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得第392章 他要去找另一个会打匈奴的将397
“长安君不必气馁。</p>
“陛下是自乱世中以武力豪取天下的英主,不信‘仁’字是寻常之事。”</p>
赵公明依旧是骑着他那标志性的斑斓黑虎,没有丝毫意外地道。</p>
嬴成蟜没有答话,因为赵公明说的不对。</p>
若是从赵公明对“仁”字的定义来说,不需要嬴成蟜劝说,始皇帝已然做到了。</p>
嬴成蟜亲眼见到,始皇帝隐藏身份,下田帮农民耕种,只因那个农民年老体衰,盯着烈日的背影让始皇帝不忍。</p>
嬴成蟜亲眼见到,始皇帝买下一个拨浪鼓,逗弄一个站在街上不断哭闹和阿母要玩具的小孩子转哭为笑,露出喜悦的表情。</p>
嬴成蟜亲眼见到,始皇帝去往坟岗看到几十个新起的坟头,得知这些人是死于冬寒,转首便问他“蜂窝煤明年可否能供到韩地”。</p>
仁是儒家的主张。</p>
仁,儒家解释是爱人。</p>
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p>
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p>
从这个标准来看,始皇帝已然做到了。</p>
外界相传始皇帝暴戾,但始皇帝从没有肆意杀戮过民。</p>
但是儒家的“仁”,不是嬴成蟜的“仁”。</p>
嬴成蟜的“仁”,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施舍,而是平等的对视尊重。</p>
嬴成蟜让始皇帝把人当人看的时候,始皇帝没有反应。</p>
让始皇帝说出“嬴成蟜,你是真的疯了”这句话的诱因,是嬴成蟜将其与贩夫走卒相提并论,划为一类——人。</p>
嬴成蟜喊出过平等,但他所说的不是绝对平等,他绝不认同墨家理念。</p>
勤恳的人,就应该比懒惰的人,吃的好,住得好。</p>
只要有人,就会有阶级存在,嬴成蟜很明白这个道理。</p>
但阶级不该固化,不该百姓无论如何努力都只能为了一口吃食苦苦挣扎,而贵族不思进取却能骄奢淫逸。</p>
他要给天下百姓争一个平等机会——人人都能做一条越过龙门的鲤鱼。</p>
他还要争出一个平等人格。</p>
皇帝、君侯、商贾、农民、乞丐……都是一样的人。</p>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喜欢压迫。</p>
不喜欢被压迫,也不喜欢压迫他人。</p>
嬴成蟜引着车队到了南阳,始皇帝见到了儒家教育的成果,阳城学堂和南阳学堂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p>
每个学子眼中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学习态度空前高涨,堪比秦国那些知道有仗打的兵家门生。</p>
始皇帝本心依旧不想要开民智,但这一群如火如荼的学子,让始皇帝脑海中不由自主开始设想秦国要是自主培养人才,完全摆脱那些腐朽贵族掣肘的场景是什么样子。</p>
始皇帝真实见到了去除了繁文缛节的礼治社会。</p>
知礼,懂礼,讲礼的儒家大儒伏生治理下的南阳,蒸蒸日上,人人和善。</p>
始皇帝暗暗点头,这又是一种不同于法家的新的治理方式,儒家这些人好似也不是他想的那般没用,还是有可取之处的。</p>
大军在南阳停驻一晚,当晚,嬴成蟜带着南阳县令伏生面见始皇帝。</p>
灯一夜未灭。</p>
章邯站了一夜的岗。</p>
五千人马的行踪瞒不过有心人,始皇帝也没想隐瞒。</p>
九原郡。</p>
大秦三公子嬴将闾听到父皇巡游的消息,很急,很急很急。</p>
他的骑兵大军已经好久没有出征了。 若是不能在始皇帝稳固好中原之前打下匈奴地并消化,他就做不成王,只得回转咸阳做一个闲散王室子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