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不是生离就是死别437(1/2)

作者:精品香烟

唾手可得第433章 不是生离就是死别437

韩信哈哈一笑,并不当真。</p>

“我师尉缭曾言,贪狼者,阴险多情,举世唯一人。</p>

“信自问尚算忠义,与贪狼心性大相径庭。况一介布衣,哪里背负得起贪狼命格,兄长莫要说笑了。”</p>

那是因为你不仅是贪狼命格,还是七杀命格。</p>

赵公明端起酒碗喝了口酒,酒水下肚,砸入心湖,压下奋起浪潮。</p>

贪狼者,奸险诡诈之士。贪婪冲动,喜投机变革,难以自控,易为美色所迷。</p>

七啥者,搅乱世界之贼。主肃杀,司生死,性急而喜怒无常,机谋沉稳,具有优秀的统御能力。</p>

一人身具两种命格虽然少见,但并非没有。可是身具贪狼,七杀两种命格,别说见,赵公明听都没听说过。</p>

当年他在淮水岸边见到韩信时,还以为学艺不精看错了。宁愿怀疑自己,也不愿相信眼前是真人。</p>

“尉缭这名字好生耳熟,汝之师,是此间宅邸主人?”</p>

提到老师,韩信放下酒碗,一脸正色。</p>

“正是。”</p>

黑脸大汉面露追忆之色。</p>

“小子倒是有运势,我自终南山出,在华山遇陛下,一路向东而行。若宿在城内,尽是顶大户的人家,却没有一户能比得上汝师之所。</p>

“怪不得你这一身行头皆是贵重之物。任意取一件送予当年的你,都够你吃一年之久,也不会曾饿晕在河畔。</p>

“若非一老妪每日喂食一次,淮水畔便多一亡魂,你我也做不成兄弟。”</p>

赵公明此番言论,意在提醒韩信今日虽然富贵了,但莫要忘记你当初贫贱落魄的时候,是靠着那个自身也不富裕的老妪活下来的。</p>

穷人乍富而为祸,黑脸大汉听得,见得都太多了,他不想韩信也变成这样的人。</p>

身具贪狼,七杀双命格,韩信若是为祸,当是苍生浩劫……</p>

赵公明垂下眼睑,不让心灵窗户外放出担忧恐惧。</p>

本来以黑脸大汉的心性,这番话应当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与嬴成蟜混迹数月,不知不觉,黑脸大汉已是悄然改变,学会了婉言。</p>

人生于世,无时无刻不在因为接触的人、事、物而改变。</p>

韩信怔了一下。</p>

他随尉缭学习兵法,而尉缭以战略见长,这种言语影射其他兵家门生难以立刻明悟,他却是瞬间就能听出兄长到底要说什么。</p>

兄长以前直来直往,豪爽大气,哪里会如此说话。不知兄长遭遇了什么,看来这些年有故事的,不仅是信一人……</p>

“吾之义母,哪里敢忘?信每日皆道早也。今日出门寻兄长,走得早,义母未起,稍候领兄长面见之。”</p>

韩信当做没听出来,就兄长的话顺势说道,却已是明暗里都做了回应。</p>

“善,大善。”</p>

赵公明脸上笑开了花,一个知恩图报的孝顺之人,坏不到哪里去。</p>

“未知兄弟的哥嫂是在南昌,还是亦在会稽,若是后者,公明可一并拜访之。”</p>

韩信吃菜喝酒,并不接话。</p>

赵公明心中略微一沉,这小子还在憎恨……</p>

赵公明所说的哥嫂,并不是韩信的亲哥嫂。也如他赵公明一样,都是认下的。</p>

当初韩信尚为少年时,贫穷,每日佩着刀剑游离于市井,游手好闲,为众人所恶。</p>

与南昌亭亭长相识后,认为大哥,一连数月都吃住在大哥家。</p>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少年的韩信饭量奇大,南昌亭长负担下来说不上吃力,但严重影响了生活品质确实是真。</p>

再加上韩信态度不端正,一直做混混而不思改变,南昌亭长细君在夫君这个义弟身上看不到一点希望,厌之。</p>

有一日,亭长外出公干,她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p>

开饭的时候,在外游荡的韩信回来了,其嫂言说今日没有他的饭,不做事的人没有饭吃。</p>

韩信大怒,愤然出走。</p>

三日后,饿晕在淮水河畔,为一浣衣老妪所救。</p>

两日后,遇到赵公明,得授武功。</p>

韩信突然嘿嘿一笑,上下牙雪白雪白的。</p>

“兄长是不是以为,信仍然钻牛角尖?”</p>

赵公明眼睛一亮,而后一立,隔着桌案揪住韩信衣裳,佯怒道:</p>

“你小子胆敢耍我!快说实情!”</p>

韩信赔笑道:</p>

“信看兄长心事重重,逗弄一下。</p>

“这有什么好说的,兄长早年不是已说得清楚明白。信为一饭之恩感激涕零,发誓要杀身以报之。居哥嫂数月,有千饭之恩,粉身碎骨无以报也。</p>

“怨之、憎之、恨之,皆不为人事也。</p>

“兄长走后,吾便归了家,帮大哥捉贼缉盗,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嫂嫂再未以白眼示我,每日只担心我食不饱也。</p>

“今秦国一统天下,大哥南昌亭长早便无了,亦在这会稽县内,与信和阿母为邻也。”</p>

赵公明松开手掌,黑脸上出现由衷笑意。</p>

“带吾见之,若果真如此,我非但不打你,还要授你当年求而不得的望气术也。”</p>

韩信不管衣领散乱,诚挚道:</p>

“当初若我兄长授武、提携、教信道理,信纵使侥幸活到今日,也不过是浑浑噩噩,不明事理之徒也。</p>

“如今信已壮,兄长有心事,不妨与信说说。”</p>

赵公明刚张开口,欲言其没有心事。</p>

话还没出口,韩信便伸手虚压。</p>

“兄长不想说就不说,但莫要自欺欺人。能要兄长性情大变,对信说话还要小心翼翼,屡次试探。无事,信不信也。”</p>

说着话,韩信又从从包袱中取出一个大竹简。</p>

这竹简是滚起来的,放在桌上有一尺那么高,若是写满了字,其内容绝然不少,当有数千。</p>

韩信推竹简到赵公明身前。</p>

“此是《太公兵法》,其内是龟甲灼卜,未战而知胜败之道,是吾师叔赠之。</p>

“其言当今天下,阴阳、神仙,皆源自黄帝也,太公望乃集二者大成者。此书虽是兵书,但应也能对兄长有所帮助,是信的心意,兄长莫要推辞。</p>

“至于望气术……信不学了。红尘俗世,信乐在其中,做不得出世神仙。”</p>

兵家原有两派。</p>

一派以孙武为创始人。</p>

一派则以太公望为创始人,孙武为发扬光大之人。</p>

后来战国乱起,每个兵家门生都绕不过《孙子兵法》,但《太公兵法》却只存在传说中,从未现世。</p>

世人尽用《孙子兵法》,久而久之,以太公望为兵家创始人这一脉就自动消失了。</p>

今失传的《太公兵法》现世,若让天下兵家门生知悉,当是件不下于天下一统的大事。</p>

摆在眼前,纵是李牧、王翦这等天下名将也经受不住诱惑,定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览。</p>

赵公明此刻却没有触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