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衙门意见箱(1/1)

作者:墨色江南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第五百二十六章 衙门意见箱

“你知道的到挺清楚。”看到管家这副模样,朱元璋更是不爽了。 这些家伙一个个的,提起这个蓝云斋眼睛都在放光。 就让老朱更加肯定了一件事,这个蓝云斋绝对有问题。 管家莫名其妙的,感觉到一阵冰冷。 下意识的看了看朱元璋,脸色果然又沉了下来。 只是管家不明白,刚才不是还好好的么,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了。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过也能大概猜出来,有可能跟蓝云斋有关系。 管家赶紧陪着笑解释:“常先生这蓝云斋,可是英王殿下重点扶持的工坊之一,那家工坊开业的时候,英王殿下还亲自过去了呢。” 管家不说还好,他这么一说,老朱的脸色就更不好看了。 自家弟弟什么德行,老朱还能不清楚么? 管家这么一说,老朱就更加可以肯定,这里绝对不是什么好地方了。 “你知道就行,带咱过去看看。” 这位常先生看起来心情如此不美丽,管家也不敢多说话,老老实实的吩咐车夫:“去南城六河路!” 尽管老朱已经见惯了燕京的繁华。 可是抵达了六河路之后,依旧被这里的小小震惊了一下。 刚刚下了马车,朱元璋就看到了两边连绵不绝的商铺。 跟之前看到的景象不同。 这里的人,大部分衣着都很不错,很少有看到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的人。 在这个地方,跟之前老朱看到的燕京城,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差别。 那就是这里的马车特别多,几乎是一辆接着一辆,把道路堵的满满当当的。 刚开始,老朱还没太当回事。 可是一直等了盏茶时间,朱元璋渐渐不耐烦起来。 之前在燕京门前等车的时候,好歹过一会这些车就会向前一动一段距离。 但是在这里,这一盏茶时间车子几乎一步都没向前挪。 看到马车另一侧空旷得很,只是偶尔又马车迎面驶来,朱元璋有些不耐烦的道:“为什么要在这边等,我们直接去对面不就完了?” 管家苦笑着摇了摇头:“常先生,如果能走的话,咱们早就走了。” “对面是逆向车道只能出车,进去的话是不允许走的。” “屁话!”老朱瞪了管家一眼:“这道路修出来不就是让人走的么。” “难不成那半边路上有什么问题么?” 管家练练摆手:“常先生,可千万使不得。” “其实这道刚修起来的时候,的确没有什么规定,大家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朱元璋冷哼一声:“那现在怎么不让走了?” 管家苦笑着指着前面的车解释道:“常先生您误会了,不是不让走而是要按照规矩走。” 朱元璋越发觉得莫名其妙:“留下半边路不让人走,这算是什么规矩?” 说着说着,老朱好像突然之间醒悟了过来,顿时不约的道:“这些路,该不会是给某些人特别准备的吧?” 作为大明的皇帝,老朱对于特权当然是不陌生的。 因为,他就是最大地特权受益者。 老朱到也并不反感这些东西,毕竟受限于时代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这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为了维护统治,老朱很多时候甚至不可避免的,要主动推行一些特权。 但是与此同时,老朱有十分讨厌这个东西。 毕竟,作为曾经的普通百姓,他曾经可是真正受到过这些压迫的。 老朱对那些官员不客气,但是对于普通百姓,那可是相当照顾的。 如果这是一条有特殊功能的道路,有一点特权没什么问题。 可是,这只是一条普通百姓走的道路,竟然也搞这一套? 管家都无语了,他总觉得,这位常先生给人的感觉非常奇怪。 不过想到自家老爷给的暗示,不该问的不要多问,不该想的也不要多想。 管家也就不去想,这位常先生为什么如此奇怪的原因,赶紧将其中的缘由,告诉了朱元璋:“常先生您误会了。” “这个规定,虽然是英王殿下亲自定下的,不过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方便那些普通百姓的出行。” 朱元璋闻言一愣,不过这几天在燕京见过的新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老朱现在已经不像之前那样,不论看到什么都要震惊一下了。 “放着半边的路让人走,这算哪门子方便了?” 虽然知道,自己的弟弟此举必有深意,不过老朱还是有点不服气。 觉得朱瀚这一次,肯定是做错了。 管家突然之间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就仿佛又两座大山,被人从肩膀上搬走了一般。 知道这肯定是因为这位常先生,身上的怒气消散了不少的原因。 虽然刘基曾经暗示过他,不要随便胡思乱想。 可管家的心中,还是情不自禁的分析起来:“如此强悍的气势,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让人心中恐惧万分。” “这位常先生,究竟是什么来历啊。” 心中的念头虽然纷纷扰扰,实际上不过就是转瞬之间的事。 很快,管家就回国了神哈哈一笑道:“这就是先生有所不知了。” “这六河路上,原本就有几家瓷器作坊,不过他们原本,也就是几家小作坊罢了。” “后来英王殿下来了咱们燕京,招标会之后又弄出了专利法。” “您是不知道,就因为这个专利法,咱们燕京这边一夜之间多了不知道多少富豪。” 反正现在车也走不了,朱元璋也就耐着性子听管家说。 尽管管家说的天南地北,都扯出去十万八千里了。 朱元璋也没有阻止管家的意思。 只是在心中暗暗冷笑:“这天下除了七五之外,就数咱最清楚这个专利法了。” 以前朱元璋还不觉得,专利法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渐渐的,随着注册专利的人越来越多,朱元璋也渐渐发现了这里面的好处。 专利法本身,也许不会给大明带来太多的好处。 但是注册专利的那些人,他们所弄出的东西,有太多是利国利民的东西了。 