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 剥皮萱草朱元璋满心欢喜问弘治中兴之事(1/1)

作者:墨守白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第二七零章 剥皮萱草朱元璋满心欢喜问弘治中兴之事

紧闭的牢门打开,在燕王护卫的看守下,一个个官员从牢房内走出。 只见此时微风和煦,阳光不燥,看起来一片的祥和宁静。 可这些从大牢内走出来的官员,很多却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有的人甚至于都泛起了泪花。 这是长时间不见天日,此时猛然见到太阳所造成的后遗症。 站在外面,呼吸着新鲜空气,很多人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一次的经历,对于他们很多人来说,绝对称得上是终身难忘! 谁能想到,他们一个二个,在朝中做事做的好好的,突然之间就被如狼似虎的燕王亲卫,给一股脑的全抓了。 弄到了牢房里。 两天两夜的时间,都没能出牢房一步。 在这个过程里,有人不断对他们进行审问。 那压抑的气氛,令人感到绝望。 甚至于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出来了…… 还好,他们所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又囫囫囵囵的来到了大牢之外。 并且听燕王所说的话,他们这些人已经是被证明了,和韩成遇刺没有关系。 所以,接下来该干什么就还干什么。 看着那如狼似虎的燕王护卫,再看看那身披甲胄,手握剑柄,双目血红的燕王朱棣。 这些官员们,没有一个人敢和其对视! 这几天,他们算是彻底的领略了这位燕王的风采。 只能用一句残暴不仁来形容! 还好燕王只是燕王,不是皇帝。 而且还是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这辈子都没有可能当上皇帝。 不然若是是燕王这种人,做了皇帝,怕不是妥妥的又一个朱元璋! 他们这些人的日子,肯定会异常的艰难。 这些朝臣,不说是恨透了朱棣,但最起码经历了这一次的事情后,对燕王是畏惧如虎。 今后绝对不会和燕王站在一起也就是了。 “都出来了?” 正在这时,一道声音响了起来。 同时还有整齐的脚步声响起,精锐将士左右开路,簇拥出一个龙行虎步的人来。 这人身穿龙袍,精神矍铄,正是朱元璋! 见到朱元璋后,众朝臣忙忍住各种不适,纷纷跪地向朱元璋行礼。 朱元璋笑呵呵的道:“都出来了好! 你们能出来,说明你们都是好样的,不是狼心狗肺之人。 没有让咱失望! 咱知道,这次你们受了些委屈,可能有人会有些不满。 但就算是有不满,也得给咱憋着。 咱的女婿,坐着太子鹤驾遇刺,这是妥妥的谋反,必须采用紧急手段。 不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伱们已经是被证明是清白的,这令咱很欣慰。 所以咱在你们出来程来,这令毛骧的一颗心悬的更狠了。 总有一种刀在头顶吊着,随时会落下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真的不好…… “指挥使,上位让你去见他。” 正如此忧虑的想着这事,有宦官来到毛骧这里,望着毛骧出说出来了这样的话。 听到这宦官的话后,毛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对着这宦官点了点头,便一路小跑的朝着朱元璋所在的武英殿而去。 他的心情极其忐忑。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自己是死是活,手下的兄弟们又是什么归宿,马上就要出分晓了。 全在上位的一念之间。 这种情况下,如果说不紧张才是怪事! “拜见陛下。” 毛骧来到武英殿后,对着朱元璋单膝跪了下去。 “起来吧。” 朱元璋对毛骧说道。 毛骧心中忐忑,却也不敢不遵从朱元璋的命令。 “算算时间,你跟在咱身边,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吧?”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笔,身子后仰,靠在了椅子背上,努力让自己变得舒服一些。 毛骧忙道:“十九年零三个月。 当年家父战死,罪臣成为了孤儿。 是上位还有娘娘两人,将罪臣抚养长大,教罪臣为人处事的道理,教罪臣本事……” 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抚养了不少当年军中战死的将士后代。 如此做一方面可以收拢人心,能让手下将士更为卖命。 另外一方面,则是军中孤儿抚养起来后,往往能够成为他们心腹之人。 不仅仅是马皇后和朱元璋二人,就连军中的不少将领,也都是相似的做法。 “时间过得真快,咱当初见到你时,你还是个没长成的半大小子。 可现在,胡子都老长了,有儿有女过了一大家子。 回头看看,一切都仿佛还在昨日……” 朱元璋眼中露出追忆之色。 毛骧也很忙出声应答。 朱元璋和毛骧唠了一会儿家常后,望着毛骧道: “锦衣卫这次出问题的事儿,你回去好好给咱查查。 看看还有没有有问题的。 这种事,今后要坚决避免。 不能再发生了。 你也知道,这锦衣卫干系有多大,是咱最亲近之人。 可谁能想到最亲近之人里,竟出现了这种叛徒,险些便要酿出大祸。” 一听朱元璋这话,毛骧直接扑通一声,便双膝跪了下来。 虎目泛红,眼中有泪光闪现。 他确定了,上位并没有对自己动杀心。 自己最担心的结果,并没有出现。 “上位,是罪臣没有管理好手下之人。 以至于让人钻了空子! 罪臣回去后,必定严加看管,并再把所有人都给好好摸底查一遍。 不让锦衣卫里再有这种人出现!” 说罢之后,毛骧又道:“做完这事后,臣便请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罪臣能力不行,辜负了上位厚爱。 