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第225章 落日的孔家
做完这些事后,朱标回到了皇宫之中,去乾清宫见了见老朱。 听说老朱这些天连麻将都不打了,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宫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朱标很是担心,敲了敲门:“爹,夜深了。听说您今天一天都没进膳,吃点东西吧。北京城已经收复了,洛阳之围也解了。这个月内儿臣就能将叛军彻底扫除!” 朱标知道老朱其实不是觉得事情闹大了会损失什么。 他知道朱标的能耐。 那些人的叛乱不足一提。 他是觉得丢脸! 自己一直还想着用这一百多万边军和各地卫所军来跟朱标谈条件呢! 以为是自己捏在手中最后养老的养老依仗。 结果呢,后院起火了! 不仅没能成为自己的依仗,反而要闹到朱标来收拾残局。 这对一个父亲来说是多么丢脸的事! 他是没脸见朱标,朱标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外面叫了很久,最终老朱阴沉着脸开了门。 当头第一句话就问到:“损失有多大?你直接说吧,你爹我还承受得起。” 朱标脸上带着一些惭愧:“北京城有二十万军民被抓走,但是解救回来了。只是路上冻死了三万多人。那些关外野人进城之后又屠戮了七八万人……” “十万百姓啊!”老朱捂着脸。 之前他没觉得有多羞愧,毕竟屠城的事老朱也不是没干过,但是现在跟圣人一样的儿子一比,他就感觉到惭愧了! 朱标现在的名声可真是万家生佛的,结果他洪武大帝镇守的北京沦陷,死了十万百姓这件事,但凡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老朱现在就得跳长江才能洗白! “无妨,早点闹,晚点闹能解决还是好的。”朱标安抚老朱道,也不知该说什么。 毕竟他也没想到老朱对自己部下的控制力这么差。 原本朱标还觉得那些总兵不至于直接大举造反,顶多是拥兵自重跟自己提条件。 这样自己还有缓冲的余地。 其实也是自己意料错了。 良久之后,老朱没说什么,反而拿出了围棋,想跟朱标对弈一局。 父子二人就在殿内下棋,下到很晚才散场。 与此同时。 戚继光连过三关:虎牢关、嘉峪关、玉门关! 从河南去了西安,在西安将叛军追逐到漠北之后又沿着陇西一路奔袭,将叛军彻底扫灭的干干净净。 这件事是在两个月内完成的,几乎没遇上什么抵抗。 叛军虽然有马匹,但不多。 可戚继光手下可都是朱标专门在牧场培育出来的良种好马。 对于养马这事朱标十分舍得花心思,毕竟只要一天大卡车这东西还没出来,自动化步兵还不能打造,马就是少不了的东西。 南京城外的皇家牧场中,在那平原地带上,专门有一座投了巨额资金建造起来的马场。 才能保证戚家军虽然只有几万人,可却能做到人人双马甚至三马。 前世网络上有一句争端。 就是说如果拥有十万骑兵能做到什么,其实一般的封建王朝都不可能有十万骑兵,朱标现在能养得起五万骑兵已经觉得很牛批了。 五万骑兵在绝对的战力压制之下,各地的几十万叛军瞬间变成了溃军,散入了乡间或者各大山里。 见势不妙,河南省、山东省、北直隶省、山西省,包括陇西的一些大地主、当地的军头,纷纷举家逃窜。 他们逃窜的方向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向草原上。 可草原上戚继光早就留好了兵马,严防死守,也是卫所军,不过却是从南京带来的卫所军,战斗力和意志都要比北方的卫所军要高很多。 所以他们只能往西北跑,想进入茫茫大漠。 可且不论沿途的各级官府哨卡,就是早就在那边等着的蓝玉也不可能让他们过玉门关。 有的人就想进入四川往滇边跑,可这个时代蜀道难是肯定的。 总而言之,这些人就是一个字:跑。 做下了这么大的事,如今兵败如山倒还想留一条活路,根本是不可能的! 此时山东的孔家,孔家家主近些日子已经彻底不敢嚣张了。 而在前些天赶走朱标的时候,他可是嚣张了好一阵,甚至那段日子孔家重新成为了北方士林之主,乃至于陕西和成都的许多大世家都前来拜访! 这让孔家好不扬眉吐气,孔家子弟在外面更加跋扈,“圣人之家”这个身份给了他们全家极大的荣耀。 可是嚣张的日子也就是半年罢了,现在半年过去之后潮水退下。 随着北方叛乱结束,南方的大战也结束,孔家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 现在也不四处讲学了,也不联络各方读书世家了。 孔家把大门紧闭,整个宅邸之中充满了一股末日的气息。 原本他们以为八十万边军造反,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现在看来,八十万边军在太子殿下面前连个苍蝇都算不上。 这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呐! 三股叛军就被扑灭了两股,还剩下一股正在苟延残喘。多达八十七万的叛军规模,如今只剩下不到二十万。 要知道这叛乱的可是边军,属于明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那一部分。 结果在太子殿下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孔家家主不禁露出一阵自嘲的笑容,仰天长叹:“唉,是我把孔家毁了呀!不应该是说我把儒家给毁了,祖宗创立的儒家要彻底结束了。” 历朝历代无论什么入侵者到来,儒家总是第一个滑跪的,先跪下来求个官位再说,这就是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儒家跪得这么快,导致千百年来根本没有产生过什么灭儒的事件,顶多只有灭佛和灭道! 只有朱标这一次来了一次灭儒,真真正正让儒家见识到了什么叫恐惧! 当然遭到的阻力也是最大的。 孔家也不是没反抗过,尽力反抗了,结局依旧这样惨淡。 躺在落日之下的孔家家主抬起了手,对家仆说道:“派人写一份降书,送到南京城去吧!” 孔家又要开始世修降表了,只希望这次降表的作用能大一些。 可这份降书根本没送出曲阜,半路上就直接被当地的官员给打回来了,送来当地官员的一句话:“太子殿下说了,南京城不接受地方小民的诉状,你们有什么冤屈,直接通过本地官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