虽然受限于老一辈的思想,他们还是倾向于把那些家传的手艺,当做儿孙吃饭的本钱,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可毕竟还是有些人,会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 这些相关的产业,每年光是给大明带来的税收,就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了。 更不要说,许多专利还能给大明带来各方面的改变。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可是抽出过时间,专门研究这个专利法的。 他又不是那些读书读傻了都老学究,对于这种以利诱人的事,可是从来都不会排斥的。 管家在他面前说专利法,那就跟关公面前耍大刀没什么区别。 “常先生您是不知道,自从有了专利法之后,就因为这个专利的原因,许多各种各样的工坊,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 “以前那些人可不敢把独家秘方轻易拿出来开什么工坊。” “毕竟,很多秘方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别人看一眼就能学的七七八八。到时候,自家的秘方,平白无故的就被人学了去。” “可现在有了专利法,只要去注册了专利,别人就算是有秘方,也不能随便用。” “一旦发现别人用自己注册了专利的秘方,直接就能够告官。” “随便盗窃他人专利的,轻则罚没财产,甚至是充军发配都有可能。” “所以六河路这边,没一个月时间,就接连开了十二家陶瓷工坊。” “这些工坊,都是有独家秘方的。” “现在啊,咱们燕京所有的陶瓷工坊,几乎都在六河路附近。” “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来进货的商贾,全都聚集到了六河路附近。” “原本这边的路还算是宽敞,可架不住这来来往往的车实在是太多了。” “最开始的时候,经常一不小心就堵了。” “虽然也交通捕快大队地人来疏通。” “可咱们这边又不是城门口,很多时候车堵到里面出都出不来。” “经常都是一堵车就是一整天。” “最后没有办法,这边的几个工坊掌柜一合计,直接给衙门那边写了一封信。” 原本耐着性子,正在听管家口沫横飞讲述那些事的朱元璋情不自禁的打断道:“等等,你刚才说什么?” “几个商贾,给衙门写信?” 别的老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一群商贾,随随便便接触朝廷的官员。 这就让老朱,不得不警惕起来了。 一种无比熟悉的让管家觉得头皮发麻的阴冷感觉,再次出现:“管家是真不明白,自己有那句话说错了,又惹得这位爷不高兴了。” “这也是英王殿下的规定,只要是我燕京百姓,有任何需求,又或者是想要状告任何人,都可以实名或者匿名,去燕京衙门大楼附近的信箱,实名或者匿名写意见信,又或者是举报信。” “衙门那边会定期收集这些信件进行处理。” 换成别的皇帝,也许还会不满,老朱却是听的眉开眼笑。 “好,这个主意好。如果是匿名的话,就可以让这些百姓们,不会顾虑那些贪官污吏了。”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老朱可是一个鼓励百姓上京城告御状,如果地方官员又或者是某些人敢阻止的话,老朱甚至会直接让人将那些官员查办。 一个能够鼓励百姓告御状的皇帝,对于任何可以加强上下沟通的办法,自然都是举双手赞成的。 朱元璋刚才之所以生气,是以为几个工坊掌柜的一封信,就能够影响官员的决策呢。 这意见信,终究只是个意见,具体怎么做还是要衙门来决定。 察觉到朱元璋的心情重新回复平静,管家这才小心翼翼的道:“原本大家都以为,这件事就是衙门商量一下,结果没想到英王殿下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从那以后,燕京就多了一条规矩,所有车辆行人,需尽量右侧通行。” 朱元璋到眼角挑了挑:“这只是一条规矩,又不是大明律,难道所有人都会自觉遵守?” “而且只能右侧通行,不是也有些不便?” 管家笑了笑道:“虽然不是大明律,不过如果被交通大队的人抓到,不按规矩办事的,也是会罚款的。” “基本上大部分人只要被罚两次钱,也就学乖了。” “至于行人,只要不跑到大马路上来,也不会有人去管他们。” “有了这个规矩以后,进去跟出去的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堵车的情况就很少有发生了。” “您别看现在堵的挺厉害的,可是只要等前面的车装完了货物,我们也就能进去了。可不像以前,只要堵住基本上这一天就别想动地方。” 老朱终于理解了朱瀚的意思,点点头道:“很多时候,往往按照规矩办事才是最好的。” 说着,老朱情不自禁的又感慨起来:“可惜啊,这世界上很多人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就能够不按照规矩办事。” 尽管现在的大名吏治还算是清明,可是老朱很清楚,隐藏在盛世之下,终究还是有着许多蛇虫鼠蚁。 这样的家伙,就仿佛怎么杀都杀不干净一样。 以前的他,连扒皮充草这种冷酷的手段都用上了,却依旧阻止不了这种细微。 不过现在嘛,老朱刚刚跟自家弟弟学了一招。 以后但凡敢贪污受贿,卖国求荣的,三代以内绝对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对于这个时代,三代不能科举,基本就可以让这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家族的某一脉直接没落了。 “等等!”朱元璋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我之前进程的时候,那些路怎么就没有分左右呢?他们好像都在一条路上走的。” 提起这件事,老朱还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在城门口堵车的时候,特别能说的那两个车夫。 怎么感觉燕京这个地方,到处都在堵车呢。 “常先生您说这个啊,那个叫做单行道。” “就是为了方便出城跟入城的,两条路分开,这样也更加方便管理。” 车外马蹄声响起,马车也缓缓震动了一下开始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