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第55章 兖州黄巾围卫国 骁骑将军破卜己
卫国城城头上,县令靳允,县丞薛悌以及县尉王思三人,皆是面色难看的看着城下开始列阵的黄巾大军。 县令靳允率先开口道:“求援信已经发往濮阳城了,接下来薛悌主持城中事务,组织城民运送木石,饭食,和救治伤员;王思和我负责守城事宜。”顿了顿,靳允对着薛悌、王思二人行了一礼才继续说道:“接下来要拜托两位,跟我一起共同御敌了。” 薛悌、王思也回了一礼,齐声道:“此乃我等分内之事,县令大人尽管放心!”然后靳允点了点头,薛悌、王思二人也默默的转身离开,去自己的岗位,做好御敌准备工作。 正午时分,云幕低垂,没有一丝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卫国城外,四面八方黑压压的人群,把整个卫国城围得是水泄不通。站在卫国城的城头看着这一切,有一种绝望的窒息感。城下黄巾大营中第三通鼓声“咚咚咚”的敲响,城头上的郡兵看着城下的情形,听着这压迫感十足的鼓声,一个个不自觉的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第三通三百三十三声鼓声响过后,扛着云梯,拿着柴刀、粪叉、锄头、木棍等各种五花八门武器的黄巾军,开始向着卫国城城墙冲了过来。光是那种四面八方的一起围攻的压迫感和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就能让从未上过战场的人崩溃。 “稳住,不要慌乱,他们只是看着人多而已,没什么可怕的!” “检查各自武器,做好战斗准备!” 城墙上,郡兵校尉、军司马都在大声的安抚、提醒各自麾下士兵。直到第一波黄巾军扛着各种乱七八糟的石头、沙袋、木桩等靠近护城河,开始填埋的时候。王思下令道:“弓箭手,前方抛射,放!” 随着一声令下,城头上“呜~”的一片黑压压的箭雨飞出,先是斜向上飞出,到了最高点,然后如雨点一般“唰”的一声落在黄巾军中,无数的惨叫声、哀嚎声开始在城下响起。但是倒下的那一片黄巾军却又很快被后来的人填满,仿佛刚刚的箭雨没有在黄巾军中建功一般。 而刚刚倒下的那群人,此时早已没了声息。在如此规模的攻城战中,被硬生生推挤过来的人群踩为了肉泥 攻城还在继续,城墙上已经射出了五轮箭雨,而倒在箭雨下的黄巾军也有差不多上万人,但在十几万人的规模面前,从城墙上看仿佛一点也没减少。 看着这幅景象,王思无奈的让弓箭手停止了射击,毕竟,以前谁都没想到,卫国城会遭遇如此规模的攻城。城中箭矢总共也就不到三万支,就刚刚这一会儿就射出去一万支。城下黄巾军还在不停的填塞护城河,甚至能够看到一些体力不支的,瘦弱的被直接挤进护城河里,也做了那填塞之物。 直到半个时辰后,黄巾军填平了一段护城河,扛着云梯的队伍冲过护城河,云梯第一次搭在了卫国城城墙上。 “金汁准备,倒!” “滚木礌石准备,放!” 城墙上的汉军军官不断的下达着命令,城下顺着云梯往上爬的黄巾士兵,堵在城下等着往上爬的黄巾士兵,被金汁烫的嗷嗷惨叫,从云梯上摔下去的,在地上打滚的,被滚木礌石砸的头破血流的,骨断经折的等等。 当然,也有那些抓住时机,攀上城头的,不过迎接他们的却是一杆杆长矛和一柄柄环首刀。卜己在后方看着前方的攻城情况,嘴里不断的骂骂咧咧:“往上冲啊,后续要跟上啊!怂蛋,退回来干什么?” 而在黄巾大营的后方三里地,一处小山头上,典韦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正在观察着黄巾军的攻城情况。嘴里还不断的汇报道:“公子,黄巾军填平护城河,过河了。”“嗯~,云梯架上去了。哎呦,金汁倒了那个倒霉鬼一头一脸,摔下去了。”“哟~,身手不错,这都躲过去了” 何彧在一旁听着典韦的汇报,是满头黑线。自从有了这玩意儿,典韦是爱不释手,每天都要拿出来到处望。是的,这玩意就是何彧在洛阳金市遇到的那款放大镜的升级版。何彧虽然知道玻璃是沙子烧出来的,可是自己不懂工艺,只能遵照时代,还是用水晶吧。磨出来的镜片作出望远镜需要调焦距,咋办?笨办法,慢慢试呗,所以搞了两三年总共就两个合格的,一支带在身边,由典韦保管着,一支放在上谷郡武城,由荀彧保管着。 “阿典,消停点,看看黄巾大营大概有多少人?”何彧实在听不下去了,开口问道。 “好嘞,公子,我看看黄巾大营嗯~,大概有一万人左右,不过全部都是穿着黄衣的,而且看着都比较壮实,跟那些瘦骨嶙峋的的看着完全不同。” “我看看。”何彧听典韦一说,拿过单筒望远镜开始仔细查看起来。 “莫非这些就是黄巾军中的精锐,黄巾力士?”何彧看着远处黄巾大营中的黄衣士兵,自言自语的说道。 “嗯~也就这样了,阿典,等下你我各率两个营从两边冲击黄巾大营中军,记住,不得恋战,以扰乱黄巾阵营为主。顺道击溃大纛所在,如遇阻力,直接转向放弃,记住了吗?” “好的,公子,保证完成任务!”典韦露着大白牙,笑着对何彧道。 何彧把单筒望远镜递给典韦,笑着拍了拍典韦的肩膀,转身朝着小山下走去。 盏茶时间后,何彧和典韦兵分两路,慢慢的向着黄巾大营靠了过去,直到离大营不足两里地时,才从树林中窜了出来,“轰隆隆”的马蹄声如有闷雷一般开始响彻这片土地。 卜己听着声音,一脸懵的回头,只见写着汉字的大旗在前,写着骁骑二字的旗子随后,两支两千人左右的骑兵一左一右的向着自己的大营所在冲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