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和议(1/1)

作者:随笔道人

南明义军第232章 和议

孟浚对郑成功同意援助的消息感到惊喜,他心中觉得或许有那么一丝希望,能够和郑家联合,以郑氏的水师力量,周军的步战实力,无论是沿运河北伐,还是经海岸线袭击山东,河北,亦或是进入朝鲜,进攻辽东,开辟数个战场,这足以令清军疲于奔命,于是孟浚决定经常给郑成功写信,联络感情。 而就在金陵备战接近尾声时,暂时与清军隔江对峙的拜音图,竟然派了信使过来,言“大清,遣使欲与周王和议。” 孟浚疑惑不解,明眼人都知道,自己和金声恒,李成栋二人的内战一触即发,清军不趁机来攻都不太可能,更遑论议和之说,况且,清廷势大,孟浚如今仅能算是一个地方性的军阀,清廷怎么会自降身份,请求和议呢? 随后孟浚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清军究竟是何用意。 在沈从文将拜音图所遣送而来的信件传阅于众人后,路振飞率先开口,他有些惊讶的说道:“难道鞑子真的想要议和?” “我觉得应该是,而且这次和之前不一样,之前都是信使遣书信而来,此次则是由清廷内阁大学士,冯铨担任和议使。”吴台对着众人说道。 “冯铨又是何许人也?”孟浚看着青鸾卫的张博问道。 张博站起身,回答道:“回大王,冯铨,字伯衡,河北涿州人,万历二十四年生人,十八岁,高中进士,少年词林,美容公子,人多慕之,天启元年,其父为东林党构陷,回乡郁郁而终,天启四年,魏忠贤至涿州进香,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因冤而逝,冯铨因魏忠贤赏识而加入阉党,甚至进入内阁成为阁臣。” 张博停了一下,看众人没有不耐的神情,又继续说道:“冯铨加入阉党没几年,崇祯登基,诛杀魏忠贤,清洗阉党,冯铨被定性为“魏忠贤党”,罪列第二,削籍,在崇祯十七年间,冯铨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朝廷,可惜皆以失败告终,多尔衮入关后,在在洪承畴的大力举荐下,多尔衮亲自作书召冯铨出山。见面后,多尔衮赐以朝服衣帽及鞍马,金币,并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佐理政务,顺治二年,冯铨开始主持《明史》修撰。” 顾炎武闻言不屑的说道:“少年英才?容貌甚伟?于国有何益处,不过又是一个无耻之士大夫罢了。” “不提此人了,诸位说说,多尔衮是何用意,竟会在此时提议议和,究竟是何居心?”孟浚摆了摆手,转回正题道。 “或许是清廷粮草不济,亦或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大王,若是清廷真的和议,那我等正好抽出精力,一举平定南方。”吴台听到这,他觉得或许是清廷真的暂时无力南下,当即对着孟浚说道。 吴台的话音刚落,顾炎武便骤然拍案而起,大声驳斥道:“万万不可!不论鞑子是否真心和谈,或是否能够谈成,只要与鞑子议和的风声一旦传出,那大王必然将受千夫所指,大王苦心聚起之民望就会毁于一旦!” 吴台听到顾炎武的话,大吃一惊,面色惭愧,看了一眼顾炎武,低下头,不敢再发一言。 而陈子龙也说道:“此必是鞑子之阴谋,不管我等是否同意议和,条件如何,只要一接触,咱们就算输了,就如宁人所言,只要和谈的风声一起,再加上有心者的造谣惑众,推波助澜,我等便是百口,亦难以争辩。” 杨恩这时冷哼一声,说道:“鞑子在江南各地,杀戮之甚,数百万之英烈,岂能容我等妥协!况且多尔衮必然不安好心,就算议和成功,我等可敢相信鞑子的话?难道江防就不守了?依我看,鞑子纯粹就是想要麻痹我等,趁我等不备,伺机偷渡过江!” 而这时,本在角落昏昏欲睡的钱彪来了精神,他正在等物资备齐,便要率军先行出发,对这政议,钱彪并不上心,听到众人为了个老头争论不休,一个比一个声音大。 钱彪“嘿嘿”的笑了两声,道:“这有什么难的,等那冯什么的来了,一到金陵,不管他愿不愿意,一刀把他辫子剪了,然后放出风声,到处宣传,说冯什么来着那个?” “冯铨”高易小声的在旁边提示道。 “啊,对,就是那个冯铨,就说冯铨心慕大王,觉得大王乃天命之子,哭着喊着要为大王效力,别扯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屁话,咱们也没真砍他,就剪个辫子,关起来一段时间,不就什么事都解决了!”钱彪一口气说完,随后得意洋洋的看着在座的众人。 这话一出,众人目瞪口呆,没一个人想到还有这般操作,顾炎武一大才子,也是张了张嘴,好一会,才说道:“钱将军真乃奇才也!” 孟浚听完,也被这钱彪的脑子给弄的哭笑不得,这法子虽然简单粗暴,但还真的可行,自己又有报纸,将这使团一扣,还不是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在孟浚及一众大将文臣在商议清廷和议之时,王化澄,金堡,马吉翔三人终于抵达了金陵,这三人代表着永历朝廷的天使,进入金陵城内,却没有经起半点浪花,城内一片平静,仿佛是几个无关紧要的人来到一般。 幕府虽然禁止宣传永历遣使的消息,不过倒也没有对这几人其视若无睹,在抵达的时候,幕府吏员先将这三人及随从安置后,在傍晚杨恩亲自带人在金陵城的一处雅致庭院中,举办接风宴。 宴会上,美酒佳肴,一派和谐景象,杨恩在席间谈笑风生,王化澄等人也没有在第一次会面就与幕府官吏闹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随着夜幕逐渐深沉,接风宴也渐渐落下了帷幕,王化澄,金堡,马吉翔三人在金陵的第一夜,就在这平静而又微妙的氛围中结束。 次日,王化澄三人,请见杨恩,透露来意,想要知道杨恩这个孟周势力中极其重要的官员,对朝廷想要还都金陵持什么样的意见。 只见杨恩淡淡的回道:“朝廷不是才刚刚移都昆明,岂有朝令夕改,又要移都金陵,况且昆明朝廷曾经下过旨意,怒斥吾王无人臣之相,还要倡议天下共击之,言犹在耳,大伤吾王之心。”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