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第252章 红宝石激光
“我家里还有点事,那王大爷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咱们在这个地址见面。” 小李写上一个地址后起身离去。 看着满地的工程,心中满是野望。 要是有本钱能包下这一两个工程来,自己立马就可以翻身! 退去那层富商的衣服之后,可见这名为小李的只是个普通上班族罢了。 这能冒充富商想办法去搞拆迁户的钱,不可不说胆大心细! 在这个时代。 必将会诞生一批这样的枭雄,从0到1拉动国家经济! 朱标此时不在应天城,连带着他身边的一大家子人现在都躲到了应天城外的行宫里,电报线自然也拉到行宫里跟外界通讯。 原因很简单,因为赶在建国之前应天城里面也要重新翻修,整个皇宫变成了大工地,朱标自然也要撤出来。 这个时代可不存在什么名胜古迹,现在的紫禁城都是老朱登基之后新修的,准确来说还不叫紫禁城,只是一个宫城罢了。 真正成为后世那座着名的紫禁城是在明朝中后期。 不过这次朱标是打算修一个正儿八经的紫禁城出来。 外界要搞现代化,那紫禁城偏偏要复原名胜古迹,专门让工部挖来了历代宫殿建造的图纸,用千年不腐的木材修建,再用比较现代化的设施,确保居住舒适以及水源通畅。 真正昂贵的东西必然是原生态的,朱标可没打算把紫禁城修成高楼大厦。 此时行宫之内,朱标正在接见几个工部来的官员。 “殿下,您所说要研究激光的发光体事件,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了,只是所谓的激光,您能再给我们演示一遍吗?” 一个求知若渴的年轻人站在朱标面前,以侍奉老师的态度虔诚的问道。 对于子民来说,朱标是统治者是皇帝。 但对下面很多工部人员来说,朱标是老师! 整个大明的科技都是从朱标这里流出来的,人人都是他的学生。 “我只做一遍,你看好了。” 朱标点点头倒也没拒绝,毕竟要研究激光这东西,对现在的技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可也没大到哪里去。 毕竟什么是电脑,说白了不就是一堆电路板,再加上一个显示器吗? 虽然现在国家升平,他没多少地方刷暴君奖励,毕竟国家都安定了,你杀谁去?该杀的人都杀完了,不可能再折腾刚刚休养生息的民众吧。 所以下一步,朱标刷暴君奖励的地方肯定是在国外。 只是现在还没立国大典,各项事务都还没确立,所以朱标的出兵日期肯定是在明年以后。 即便如此,他之前扫平天下叛乱斩杀诸多叛党时刷出的暴君奖励也足够使用一段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半导体初级技术,和激光初级技术。 半导体和激光这两门学科研发下去,综合起来最终的结局就是芯片和电脑、光盘储存、显示器等等一系列 朱标不可能要求现在建造出那么高深的东西。 不说别的,工业基础都不够。 但从现在开始把学科培养起来传下去,知识是完全可以的。 他面前这个年轻人叫做顾准,原本历史上曾经是朱棣的工部尚书,同时也是顾氏家族的一员。 这个顾氏家族不仅仅包括之前的那个昆曲的鼻祖顾坚,顾准,还有后世那位大名鼎鼎的抗清英雄,顾炎武,顾亭林,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甚至是后来天地会的创始人,以驱逐满清为志向,点燃了华夏不屈的星火! 而天地会又是洪门的前身。 洪门等诸多海外华侨,在建国之前,给国家捐赠了不知多少所需要的物品,保护了多少科学家! 可以说,这个家族是正儿八经的满门忠烈。 跟投降清朝,后来又当洋人买办的江南地主完全是两批人! 而这个时代的顾准,前几年刚科举的时候就发生战乱。 直接被家族安排到了朱标新设立的墨子学院之中学习。 短短两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第一批毕业生,而且毕业之后,朱标曾亲自询问过他感兴趣的方向。 当时的朱标还没有半导体技术。 但是顾准的话,却是希望研究一些小而能够利于民生的东西。 换而言之,他喜欢微物理方向! 就这句话让朱标记住了,后来的顾准也在精细化机械方面很有天赋。 考虑到这点,朱标就把半导体技术传授给了他。 一段时间之后,询问他怎么样。 没想到得到半导体技术的顾准,欣喜若狂,如饥似渴,惊为天人,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奇妙的学科,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精微的大道! 一时之间如痴如醉。 见状,朱标又很快给出了激光技术的理论。 这两样东西都需要很高深的物理基础。 不过顾准可能是这个时代物理基础仅次于朱标的人了。 两年时间就能把朱标传授的四年大学物理全都学完,这家伙有多聪明就不用说了。 这才让朱标真正下定决心把半导体技术全部传授给他。 说着朱标从太监手中取来一块红宝石,这块红宝石是经过匠人专门切削的,有独特的角度。 这红宝石放置在一块小小手搓干电池,土法制造的发光器面前。 这种小灯泡朱标早就能制作了,技术难度并不高。 经过红宝石反射之后,那小灯泡的光芒集中到一点,陡然变成一条红外射线直直打在了庭堂面前的隐蔽上,现出一个猩红无比的小小红点。 顾准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一幕,张大了嘴巴。 然后朱标开始授课,“你能告诉我这其中有怎样的物理效应吗?什么样的光才能被称之为激光?” 顾准先是惊讶,然后咬紧了牙关沉思起来。 半晌之后给出回答,“频率,独特的频率的光,才能称之为激光,这款红宝石就是将普通的光给集中起来,让它有了一道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