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人徐庶出彩策问答题(2/2)

作者:杨氏良家子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一百八十人徐庶出彩策问答题

谁也没想到此时会有人异军突起,在各项考核都表现平衡的情况下,一举拿下驰马奋矛一项的榜首,从而将成绩提升到了名列前茅。

赵云为张瑞介绍道:“此项榜首者,名为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人,曾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因与文考探花石韬亲如兄弟,故其最终选择参与武考。”

徐庶在魏国的官职为右中郎将,这位蜀汉鼎鼎有名的军师,更擅长的却是军略与兵法。

张瑞也的确不曾听闻徐庶有什么治国理民的事迹,以徐庶善刀戟的情况而言,武举要远比文科更适合。

赵云继续介绍道:“徐庶在此前六项中,虽皆非榜首,然成绩皆稳定名列前茅,直至驰马奋槊,技艺精湛,方异军突起,有问鼎之资。”

驰马奋矛比拼的是枪法技艺,这一点恰好是游侠的长处。

将门子弟们多数精力都放在了骑射与兵法上,需要主将亲自持矛冲锋陷阵的情况并不常见。

而且军中及将门都不鼓励一位饱读兵书,深谙战阵,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将领,亲自冲到,作战篇,“凡用兵之法……”

考子需完整答完后面的:“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并在其后标注解释,考教考子是否能够精通兵法。

第二篇则是《六韬·龙韬·军势》里的“攻伐之道奈何?”

考子则需完整默写出:“资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并给出注释。

策问这两道题,不算难也不算容易。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对文科考子而言,这实在是不能再容易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及《六韬》,三本书加起来也只有寥寥数万字,如阚泽,蔡琰之类天才,只需要看一遍便能永记于心。哪怕普通士子,用心去记,一两月亦能熟记于心。

《出师表》七百多字,后世普通学生几节课的功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三本兵法,用心去背,耗时近年,怎么能也熟记于心。

但武举中不少人都是手指比铁杵还粗的猛将,如典韦、张飞这种,其本身端坐在桌案前读书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别提还要熟记于心,融会贯通,然后在今日全部写于答卷之上。

所以当徐庶、刘从钧等大批考子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答完时,典韦还眉头高耸,咬着笔头,一字一顿的思索着,连策问第一题的默写环节都没写完。

同时答卷上的涂改痕迹,就像鬼画符一样,看得考官都直摇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