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春闱(一)(1/1)

作者:青山君子

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第123章 春闱(一)

不过叶轩墨却没有丝毫的大意,仔细检查自己的考篮,确定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后,叶轩墨这才松了口气。 突然,有人拍了拍叶轩墨的肩膀,感受到这举动后,叶轩墨猛地转头。 结果就看到李文杰三人站在自己的背后。 李文杰三人看到叶轩墨这表情后,有些好奇的开口道。 “子义,你这是怎么了?为何一副这样的表情?” 叶轩墨便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李文杰三人。 听到叶轩墨的话后,他们便劝说道:“子义,为了安全,还是先回马车检查一下吧。” 叶轩墨听到李文杰的话后,也理智的点点头。 回到马车之后,叶轩墨脱下自己的一件件单衣,因为会试考试为防止作弊,所以要求所有应考的考生只能穿着单衣入场。 当叶轩墨脱下两件单衣后,一张写满小字的纸张飘落下来,看到这一幕后,叶轩墨觉得有些后怕,这要是在入考的时候被那些搜子给搜出来了,那可就坏了大事了。 全部检查一番之后,叶轩墨这才与李文杰三人朝着贡院走去,这一次有着李文杰三人在旁,他总算是能够放心了。 递上自己的考牌后,叶轩墨便与李文杰三人一起被分到了江西学子所在的位置。 当叶轩墨几人来到这里之后,便看到了不少眼熟之人,这些都是叶轩墨他们的同年,上一次会试落榜,这一次恩科自然不会错过。 “社长好久不见,自从那次南昌一别,已有两年了吧?” “子义,你站中间吧,中间暖和一点。” “不错,子义来中间吧,让我们也沾沾子义的文运。” 此时,这其他的江西学子看到这一幕后,都有些好奇的朝着叶轩墨看了过来,在得知叶轩墨便是那位十四岁的解元郎之后,其他学子也都围了过来。 很快,叶轩墨便与这些同乡打成一片。 不知不觉中,吉时已到,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 一位监试官从里面走出,他看着一众考生高声喊道。 “本次入场的抽签结果为江西省、广东省、云南省……” 念完所有地区的入场顺序后,这位监试官继续开口提醒道:“各位举子,本官奉旨提醒各位,不要作弊!” “若是有夹带小抄的,现在拿出来,本官可以当作你是在临时抱佛脚,一样会放你进去考试。” “可要是在进入考场之后,你再被我们的查到小抄,那性质就不同了,我们将革除你的举人功名,并流放三千里,流放时间长达九年,结束之后,你也失去了科举资格。” “各位考生听我一句劝,取得举人功名已能做官,你们没必要去冒险。” “就算你们侥幸将作弊之物带到考场你又能如何呢?里面有锦衣卫、东厂、西厂的人巡考,被他们抓住之后,下场更为凄惨。” “好了,本官言尽于此,若是真有不怕死的,那本官也无可奈何。” 这位监试官说完之后,就有不少考生将一些小纸团扔在地上,还有不少《四书典仓》,这《四书典仓》可是古代科举的作弊神器,分为上下两册,每册长75厘米,宽6厘米,厚度大概在07厘米左右。 此书共计11万余字,使用特制的“鼠豪”制成,能使用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存在。 叶轩墨一行人自知没有携带小抄,便昂首挺胸的朝贡院内走去。 进入之后,便看到此处被屏风隔成了一个个小隔间,小隔间内都站着一名小吏与一名宫中太监。 以往会试可没有这种屏风,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小吏的搜查,今年因为恩科的缘故,陛下为各位举子保留一丝颜面。 为了增加屏风后不增加这作弊的情况,每个隔间内还站着一位宫中小太监监督。 随后,叶轩墨便在这二位的注视下褪下一件件衣物,这是科举考试中最后一次严格检查,毕竟过了会试,接下来的殿试也不会罢落考生,没必要作弊。 这小吏一件件的检查着叶轩墨的衣物,查看是否有夹带的情况。 在确认没有夹带之后,叶轩墨便被赶着朝前走,毕竟后面还有几千考生等着检查呢。 走入贡院后,叶轩墨便来到监试官处抽签,而叶轩墨看到这监试官后,他瞬间就认出了眼前这人,此人便是几年前去为恒王祝寿,顺便搭救了自己的李公公。 而这位李公公看到叶轩墨之后,也认出了他,但是双方都默契的装作不认识对方。 在叶轩墨抽签之时,李公公面无表情的为叶轩墨暗示了一只竹签。 叶轩墨看到这一幕后,也默不出声的接受了李公公的暗示,拿起这支竹签后,叶轩墨便朝着自己的位置走去。 来到这龙字九号,叶轩墨就非常满意的点点头,这号舍居然是新建的,是少有的砖瓦考舍,顶棚非常结实,就左下角的墙角有一个小蜘蛛网,稍微打扫一下便可。 因为江西学子是最早进来的,所以当叶轩墨将考舍打扫一遍后,还是不断的有考生从院外走进来。 此时,叶轩墨已经开始用木炭烧煮热水了,这二月天还是太冷了,需要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不知过了多久,这开考的鼓声响起。 “贡院落锁!” 听到这声音后,叶轩墨从睡梦中醒来,睁眼后,他就看到这过道内全是士兵。 很快,这小吏便将考卷与草稿纸发放给每一位考生。 叶轩墨接过考卷后,这才开始研墨,若是早早便开始研墨的话,这墨水是会冻住的。 一边研墨,叶轩墨一边小心翼翼的打开考卷。 。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出自《论语》公治长篇。” 大意是孔子评价子贱说:“这个人是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那么他是从何处获得这种高尚的品德呢?” 孔子此言表面上是夸张子贱的品德高尚,其实他是强调了君子的出现,离不开君子成长的环境,其实这是在夸赞鲁国。 因为鲁国是君子之国,鲁国境内君子,贤才众多,在这些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再加上子贱自身的努力,最终才成为了君子,贤才。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这将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道理修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