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闲置的屋子(1/1)

作者:栖山有雨

穿书八零:闪婚后我被大佬宠麻了第129章 闲置的屋子

再有这样的事情,你们就能保护妈妈了。等着哦,今晚妈妈会给你们做一顿丰盛的营养晚餐!” 她晃动着手中的腊肠,小狗们兴奋地跳跃着。 然而,这一切在朱云秀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她始终难以理解许清禾为何会对这两只小狗如此疼爱,仿佛它们真的是自己的孩子。 在她看来,孙女这般行为,或许是因为太过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她默默祈祷,希望下次孙子回家探亲时,小两口能共同努力,增添一个新生命,这样许清禾就不会再因孤独而将情感寄托于宠物之上。 另一边,王松满身尘土,一脸疲惫地回到了知青的小院。 万强、白雪等人迫不及待地围了上来,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怎么样?她怎么说?”白雪焦急地追问,她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只希望能找到一个舒适的住处稍作休息。 王松沉默不语,面无表情地走向自己的行李堆,这一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看样子是没戏了。要么,我们再试试找别人问问?”万强提议道,语气中有遗憾。 白雪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这也太过分了吧!不过是请她帮个小忙,至于这么小气吗?” 她的不满溢于言表,显然对许清禾的态度感到愤怒。 “村长派她来接我们,不就是为了安排住宿问题吗?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帮忙,这算怎么回事!” 万强的话,更是激起了白雪心中的不平。 她和许清禾的相遇,一刹那间,空气中的火药味便浓郁得几乎可以触摸。 两人的眼神交汇,彼此间的不悦说来就来,没有丝毫的预兆。 特别是当许清禾婉拒了她们的求助请求后,她心中的不满愤懑的情绪翻滚着,几乎要冲破胸膛。 在一旁默默整理着杂物的向琴,耳畔是那愈演愈烈的争执声,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她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大家都是按照村里的安排来的,这住所是共同的选择,许同志并没有参与其中,为何要把责任推到她身上呢?” 她回忆起上次悄悄给许清禾送去自家腌制的腊肠,心中满是忐忑,生怕许清禾会拒绝这份微薄的心意,结果却是自己放下东西便匆匆离开。 向琴心中暗叹,王松前来求助时那副高傲的姿态,两手空空,仿佛全世界都该为他服务,这样的态度,别说许清禾,换作任何人恐怕都会皱眉拒绝。 她觉得,若真有求于人,至少该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和诚意,带上一份心意,而非颐指气使。 白雪闻言,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扫向琴,那眼神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不满,更有种居高临下的不屑。 在她看来,自己条件优越,理应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其他知青不过是她可以随意指使的配角。 “你凭什么插手我们的事?”白雪的话语威严。 “你讨好一个对我们毫无益处的人也就算了,居然还有脸来教训我们,你以为你是谁?”白雪双手环抱在胸前,站姿张扬,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完全不顾及旁人的感受。 向琴刚欲反驳,却被一旁的赵芳草打断了。 赵芳草的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地传达出了她的立场:“是啊,我们也没招惹她,她却好像跟我们有深仇大恨一样,真是莫名其妙。” 白雪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仿佛找到了共鸣,更加肆无忌惮地嘲讽向琴:“听见了吗?大家都这么认为,只有你愿意去讨好她!真是不知羞耻!” 向琴望着赵芳草,心中五味杂陈。 她记得当初是如何不辞辛劳地帮赵芳草将沉重的行李扛回家,而今赵芳草却能如此轻易地忘恩负义,说出这样的话,让她感到一阵寒心。 “你忘了是谁帮你分担重担的吗?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向琴的声音里夹杂着失望与不解。 赵芳草畏缩了一下,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声音细小得几乎听不见:“我身体瘦弱,她有自行车,帮个忙也是应该的吧?” 她的眼神躲闪,似乎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个理由。 向琴哑然失笑,心中涌上一股无奈。 原来,外表柔弱的人也可能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冷漠与自私。 她意识到,有时候,看似值得同情的人,其行为却可能让人感到可恨。 明白了这一点,向琴决定不再与赵芳草纠缠,保持适当的距离,专注于自己的使命。 她来这里是为了建设农村,而非陷入无休止的口舌之争。 她深深看了一眼赵芳草,默默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转身步入房间。 白雪撇了撇嘴,没有再言语,而万强则适时提出了建议:“等那些资深知青到了,我们可以向他们请教,他们在村里生活了这么久,肯定能给我们提供不少有用的信息。”王 松对此表示赞同,毕竟,尽快在村里安顿下来才是当务之急。 至于许清禾,她对这些纷扰毫不在意。 她的世界简单而宁静,每日与朱云秀一起,在家中编织草垫,夜幕降临时,则会带着两只活泼的小狗漫步在乡间小道上。 在许清禾看来,生活本该如此,悠然自得。 外出时,许清禾的脚步不自觉地被那些随风飘来的细碎言语缠绕,仿佛是村里的每一缕空气都载满了关于三位新来知青的最新动态。 她从旁人的窃窃私语中捕捉到,那三位来自城市的青年知识分子,竟然全部栖身于孙有芳那略显破旧却宽敞的屋檐下。 许家的老宅,静默地矗立在村子的一隅,恰有三间闲置的房间。 据说,孙有芳开出了一个在乡间堪称奢侈的条件——每位知青每月需支付三枚沉甸甸的银圆作为房租,外加每日供应的三餐。 这样的要求,在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知青们听来,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他们曾试图寻找其他住处,却发现整个村庄中,唯有孙有芳的家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便利。 在一番权衡之下,他们最终妥协,选择了共同承担。 “孙有芳啊孙有芳,这福气真是让人眼红得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