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2章 忠诚的对象(1/1)

作者:叶yu续

凡仙逆续第1752章 忠诚的对象

叶枫其实并不傻,他自然知道此刻比赛空间里面的草木,有些根本就不是洪荒仙域的植物,而是第四维度空间里面的。而叶枫本可以装作不知道,之后不懂还装懂,那么就可以完美伪装自己。反正自己脸皮厚,这个才是一个厚脸皮人的正常逻辑。 或许,欧阳川之所以把那些草木掺杂在正常的植物中,那只是因为这些虚无空洞里面的植物,承载着他的士兵们的记忆。他怀念那些曾经和自己同生共死、但最终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吧。 但是叶枫却还是选择了将那些第四维度的草木,认说出来,而且为了让那个欧阳川老将军相信。叶枫还特意完整地说明了草木的各种方方面面的特性。 作为千年魔王的叶枫,他在第四维度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那个时候,他对第四维度的了解比任何一个土着都要清楚,甚至很多时候,连第四维度的领主都要向叶枫魔王这个外来者请教。 所以当叶枫把这些草木特性的方方面面都说出来的时候,由不得欧阳川老将军不信。因为在欧阳川看来,叶枫小友说出来的东西,有些和自己对于那些草木的推断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些还纠正了自己的推测。毕竟叶枫的是事实陈述,而欧阳川的只是推测。 所以到了后面,欧阳川已经无比地确信,叶枫一定是去过虚无空洞,甚至是去过虚无之地。因此欧阳川决定,只要此件事了,一定要和叶枫“好好聊聊”。毕竟相对于拿人命去摸索虚无空洞,有一张活地图和没有活地图,二者将士的死亡率根本就是天壤之别。甚至于欧阳川老将军已经决定,为了自己的将士,无论任何手段,都一定要得到“叶枫”。 而这个也正是叶枫的目的。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欧阳川的性格,叶枫很清楚,欧阳川效忠的是大夏皇朝,并非是大夏皇帝夏无炎,或者说是自己的学生夏以沫。 之所以如此,举个例子吧,或许你们就能明白了。 那就是于谦,于少保。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被称为大明朝最后的骨气,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数百年。而关于谦的死,这和土木堡之变有很大的关系。 公元1449年,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结果居然惨败,明英宗也被俘虏,后来还被被当做瓦刺的“挡箭牌”,瓦刺军队一路南下,面对明英宗,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任他们逼近京城,而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也是震惊了朝野上下,面对瓦刺的袭来,不少大臣已经失去信心,提出迁都南京暂时躲避,而这时候宰相于谦站了起来,严词否定了徐有贞南迁的提议。 在他的主张和整顿下,22万军队严阵以待,誓于京都共存亡,同时他拥立郕王为帝,如此一来明英宗就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并且还拒绝了瓦刺议和的要求,官军也是士气大增,晚上,明军发动夜袭直击瓦刺,斩杀敌军数百,虽然只是小胜,但好在稳定了军心。 只是对战中,明军能够看到明英宗正在瓦刺军中当俘虏,于谦下令进攻的举措,无疑是把明英宗陷入了险地,而瓦刺很快也意识到,成为俘虏的明英宗作用已经不大,索性就把他放了,看明英宗与新皇之间会如何相处。 皇位这么重要的位置,说不准又是一场血雨腥风,要是明朝因此生乱,也是瓦刺的又一次机会,不过于谦似乎是意识到瓦刺的算计,于是一回来,就把明英宗监禁了起来,说是为了维护现任皇帝的统治,所以新皇朱祁钰也没说什么,但是让人无语的是,没过几年朱祁钰就去世了,这皇位还没坐稳呢人就没了,而且他的子嗣也还年幼,于是这就给了明英宗重新登基的理由,那么再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会如何对待监禁他的于谦呢? 公元1457年,朱祁钰病死,石亨等人迎接太上皇明英宗复立,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等人逮捕入狱,并施加谋反等罪名,开始明英宗其实是有点犹豫的,他心里清楚,于谦立下的功劳很大,不太好杀他,但这时,徐有贞说到,如果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于是明英宗就下定了决心,最终于谦被押到崇文门外被斩决。 而于谦之所以会被处死,主要还是他得罪的人太多了,首先是皇帝明英宗,趁夜晚攻打瓦勒,没有顾及明英宗的死活,让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明英宗被迫当上了太上皇,被瓦勒放回来之后,于谦监禁于他,这样的遭遇,换到其他任何一个皇帝身上,想必都是忍不了了。 还有就是,当初徐有贞提议南迁时,被于谦大声斥责,使其颜面扫地,徐有贞故而怀恨在心,这就有了明英宗犹豫时,徐有贞让其坚定决心的一幕,而以石亨为首的军官对于前也不怎么满意,石亨曾在与瓦刺的对战中立下战功,出于对于谦的敬佩,石亨举荐于谦的儿子围观,没想到,反被于谦拒绝,弄得石亨很难堪。 后来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石亨也越来越讨厌于谦,此外,在朝廷中于谦非常能干,堪称国家柱石,非其他任何一人可比,这也显得勋贵集团很无能,于是就遭来了他们的妒恨,封建社会的政治向来是黑暗的,于谦太过正直,又得罪了这么多人,其结局也注定是悲剧。 而这些都是人性。到了这里几乎本就无须再说什么了。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于谦这个角色演的很好,几乎是历史上的于谦活过来一般,他有那么几段台词,刚好体现了于谦的品性,他和欧阳川一样,忠于的是国家,而不是皇帝。 “俗话说,红衣官袍是百姓血染,我穿蓝,图个干净。 “如果皇上是神,天下就不应该有战争,有灾荒,如果皇帝什么都精通,什么都明了,他就不需要有百官,不需要有六部,刘家的汉朝,李家的唐朝,赵家的宋朝,这些都不是一家一姓,得了天下,就自命天子了吗?他们真的是天子吗?还不是一样,亡了国家,苦了百姓,子孙蒙尘染垢,任人欺辱吗? “我们为什么要打这一仗,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大明血战至死,” “古人说,不争一世争百世,而我争的是万世之名” 还有很多很多的台词,但是这些就已经说明了,人心人性之下,于谦必死的理由。 于谦他有功于江山社稷,但是却得罪于明英宗。 按理说,在儒家的思想里面,皇帝就是国家社稷,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在皇帝看来,你作为臣子,你要先忠于皇帝,之后才能忠于国家,但是于谦反着来,他忠于国家,之后才轮到忠于有利于国家的皇帝。如果皇帝的存在,有损于国家,他就不会忠于那个皇帝,所以你说,你是那个被于谦“抛弃”的皇帝, 你杀不杀于谦呢? 或许只有如“神”一般的皇帝,才不会杀吧。 但是很可惜,在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历史上任何所谓的“明君”都只是人。 仅此而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