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长相超凶的我,拜师岳不群第219章 鹤鸣山
腓腓一路西行,又从东南沿海一直到了大邑。 孔武一路上并未有什么收获。 不过来到大邑之后,他发现此地有一个特殊的地方。 那便是鹤鸣山。 鹤鸣山,华夏道家的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当年张道陵就是在鹤鸣山上建立了五斗米教。 这也是中国最早的道教。 龙虎山天师府就是自张道陵创教传下来的。 不过三一门并不尊张道陵为祖师。 因为道教和玄门它是两回事。 玄门自古就有,要早于张道陵创道的时间。 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部落时代。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让孔武熟悉的地方。 在鹤鸣山以北六十里的地方,便是青城山。 当年青城山松风观得余沧海,可是让孔武记忆犹新。 那位虽然身高不高,但却是一个爱好艺术的好同志。 多亏了当年想学他那一手变脸的绝学。 这才有了孔武如今不凡的实力。 《傩雩舞》对于孔武的加成,甚至要比他在华山所学的技艺要重要的多。 修炼《雩》获得的吐火能力,让他在战场上有了大范围杀伤的手段。 而《舞》就不必多说。 不论是乌云还是腓腓,都是因为恐怖的通灵之术,这才得了炁,通了灵。 而现在孔武身上的《纵身影空》和《道蛊盗》,若是没有最早的《舞》,只有两门功法,就并不会在此时间显现出来。 最重要的《傩》,虽然此世间有相似的修炼方法。 但是《神格面具》仅仅和《傩》中平常的洗修炼方法相似。 而最关键的《封神之术》,却还是让《傩》这门手段变得与众不同。 而这也是孔武的最大底牌,到现在从来没有对人显现过的底牌。 仅有的一次被人窥见,也是在领悟功法之时,让无根生等人看见了。 不过虽然他们能看孔武神魂的不凡之处,却并不知具体威力如何。 在笑傲当中,余沧海能得到这般不凡的修炼之法。 也可以说明他所在的青城山人杰地灵。 不过哪怕不算余沧海这斯,青城山本身也是道家出名的洞天福地所在。 来到此地虽然并未发现什么特殊之处。 让腓腓隐藏身形,在小镇中游走。 孔武也未听到,有人讨论近期有哪里发生过江湖中人争斗的流言。 但其实孔武不知道的是,他找到的地方没有错。 当时无根生通知周圣、张怀义等人聚集的地方便是这鹤鸣山。 而当时王家吕家还有术字门三家,按照时间就分散在鹤鸣山山脚下三处,包围下了整个鹤鸣山。 三家出动的家族实力,若是按照往常拿下那几人绰绰有余。 而且王家早已在从风天养那里套出《拘灵遣将》后,就在心中大概猜测了剩下几人的实力高低。 不过张怀义等人的手段还是超出了三家的想象。 几人该逃的逃,该窜的窜,反正到最后王家和吕家还有术字门一合计。 没有别的,就是一无所获。 不过也不知是心里有鬼还是有其他打算。 反正三家来的时候隐藏身形,离开的时候也没有因为毫无收获而走漏风声。 而时间又过去了接近一个月,所以孔武来到此地,毫无发现也是应该。 在鹤鸣山上绕了一圈后,毫无发现的孔武决定朝北走,准备去青城山来个故地重游。 其实不管是孔武,还是之前围剿几人的三个门派都不知道的是。 在鹤鸣山上的一处土洞中,有一个女娃娃安安静静的躺在里面。 不知这女娃是何时躺在洞内的? 但是带着阴暗潮湿的洞内,却不曾有蛇虫鼠蚁,去啃食她的身体。 而且自这三家门派家族离开到孔武道来,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躺在洞内的女孩,滴水未进也未进食。 此时却还安安稳稳的躺在洞内。 若是有人仔细观察,便能发现虽然不吃不喝。 但此时却呼吸如常,好像仅仅只是睡着了而已。 不过这一切,王家和吕家还有术字门三个门派家族不知道。 而刚刚下了鹤鸣山,朝着青城山去的孔武也并不知道此事。 若是孔武见到这女孩,哪怕是进入沉睡状态的女孩,孔武也一定一眼就能认出这人是谁。 不过可惜他并不确定此地就是无根生等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仅仅简单搜寻了一下,并未细找。 就这样,他错过了这个世界最为奇特的的主角。 来到青城山后,这里的山势布局和道观与笑傲之中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上面也有几个道观,属于是武林中人。 来到此处,孔武又想起了最早自己听说的那个故事。 《两条蛇与一个和尚不得不说的故事》 两条在川地修炼的蛇,为了一个浙江的男人,发了洪水去淹了姑苏的庙,最后被陕中的和尚,关到了江南西湖边的塔里。 在笑傲之中,白娘子的故事只是神话怪诞传说。 但是到了异人的世界,竟然还是小说话本而已。 毕竟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有得了炁的精怪。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哪怕是得了炁的精怪,也没有说能活过千年的。 而就算能活过千年,这水漫金山也是多少有点扯了。 天地伟力不是人力所能及。 孔武附在腓腓身上在青城山上逛了一圈,并确确实实的发现了本地的松风观。 不过据孔武观察,这松风观里没有《松风剑法》,也没有传说中的《辟邪剑法》。 仅仅只有几个守观的老道,看起来倒像是毫无修为的求道之人。 看到这一幕孔武心中已经大概知晓了此地所发生的事情。 像松风观这般光景,是整个华夏道家的常态而已。 正所谓: “乱世下山荡寇,盛世上山修道!” “盛世道士苦修行,乱世背剑救苍生!” 这便是现在的常态。 不过在这些门派当中,松风观算是比较惨的。 因为寻常道门,门内除了留两三个老道之外,像是些刚收下的七八岁道童,也都会留在道观之内。 也算是留下传承的一种。 就是不知,当这场战争最后胜利之时。 当年下山的道士,还有几人能再回到这山上修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