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第143章 士农工商其实商人才是最聪明的
“哦?是吗?” “那父皇为何定下商人三十税一的税收?” 朱元璋理所当然道: “那自然是因为商人乃是天下之末。”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啊。” “若是商税高了,那岂不是朝廷与百姓争利?” “再者若是抬高商税,商人岂不是可以就此登堂入室?” 朱标沉吟片刻,有些想不通啊。 “父皇以为,税收该怎么样收才合适呢?” 朱元璋不假思索道:“当然是谁挣得多谁就交税多?” “可是农户真的比商人挣得多吗?” 朱元璋一脸理所当然道:“那是自然!” 朱标缓缓开口道:“可是据我所知,曾经有一商人名叫沈万三,至抄家之时,资产巨万万!” “莫说是寻常佃户,便是天底下任何一个地主,可有比得过他的?” 闻言,朱元璋顿时怔住了。 是啊! 自己怎么就把这个大户给忘了! 当时听到这个数字,朱元璋都给震惊了! 朱标不等朱元璋开口,便再度发问道: “以沈万三之家产,算起来,只需纳税一万两即可。” “可是那些种地为生的百姓,却要挤出口粮纳税。” “这还不算是优待商户吗?”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瞳孔猛地一缩。 “这……” 朱元璋脑海中轰然响起一个念头! 咱被人骗了! 被人骗惨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双手紧紧握拳,指节都被掐得泛白了。 大明如今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明面上,商人地位最低,但是其实,纳税也是最少的! 只要能纳税少,那些商人在乎什么身份地位高低? 既挣了钱,又省了税,一举两得! 真是,把咱算计的死死的啊! 朱元璋现在就恨不得将提出什么士农工商的人诛灭九族! 要不是标儿今日提醒,咱恐怕永远都不会明白。 原来,这就是商人? 真的为了什么利益,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连蒙蔽圣听这种手段他们也能做到? 看出了朱元璋的愤怒,朱标不再继续刺激他,而是转移话题道: “其实商人也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唯利是图。” “诸如那些贩夫走卒,小摊商贩,他们不也是商人?” “他们对大明有何危害?”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沉默了。 他只看到那些黑心商人是如何如何的 “所谓的鼓励经商,并不是说提高商人的地位等举措,而是发展商业。” “即是指让商货流通起来,以此达到让朝廷增加税收的举措。” 朱元璋听得一头雾水。 “啥叫流通增值加税啊?” 朱标无奈,只好给他解释道: “现在假设我现在手中有一支笔,一百文钱卖给你,朝廷需要收取十文钱的利税。” “然后我拿着你这九十文钱,去别处买了一个东西,朝廷又收取九文钱的利税。” 听着朱标的解释,朱元璋豁然明朗。 “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眼前一亮。 仿佛看到了新大陆一般。 按照朱标所说的那种方法。 大明只要有货物进行交易。 朝廷便能收取利税。 如此一来,大明还会愁没钱吗? 而且流通的商品价值越高,朝廷能收取的利税就越高。 朱标笑问道:“所以你现在还觉得商人是国家的蛀虫吗?” “尽管那些黑心商人确实不少,但是更多,人家只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 听着朱标的解释,朱元璋心中对商人的那份偏见也消失不见。 但是若是让咱查到是谁故意诱导咱,咱的屠刀也不会手软! “所以你的意思是……” 朱标理所当然道: “那自然是抬高商税啊。”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不由得有些恍神。 原来这么多年自己对那些商人和海外诸国都太过敌视了。 按照标儿所说。 开海之后,各国因为地域和科技水平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互通有无。 这样确实能加速大明的发展。 而且如果真的能把生意做到海外,大明的百姓挣了钱,朝廷征收的税自然也就高了。 如此以来,大明或许真的会达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空前盛世! 坐在椅子上,朱元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天的来临。 自己身穿天子鎏冕冠服,端坐在金台龙椅之上。 无数外邦使臣相继朝贺,万国来朝! ………… ………… 胡惟庸府。 那名依旧兜帽遮脸的男子很明显情绪不太正常。 整个人正缩在阴影里瑟瑟发抖。 胡惟庸略显嫌弃地看了他一眼,眼神阴翳地怒骂道: “废物!” “就凭你们也想跟本相合作?” 如今整个应天府内的倭国人不知为何,突然之间全被控制了起来。 前几日虽然也是大张旗鼓。 但那是搜寻倭国间谍。 而这一次,很明显,大明就是要将所有倭国人全都控制起来。 所以这名来自倭国的兜帽男子,胡惟庸自然不会再留他。 随着胡惟庸缓缓起身,那名兜帽男子噗通一声,一头栽倒在地。 胡惟庸脸上带着一丝防备,小心翼翼地靠近那名兜帽男子的尸体。 他先是用脚踢了踢,然后伸出两个手指探了下这名男子的鼻息。 等到确定这名兜帽男子真的已经死了。 胡惟庸这才掀开他的兜帽。 “恩,不错,倒是一点痕迹都不会有。” 他看了看桌子上,之前这名兜帽男子喝过的茶杯,嘴角勾起一个阴狠的弧度。 “如果你们这些废物不是这么快就被发现的话,你们对本相还有些好处。” “可惜,你只能沦为我试药的工具!” 胡惟庸先是盯着那名兜帽男子的尸体,又看了看桌子上放着的茶杯,喃喃道: “效果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 “无色无味,喝下之后不会有任何异样,三天时间一到,便会立刻毒发身亡!” ………… ………… 东宫,朱标已经下旨,凡是在大明的倭国人,一个不留,全部控制起来,等候朝廷统一发落。 而于此同时,各沿海城市的码头也纷纷开始动工修缮。 而所有设有市舶司的地方,也在第一时间开始修缮市舶司衙门。 在此期间,整个大明境内,凡是听到风声的商人,也纷纷向各沿海城市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