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我们找到了龙国衰落的真相第181章 藏宝暗室
“去拿个电筒过来。”罗通转身对许亚轩说道。许亚轩小跑着去了前院,不一会儿拿了两个电筒过来,罗通点亮电筒,上面显示还有61的电量。军用装备就是皮实,在倭国期间,洪丽给这些装备轮流充过几次电,放了这么久,还有这么多的电量。 罗通走进暗室,电筒的光线把狭小的暗室照得一览无余暗室是一个狭长的形状,基本上就在正房的墙后面,往里面走十米左右,地上有一块带把手的木板。罗通伸手掀开木板,下面是一条向下的楼梯,用电筒照过去,楼梯往下走一层楼左右,向右弯折。 这个地下室显然有良好的通风,罗通往下走,却一直感觉有风从正面吹过来。柳青青蹑手蹑脚地跟在他身后,大气都不敢喘。许亚轩则留在入口处警戒。 罗通转过转角,楼梯继续下探,这个通道的上方是用石砖砌成的拱顶,十分结实,难怪从上面敲击,一点回声都没有,继续往下走了又一层楼的高度,前面出现了两扇紧闭的铁门,两扇铁门上各有一个门环。 “草,怎么成了盗墓笔记了?”罗通小声骂了一句,这种看上去鬼气森森的东西,总让人联想到一些机关。 “你说啥?什么记?”尽管罗通是小声嘟囔,可地下拢音,还是让柳青青听到了。 “你到上面那个拐角等我,万一这里有机关,咱们俩挤在这里躲不开。”罗通打定主意,就让柳青青先到上面等他。 柳青青回到楼梯转角那里,冲里面喊了一声:“罗通,我好了!” 罗通用电筒把大门周围都照了一圈,都是严丝合缝的石砖,用手又挨个推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异常,罗通站到左侧的门前,拉住门环,猛地一用力,铁门纹丝不动。 观察了一会儿,周围并无异样,罗通又换到右侧,抓住门环用力一拉,铁门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轩轩,你下来试一试!”罗通只好求助于许亚轩了,尽管他自己力气也不小。 许亚轩几大步跑下来,罗通指着门环:“这门又没有锁,我左右两侧都试过了,拉不动,你拉拉看。” 许亚轩拉住左侧的门环,用力地往后带,憋得脸通红。半晌,他松开了手:“老大,我也拉不开,这里面是死的吧?” “不应该啊,难道这里是有机关的?”罗通把手放在右侧的门环上,拉了几下,手没松开,眼睛转圈看着,想找出机关的所在。 “老大,我再试试。”许亚轩说着,手搭上了左边的门环,一用力,铁门发出咯的一声似乎向外开了一点。 “老大,有反应!”许亚轩高兴地喊了一声。 罗通也感觉到了:“是不是两个门环一起拉,这门才能打开?” “应该是,老大,刚刚我没怎么用力,你的手在上面,感觉很轻松就能把门拉开。”许亚轩拉住门环:“老大,咱们一起拉试试。” 两人同时发力,门发出了咯咯的声音,被缓缓拉开。就在门被拉开有一人宽的缝的时候,从门里突然传来利器破空的声音。 “嗖,嗖,嗖——” 三支钢弩钉在大门正对的楼梯上,把罗通惊出一身冷汗,幸亏他们都不是性急的人,这要是门一开就往里冲,早就被射死了。那弩箭都钉进了石砖里,足见其力道之大。 两人在门后又躲了一会儿,看看没有更多的反应了,于是两人又一起用力,把大门整个拉开。就听得楼梯转角那里的柳青青一声惊叫:“我的天啊。” “怎么了?青青。”罗通抬头问柳青青。 柳青青伸手指向大门里面:“里面,好多好多金子……” 罗通和许亚轩从门后绕出来,朝门里面一看,也呆住了,尽管他们在东瀛刘家已经见过世面,但刘家的库房跟这里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了。 门里面,是一片金砖铺就的地面,往里看,有很多红木做的架子,架子上则放着各种古玩玉器,还有各种典籍,有竹简,也有宋元时期的线装书。两侧各有一排铜缸,铜缸里堆满了金银珠宝,最里面则是朴实无华的银冬瓜,每一坨都有冬瓜大小,整整齐齐地码成了一堵墙。 “我嘞个豆。”许亚轩张大嘴看着面前这堆东西:“难怪大明会亡国,当官的都这样贪,哪个国家吃得消?” 罗通慢慢走进去,这里不知道怎么设计的,通风良好,走在里面就跟空调房一样的感觉。门的对面挂着一支弩,已经射光了弩箭,这里应该是当初主人设置的最后一道防盗关卡。 罗通不放心,用手电把整个地下空间的顶部也照了一遍,不照便罢,一照。就知道这个地下工程有多大规模了,上面是连续的拱顶,中间有石柱支撑,关键是,顺着拱顶照过去,银冬瓜后面仍有很大的空间。 罗通根据拱顶的大小,毛估了一下,这地下的面积最小也得一千平,铺设金砖地面的面积大概不到二百平,古玩字画书架那些又有三四百平的面积,跟个图书馆相似了。银冬瓜后面,起码还有三四百平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个地窖差不多就有地上小一半的面积了。 许亚轩走到银冬瓜堆成的墙前面,用手抓着缝隙,攀爬上去。到上面之后,许亚轩用手电往银冬瓜后面的空间一照,转头对罗通说道:“老大,后面还有两层银冬瓜,再里面,全是书,很多书。” 能藏在最里面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东西,贪官们再丧心病狂也不至于把金瓶梅藏在这里。罗通来了兴趣,跟许亚轩两人接力把银冬瓜堆砌的墙开了一条路出来。 这个活特别累,俩人足足干了有两个小时,才清出一条安全的通道。罗通走进去,里面的空间仍然很大,但堆积的书卷更多,几乎填满了整个空间。 在银冬瓜墙后,挂着一副字:“弘治十五年十月初五,帝再问时雍水师营造之法,时雍恐事有败露,再三请辞。匿各厂文书于此,嗣后国有大难,可取而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