这一次险些就弄出了天大的祸事……” 毛骧有些不太想做这锦衣卫指挥使了。 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虽然风光,但说白了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 是刀就有折损的时候。 这一次的事情,更是给他敲响了警钟。 朱元璋起身把毛骧扶了起来。 “别多想,出现这事再所难免。 人心隔肚皮,谁又知道李善长这家伙,是在什么时候把手伸到这人身上来的? 他平日里隐藏的很好,若非是关键时刻来上这样一出,谁又能想到锦衣卫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人。 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做得很好,咱很满意。 你回去后再接再厉也就是了。 这个重要的位置,交到别人手里咱不放心,睡觉都不安稳。 只有让你来担任,咱才能睡一个安稳觉。 你是咱和妹子看着长大的,有多大本事,是什么心性,都再清楚不过。 无论何时,你都不会背叛咱! 有危险时,你会…… …… 崇明岛这边,此时显得热闹非凡。 那停在港口处的巨舰,给这里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此时的崇明岛,和后世相比还有极大的不同。 面积没有后世大。 有很多地方还是滩涂。 退潮时裸露在外,涨潮时就会被水淹掉。 但整体上,却也是一个难得的水师安营扎寨的好去处。 尤其是它扼守长江出海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崇明岛上,摆起了香案,贡品。 汪大渊带着人认真祭拜之后,弯腰捧了一捧脚下的泥土,装进袋子,贴身收好。 其余人也都有样学样,弄了一把泥土带在身上。 随着汪大渊一起,登上了那停靠在港口处的一艘艘巨舰。 一阵忙碌后,停在这里的十艘巨舰,依次出港,朝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而去。 汪大渊站在甲板上,看着那越来越远的陆地,眼中有着眷恋和不舍。 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自由与狂热! 想不到他汪大渊,有朝一日竟也能坐上朝廷的巨舰,还拥有这般高的地位儿,随船出海。 做出这种壮举来! 此番若真的能顺利到达陛下所说的地方,找到陛下必须要自己等人找到的东西,并给成功带回来。 那他汪大渊能确定,自己的名字必定会流传史册! 自己汪家,也将变的极为不同。 这蔚蓝,宽广,仿佛无边无际的大海,拥有着无数的凶险,同时也有着无尽的宝藏! 这次自己能不能获得宝藏,就全看这一把了! 在他身边不远处,站着一个半大少年郎,这少年郎皮肤黝黑。 但整个人,看起来却异常的机灵。 这少年正是郑和。 虽然这段时间,郑和也随着汪大渊等人,没少在近海上乘船,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 可只要一想到他们此番,将要去的是那无比遥远的地方,走的还是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心里就忍不住有些慌。 不过在想起了自己亲眼见到的那位朱皇帝,对自己所做所说的那些话后,郑和心里的一些恐惧与不安,便被压了下去。 这是自己改变命运的! 今后能不能变得不同,就全靠这些了! 所以,哪怕再凶险再难,自己都要学,都要闯! 争取把一切能掌握的,都给掌握住,并做得更好。 自己的命不值钱,面前出现了这样一个天大的机会,那必然是死都不放手! 朝霞映衬之下,一老一少两个人站在甲板,望着那几乎看不到的陆地,眼中都生起了光芒! 属于大明的第一次跨洋远航,就此开启。 迎接他们的,是未知的命运。 舰船上的人,也都有搏击风浪的决心…… …… 寿宁宫里,韩成缓步而行。 在他身边则跟着宁国公主。 经过这些日子的恢复,韩成的伤已经好了一个七七八八。 人也可以下地活动了。 虽然韩成已经不止一次的给宁国公主说了,自己没事了,让小媳妇儿不必那么担忧。 但宁公主却还是放心不下。 每当韩成走路时,她都会在边上陪着。 小心翼翼的,生怕韩成会摔倒。 简直和之前,她服用了韩成从系统里弄出来的给她治病的药后,尝试着走路时,韩成对待她的样子一样……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在此时一同前来。 “韩成,混小子!” 朱元璋人还没到,声音就先传了过来。 这是朱元璋的投石问路。 给宁国公主和韩成他们一个准备的时间,免得贸然过来,看到一些什么不该看到的场面。 让他这个老父亲心里遭受暴击…… 宁国公主和韩成相视一笑。 以他二人之聪慧,又岂能不知道,老朱这咋咋呼呼的背后,所隐藏的心思? 当下二人便朝着前面迎去。 “父皇,大哥。” 韩成和宁国公主二人,望着朱元璋朱标出声见礼。 “你小子身子结实的很嘛,这恢复能力比驴头都强! 受了那么重的伤,这才多长时间,就又活蹦乱跳的了!” 朱元璋上上下下打量韩成一会儿,笑着说道。 韩成嘴角抽了抽。 有你这样夸人的吗?你才和驴差不多! 朱元璋的心情,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最近这一段时间,已经把该收的尾收的差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汪大渊他们的舰队,也已经启航。 朝着朱元璋魂牵梦绕的神种子出发。 所以朱元璋心情大好,就想要来韩成这里,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 他决定问一问,弘治中兴的事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