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第169章 今年冬天没下雪
“啊?”杨士奇属实是被惊到了。 他就算是脑洞开的够大了,已经从儒家的惩罚机制中想到了奖励机制。 可还是没有朱标这么开明,直接发计件工资和销售提成 没有销售提成,谁给你干?谁会给你干好? “从今以后,百货商场每一个专柜的售货员都要有销售提成,也给他们更大的权利去卖货,怎么能将商场的环境弄得更好,将货物卖出去更多,全在他们自己!” 朱标老神在在直接下了命令,语气中对杨士奇尽是不满。 因为这老家伙身上的儒家味实在太重了。 在小事上处处讲究方正,讲理智,讲规矩。 大事上又完全可以妥协,历史上朱棣进南京城时,这老家伙可是一个屁都没放,现在在自己面前装起道德先生来了。 朱标叹息了良久。 不过看在此人的名臣加持上,还是给他点了路子。 “按我说的去办吧,一个月后成效如何,向我来禀告,然后写一篇三千字的工作汇报!” 说完,朱标就带着妻儿直接进了百货商场。 留下原地一脸茫然的杨士奇。 杨士奇只感觉今天跟朱标的这一番对话,让他的人生观都坍塌了。 之前生活在儒家世界三十多年的观念完全被掀翻。 现在他才意识到朱标能够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祖宗不可法? 不。 朱标都骑到祖宗头上拉屎撒尿了! 杨士奇也知道自己今日必定让朱标低看了一眼。 痛定思痛。 在这种情况下,杨士奇决定彻底转变自己的思想,对着朱标的背影匍匐了下来,在心中默念。 “殿下,一个月后,臣定让您刮目相看!” “那杨士奇走了?” 进入百货商场的朱标转身问道。 身后的锦衣卫摇了摇头,“这小子还跪在原地,好像犯了啥疯一样。” “唉。”朱标摇头叹息,“他是个聪明人,能升官升的这么快,未来必有一番作为,多多留意!” “是,殿下!”锦衣卫顿时回答。 “爹,这里,这里好新奇啊!” 朱雄英瞪大了眼睛,用惊异的目光看着百货商场里的一切。 这里的灯光是一盏盏高高悬挂的煤油灯,对比起没有防护措施的蜡烛,煤油灯这种工业品算是照明的极佳选择了。 四处都是透亮的黄光,撒在商品上。 建筑上方已并未封顶。 四处还开着窗户能让阳光透进来,洒落在一处处专柜。 食品区还专门隔起来,防止异味。 有专门打金银首饰的店铺。 进入这种地方,女人和小孩是最兴奋的,常婉婉不由自主就带着两小只闲逛了起来,同时买的东西越来越多,身后的小推车上都快装不下了。 朱标擦了擦鼻梁,只觉一阵无语。 女人爱逛商场的习性,真是哪里都不能改变! 不过大明氛围更是如此。 大明是典型的女人主家。 男人不过问柴米油盐,女性管理家事的一切以及帮助男人管理小妾。 跟后世的日本很像。 这种情况下,营销方面自然要全部向女性倾斜了。 不要小看这种经济。 朱标来到各个专柜上。 简单的一问,就知道今日百货商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整个南直隶今年商税的一半。 这是什么概念? 整个南直隶商税的一半! 仅仅是开业了半天而已,就算有春节的加持,这也太恐怖了。 简直就是个吸金无底洞。 不过也是因为朱标将官员大多迁到应天城的原因,让他们的消费只能在应天城中解决。 逛了一会,常婉婉脸上就喜气洋洋了。 捧着一身大红色的衣服,问,“殿下,好不好看?” 朱标拎起衣服上的木牌看了看。 嗯,凤凰布庄的。 这个布庄自己有印象,当时建厂的时候,向工部索要过技术支援,主打已婚少妇的服装,记得自己还给他们提供不少意见。 比如面前这件大红色的旗袍 就有一些自己指点意见的影子。 可好家伙,堂堂太子妃,穿旗袍也太跌份了。 朱标可是知道这玩意儿是后世继女们为了方便接客,而研究的。 思索着,朱标道,“嗯,这衣服不错,咱俩在宫里穿穿就行了。” “是,殿下!” 常婉婉笑盈盈的作答。 不过朱标看她越来越隆起的肚子,估计这段时间也穿不了了。 刚刚在街上闲逛一会,好不容易享受来之不易的安宁,朱标很快就被下面的奏报给打断。 “殿下,出事了!” 张居正火急火燎的赶到朱标面前,语气急切。 “大事不好了!” “今年淮北可能会有大灾发生!” “淮北大灾?” 朱标听闻这话,原本喜悦的心情荡然无存。 哪怕是在已经极大提高生产力的现在,一场大饥荒也是相当恐怖的。 要知道各地还没开始种魔稻,仅仅种了一季番薯而已。 也就是江西和南直隶种的番薯。 这两个地方的番薯,能够保证本地的农民衣食无忧,也能够供给到大城市中,可一旦发生巨型灾荒,整个北方的灾荒或者西北部的灾荒,这点粮食是绝对不够救灾的。 “洪武十六年有大灾荒吗?” 朱标疑惑的挠了挠头,他不记得呀。 不过大明这个农业社会年年有灾荒,很正常了。 很多甚至下面都敢隐瞒不报,史书上都没记载。 如今是张居正在执政,肯定跟之前有差别。 “灾情有多大?”朱标赶紧问道。 “殿下,今年冬天的淮北,没有落雪,北方甚至河南都没有落雪,大旱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了,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引起黄河改道,发大水。” 张居正面庞上布满了汗水,这大过年的冬天竟然让他汗水淋漓。 “操!”朱标心中暗骂。 黄河改道发大水,加上大旱要是一起上来,这可真是老天爷给自己的大礼包。 说不定自己刚刚建立的南方政权就这样完蛋了。 原因很简单。 如今的北方并不是孤立的,一旦北方大乱起来,那些难民肯定会往南方涌入。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 麻烦的是黄河改道,黄河这个东西向来是悬在华夏民族头顶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它基本上是想往哪儿改就往哪儿改。 现在的黄河还是走淮河入海,不像后世是走山东入海。 一不小心,说不定就改到应天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