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登基横扫九州第845章 延禧殿议政
“陛下,张相何时返京的,今日突然见到他时,微臣属实被吓了一跳。” 延禧殿内,陈松与魏征一路跟了过来。见殿内并无他人,陈松这才开口询问。 陈松话音刚落,魏征的声音便在殿内响起。 “何止是陈相,就连老臣也被惊了一下,老臣还以为是耳目闭塞老眼昏花出现的错觉,没想到真的是张相,直到现在还令人难以置信啊!” “他是奉旨返京,三日前就到了,朕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故此未曾让他露面。” 秦狄深知不给他们一个说法,两人会没完没了的问。更何况张琛已经公然露面,也没有再继续隐瞒下去的必要了。 魏征:“原来如此,陛下此举,想必是别有深意啊!前去与天罗和谈,虽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半朝銮驾,又有羽林卫随行保护,动静是不是有些大了,若是和谈失败,岂不是有损陛下的英明。” 陈松:“魏相,陛下做事何时会错。陛下此举,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局势乃是我朝在掌控,陛下所言,便是天下人的旨意,如此这般才能彰显我朝之强。” 两人的对话,令秦狄不屑一顾的笑了笑,说道:“朕倒是没想这么多,朕之所以派人大摇大摆的前去与天罗和谈,就是要让上三州的叛臣和塞北诸国都知道,大汉才是华夏之主,顺便为天罗国助助威,让他们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 皇帝说完,陈松眼眸间闪过一道精光,言道:“难道陛下此举的目的并非是要和谈,而是要拱火?” “拱火?这是何意?”陈松的话令魏征有些摸不着头脑。 魏征作为一个文官,所擅长的是内政。说他秉公执法刚正不阿,那是一点没错,若是涉及到谋略,对国家战事了解的并不多。所经历过的血腥场面,也只有京都叛乱时叛军被诛杀的惨状。与真正的战场相比,差之千里。 陈松:“拱火便是施压,让塞北诸国都知道,天罗在与我朝和谈。契丹和突厥得知此事后,必会以为天罗在寻求我朝庇护。天罗国被夹在他们两国中间,若是成为我朝盟友,无论是对上三州,还是对契丹突厥,都不是一件好事。就好像一柄利剑,从天而降,插在了他们的心口上。” 秦狄:“还是陈相有眼光啊,朕却有此意。当然,即便,于是询问道:“魏相还有什么事情上奏?” “陛下在外征战许久,如今既然已经返回京都,寝陵一事,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了。” “魏相,你这是何意!陛下乃万岁之主,自会洪福齐天。” 忽听魏征提到寝陵一事,陈松打心底为他捏了一把汗。暗道:魏相啊魏相,你就是要提这件事,也应该找个合适的机会啊。陛下龙颜已有不悦之相,怎么偏偏这时候提。 倒也不少魏征想在这时候提起此事,只是单纯的突然想到,顺嘴一提。 听魏征这么一说,秦狄深吸口气,并未动怒。他本就是魂穿而来,并非是古板之人,但想到活着就要为自己挖坟,心中多少也会有些膈应。 若是寻常百姓,自然也就不会在意这些,什么时候死了,找个荒郊野地挖个坑埋了也就罢了。但在皇家,此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古今,大部分帝王君主登基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自己寻得块风水宝地。一是为了国祚绵延(纯属迷信),二是为了死后依旧可以享受人间富贵,凌驾于万人之上,彰显其身份之显赫(纯属自我安慰)。 皇帝久久不语,且发出了叹息声,陈松眉头微微皱起。见魏征看向自己时,狠狠瞪了他一眼。 “陛下身为九五至尊,必定会长命百岁,我朝也将绵延万代。臣以为,修建皇家寝陵,非朝夕之事。纵观历史,没有一位君主能有陛下这般丰功伟绩,臣以为皇家寝陵的规格,当属历史之最,故此所耗费的时间,自然也会久一些。” 魏征明显是感受到了陈松的暗示,同时也怕引起皇帝不悦,这才再次开口。 “魏相所言,言之有理啊。朕已年逾三十,按祖制也该考虑百年之后的事情了。”秦狄轻言一语,看向韩霆,询问道:“朕前些时日好像听说神霄派来了几位道士,可有此事啊?” 韩霆:“三位,是云霄子的师兄弟,另有几名道童随行。” 秦狄稍加思索,继续说道:“韩霆,你去传朕的旨意,皇陵的具体选址,由神霄派负责。魏征,皇家寝陵一事由你主导,一切都确定之后,在上奏给朕。” 魏征:“诺。陛下,臣想与韩副统领一同前去宣旨,顺便见见他们。” 秦狄并未言语,摆手示意他们离开。陈松一看魏征与韩霆即将退出延禧殿。急忙上前,拱手想要告退。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皇帝的声音率先在殿内响起。 “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