界,才有进步的动力,因为满足智慧本身,才会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完成曾经无法完成的事情。 所以,佛门选择了去教导众生学会思考,学会利用智慧寻求本心,最终得到智慧与自由。 佛与魔的区别,便是如此,这是对自由的定义。 佛坦然的承认了‘自由’的边界,和‘心’的局限,佛不像是魔那么贪心,并不将自己认定为‘终极’,不是什么都要,反而因此得到了自由。 魔,将‘心’扩展到了一切的边界,让‘心’成为了所有一切的原因,成为了所有事物的根基,却因此而将自己的心束缚在了‘所有’之上。 既然‘心’是‘所有’,那么‘心’也就绑定在了‘所有’之上,所有之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佛将心的束缚完全解除,佛的自由,是人在觉悟之后达到了大智慧,从所有苦因中解脱之后的自由。 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佛祖是如何压制天魔的。 是的,佛,就是魔。 因为……佛是心,魔也是心,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等同的。 但通过佛陀的轻巧一点,于是,‘佛心’和‘魔心’便有了区别,每个人都有的佛心,和万物唯一的魔心就分离开来了。 佛魔一体,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 永离妄想执着者,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是谓佛陀。 魔,就是极致的妄想,极致的执着,妄想自己的心是所有的现实,执着达到完美之上的完美,只有放弃这样的执着,澄清迷惘,撇空嗔痴,才能成佛。 夫法性无边,岂藉心之所度? 真如非相,讵假言之所诠,是故众生浩浩无穷,法海茫茫何极? 天魔所谓,犹如镜里求形,悟法无生,一念超越,岂在繁论者尔。 此乃般若波罗蜜,即:彼岸智慧,或者叫做,终极智慧。 佛门有真经,名为《般若波罗蜜心经》想来就是如此了。 当然,天魔肯定自己是不认可这个结论的,但只要这个结论能说得通,便能够证明佛与魔的之差异。 经过佛陀这么一看,这么一讲解,李启突然觉得……天魔,似乎隐隐有些可怜了起来。 所以他才忍不住赞叹佛陀。 这就是佛祖的智慧吗? 舍利弗所讲解的一切,在此刻彻底被李启所理解。 舍利弗见状,双手掐诀,背后法相升起,他的法相不是人形,而是一颗菩提树。 菩提树上生百千万片叶,被微风吹动,风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清畅哀亮,微妙和雅。 再看叶片之上,有百千万佛国,佛国各自吟唱功德,赞颂舍利弗。 李启目睹菩提树,闻其声,嗅起香,触其光影,顿时只觉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诸苦顿消。 看见李启的表情释怀,舍利弗微微一笑,随即又念:“施主听我言,须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轻安心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大海尚可斗量,深渊尚可穷底,众生应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耶?汝等自思惟,自当知,清净法,汝应自摄。” 这话让李启本来都闭上的眼睛都再度睁开。 清静法! 他可是知道的,佛祖在无色界天压制天魔的法门,就是清净法! 而现在,对方所说的,便是清净法的重点。 李启立刻坐下,认真听取其中的道之真意。 因为这些话语只是‘原理’而已,而知道了原理,想要法门,就需要观看演法,这也就是舍利弗展现出法相的缘由。 李启观摩法相,其中微妙术法开始运转。 与此同时,这些术法,开始形成一座法场。 舍利弗双手合十,突兀的,他的面前浮现出诸多鬼魂。 有怨灵,有凶鬼,毫无意外,都是意外横死的。 这些鬼魂都与李启和舍利弗有因果上的联系,其实……他们是被李启所杀。 李启之前对天魔动手,可是悍然直接碾碎了世界环带上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之中的所有生灵,尽数湮灭。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鬼魂多半死相丑陋,有的全身浮肿如馒头,有的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炸的面目全非,或者是身体残缺,或者满身血污,反正没有一个是被好好收敛遗容的。 如今这些恶鬼被招来,滔天怨气滚滚而来。 李启却恍若未觉,毕竟对他来说,这些恶鬼的怨气连携在一起,也不过弹指即灭,甚至这些恶鬼都不可能靠近他,仅仅是他身边周流的‘天理’就足以湮灭所有。 不过,面对舍利弗,却见诸多怨灵凶鬼,却无怨气凶气。 因为眼前舍利弗端坐于此,身后立有七宝所成的菩提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珊瑚琥珀等等七宝以为映饰,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其花叶各有千色,脉络似有百种画,如天璎珞。 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有大光明,诸妙花上化成幢幡无量宝盖,花中结果,果为十方佛国,一切佛事,亦于中现。 