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燕帝的大手笔(1/1)

作者:灰鼠松鼠

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第194章 燕帝的大手笔

然而七王的诞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燕帝觉得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于是站起身来,缓步来到宣政殿大臣中间。 看着李辅国问:“李爱卿,今年多大年数了?” 李辅国被这突然的问题搞得有些惊讶,然后快速回答:“回陛下,臣今年虚岁五十又四。” “五十四岁,年富力强!”燕帝说了一句,脸上的表情让人找不到什么东西,然后又看向徐俊。 “徐爱卿,你呢?” “回皇上,臣今年四十二。” 燕帝点了点头,然后走到康王王恭身边拍了拍王恭的肩膀:“如朕记得没错,康王应该是永宁六年出生,如今四十五岁,可对?” “皇上好记性,臣弟今年正是四十五。” “刘爱卿,你呢?” “回皇上,臣今年五十六。” 在所有人一头雾水中燕帝回到御台之上,坐回龙椅。 “刚才朕问了一些大臣的年纪,这些大臣虽然比朕年少,可是也算年龄不小。” “与诸位相比,朕就显得有些老了。” “皇上龙体康健,万岁之躯,陛下乃是真龙天子,何老之有?”燕帝的话让大臣们大惊失色的同时,连忙拍一拍马屁。 生怕燕帝因为害怕他百年之后,未来的君主驾驭不了他们,所以在他驾鹤之前先送一些人下去。 从而清除他们对外来君主的威胁。 这样的做法,自古皆有,并不少见。 光是这个念头产生,就让无数人脊背发凉。 所以他们才如此卖力的拍马屁,让燕帝觉得他能够万岁不死。 只是如今各位皇子都已经成年,且具皆不是那种无能之辈。 就算他们想要权倾朝野,欺凌天子,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到大家一脸紧张的神色,燕帝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 不过,他乃是大燕天子,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大燕整个国家的运行。 所以,这些大臣神经发紧,倒也没什么奇怪。 “诸位爱卿,你们都会错了意,朕并非是你们心中所想那般的皇帝。” 燕帝这话落下,众人悬着的心也算落地。 他们算是放心了,别的帝皇他们不敢说。 但是如今的燕帝,大臣们还是很了解的。 既然他说不会做出这样的事,那断然是不会做的。 这也是为什么看似朝堂上的官员们斗得个你死我活,但是却鲜有被抄家灭族的。 “朕前些日子寻得一位法力高深的道长,朕欲与道长修习长生之道,为了不使朝政荒废。” “朕决定平日里就由太子监国!” 哗,燕帝此话一出口,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可以说这是近些年最劲爆的决定,燕帝的意思那就是今后很少出现在大家眼前,专心修道了。 保皇派的人瞬间就慌了。 “皇上您三思啊,太子虽然有过多年处理朝政的经验,可是还并不能独立决断,大燕还离不开皇上您啊。” “皇上万万不可啊,皇上乃是一国之君,岂可因为长生之道而把朝政置之不理?望皇上三思,收回成命。” 徐俊和太师李纲两人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企图让燕帝收回成命。 其他大臣也纷纷跪地,请求燕帝慎重。 当然,大多数都只是演戏,没有真心。 不但没有真心,反而心里乐开了花。 尤其是太子党一脉的大臣,若不是常年在官场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强大的内心,估计此时已经恨不得大喊大叫起来。 皇上隐居幕后,太子监国。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处,原本还因为燕帝一口气封了七个王爷而心情沮丧的太子党成员们,此时也终于理解了燕帝。 毕竟,一碗水端平,这是他的惯用手法。 看到大臣们的举动,燕帝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语气微怒:“朕只是让太子监国,又不是传位。朕只是打算让太子多一些锻炼的机会,朕又不是甩手不管。” “你们一个个的,朕,又岂是那种昏君?” “都起来吧。” “陛下!!!” “朕让你们起来,朕不想大发雷霆。” 看到燕帝准备发怒,众大臣也只好乖乖的从地上站起来。 即使是徐俊他们也不例外。 毕竟燕帝都已经说明了,他又不是甩手不管,只是以后管得少一点。 如果继续进谏下去,搞不好把燕帝惹怒了,以后真的彻底不管了,那就得不偿失。 过后再慢慢找机会进行劝谏。 看到大家没有再继续坚持,燕帝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不少。 同时继续说道:“刚才徐爱卿也说了,太子经验尚浅,很多决定可能考虑不全,因此。” “朕决定成立内阁帮太子一起处理政务。” “内阁成员暂定五个。” “人员就有康王,兵部尚书徐卿、吏部尚书李卿、工部尚书刘卿、以及太师担任。” “内阁首辅就由康王来承担,三个月后轮流到下一位,以此类推。” 燕帝的这个大举措,瞬间把所有人都秀得头皮发麻。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好,非常非常的好。 所有人都想不敢相信燕帝居然还能想出这种震撼世人的举措,内阁制必将是天风大陆历史长河中一个留下极大影响力的创造。 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燕帝,显然都被震惊到了。 看到平日里整天在他面前吵吵闹闹的大臣们一个个目光呆滞的模样,燕帝内心感觉一阵舒爽。 这种爽的感觉他不知道多久时间再也没有体会过了。 以前的时候,任何事他说出来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原本富含激情的心,在一次次比吃了屎还难受的打击之后,他再也没有体会过朝会的快乐。 在他眼里,上朝与其说是施展天子权力的时候,还不如说是群臣在找天子不痛快的时候。 可是秉持着为大燕江山负责的原则,他没有怠慢朝政。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坚持着,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他真的累了。 厌恶的情绪已经达到了极致。 就在他不知道该如何逃避的时候,一道从千里之外远道而来的奏折让他找到了出路。 燕帝觉得,这么多皇子中,也只有那个此时不在身边的皇子不会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而是时时刻刻还关心着他的父皇,替他父皇分忧解难。 燕帝,终于体会到了久违的亲情快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