随着舍利弗的演法,天上凭空生出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瓣叶,天花乱坠,演奏法音,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这些天花,各有金色,散发微妙光明,莲华每叶皆作小舟,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莲华化周,有菩萨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无数的鬼魂在其中,纷纷端坐舟上,虔诚瞻仰宝相,其身也如阎浮檀金色,坐小舟之中,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 无数天花所化的小舟,载着无数的怨灵,驶向佛门诸天。 没错,超度并不是去轮回,而是直接升入诸天,成为佛门的‘天人众’,享诸多福报,不过……那之后,天人也是会轮回的,天人五衰之后,就看造化了。 但也已经是天大的好处,这是舍利弗对他们的补偿。 至于他们法德未成,却要成为天人的代价,自然都是超度者,也就是舍利弗为他们承担。 鬼魂们纷纷手举头顷,乘坐着乱坠的天花小舟,往生极乐世界,但见菩提树继续散发光华,华敷之时,鬼魂们纷纷赞叹四谛,三明六通,亿万怨灵得具八解脱。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舍利弗手掐法诀,如此说道。 舍利弗正在超度因李启为了自己所造杀孽而诞生的诸多恶灵。 不过,对巫觋而言,杀孽是什么? 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则流转,就根本不存在杀孽一说,生死不过是自然运行的一环而已,是‘完美’的现实所实行的一种策略罢了。 所以对巫觋来说,杀多少人都不会产生什么感觉,李启不动手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而已。 如果是有些‘喜欢’的巫觋…… 那只能说,巫觋本来名声就不怎么好…… 要知道,在很多道途看来,巫觋是诡异恐怖的代名词,如果巫觋都是好人……那怎么会有这种刻板印象呢? 李启和沈水碧这两公婆,都是典型的无善无恶,不管是救人还是杀人,都不眨眼的,杀戮对他们来说毫无压力,沈水碧在人巫之战的时候也没少干屠灭世界这种事儿。 杀人和救人对他们来说一样的,纯粹出乎一心,看自己想不想做,需不需要做而已。 但对舍利弗而言就不是如此了。 他借着给李启说法的过程,一起开始超度亡魂。 李启也知道,这是做给自己看的。 但他并不准备理睬。 没意义,理睬什么?那些冤魂?都超度了呗,他当时又没别的选择,舍利弗该不会指望自己会内疚吧? 李启的人生,一片无悔,他只要下定了决心,就不会后悔,自然也就不会内疚。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 李启和舍利弗都突然抬头,舍利弗停止了诵经,而李启也恭敬的立刻起身。 因为他们两个都看见了,随着舍利弗的超度法咒,有一比丘,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立于千叶青莲花上,朝着二人的位置飘摇过来。 对方应该不是本体,而是投影过来的法身,这是之前舍利弗念诵的咒文所召唤而来的。 这个形象实在是过于经典,根本就不会认错。 两人都立刻收起法诀,双手合拢,哪怕是李启也开始行佛礼,一齐尊敬的喊道:“恭迎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 李启看见这位鼎鼎大名的菩萨,心想这次可真是开了眼了,居然见到了这位大佬。 要不是舍利弗亲自念诵地藏经,李启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对方。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之相。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 眼前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地藏王,二品之中的顶尖存在,摩诃大菩萨,甚至可以与佛并肩,距离‘佛’的果位只差一步之遥。 只是,这一步怎么都无法跨出去,怎么都无法成佛就是了。 因为谁都知道,地藏王菩萨曾经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大宏愿,成就了他的菩萨果位,但却阻止了他继续成佛,他不渡空地狱,就绝对不可能证得最后的果位。 宏愿实际上没有任何的约束力,真正约束地藏王菩萨的,是他的道心。 渡空地狱,这是他的道心所向,宏愿其实不会带来力量,也不会带来约束,你若是道心之中否认了宏愿,那也什么都不会发生。 这或许也算是一种执念……或者说,一种魔念吧。 唯有窥破这最后的执念,或者了结这宏愿,他的一品之路便完成了最后一块砖。 李启看着地藏王菩萨,他早就对对方的经历有所耳闻,并且数次都想过要拜访。 没别的,地藏王菩萨是真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成就一品,他只要一个念头,就可以立地成佛。 但他的道心却约束了自己,让他无法升起这个念头。 这是种怎样的奇妙境界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