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景泰大帝第785章 徐鎋
等薛希链完美回答了朱祁钰的问题之后,王直等一众人便顺势告退了。</p>
朱祁钰则是收拾自己,换成了便服,准备出去转转,看看京师里来赶考的士子们,试图在这里面挖掘出一些人才。</p>
是的,朱祁钰其实已经有了目标,那就是徐溥。</p>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祖籍南直隶凤阳府临淮县,这位可是一个大神,比王越还好用的大神。</p>
历史上,徐溥今年会进士及第,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三年之后他就成为朱见深的东宫讲师,负责太子朱见深的教育工作,再过三年他便担任了会试同考官。</p>
天顺八年,徐溥因教导太子有功被升为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讲,不过之后十年里,徐溥升官比较慢,一直到十年之后徐溥守孝结束,才被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讲学士。</p>
直到成化十五年,徐溥升任礼部右侍郎,次年升任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正式步入朝廷重臣行列。</p>
弘治五年,当时的内阁首辅刘吉(就是如今被朱祁钰发配到倭国的那个)被罢官免职,徐溥继任首辅,与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辅助明孝宗治理朝政。</p>
弘治十一年,这一年徐溥已经七十一岁了,只比如今的政务院首理王直小一点,不过他可没有遇到朱祁钰这样的皇帝,而是遇到了成化帝和弘治帝这样的帝王,所以很悲剧,在刘吉被罢官免职的后面几年,朝政几乎都是由他和刘健二人扛着,繁重的朝政差点将二人压垮,直到李东阳入阁之后,内阁的事情才真正有人分担过去,不过这时候的徐溥身体已经垮了,不得不请求致仕,并于第二年在家乡去世,时年七十二岁。</p>
徐溥此人,可以说是弘治初期的核心功臣,在刘吉整日玩弄权术、刘健还未成长起来的时候,徐溥几乎一个人承担起了繁重的政务,一直到刘健完全成长起来、神童李东阳也成功入阁之后,徐溥才算是轻松一些。</p>
没有徐溥,就没有弘治三阁老,没有史书上的弘治中兴,弘治帝朱佑樘能够被称为一代明君,其基础实际上就是徐溥打下来的。</p>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能人,朱祁钰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必须要提前拿到手啊,顺便再看看有没有其他不被史书上记载过的人才。</p>
出宫微服私访已经是朱祁钰的保留节目了,王成等人都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p>
司礼监掌印王成淡定地为朱祁钰准备好一套极为昂贵但是低调无比的搭护,这玩意类似于后世的砍袖衣服,没有衣袖,免得朱祁钰太热,毕竟现在已经五月了,天气并不冷,而且还有点热,朱祁钰穿少点,也能凉快一些。</p>
东厂的舒良已经提前派人打探好了,徐溥就住在延陵会馆,徐溥是南直隶常州人,延陵是古邑名,就在常州府境内,现在叫武进县,不过这地方虽然叫武进,但是文风昌盛,是江南地区少数几个可以和江西吉安府比的府县,去年的探花王舆就是出身武进的,今年的徐鎋也是状元的有力争夺者,所以朱祁钰打算来这儿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挖掘到什么人才。</p>
延陵会馆在紫禁城的西边,是一幢二进的院落,青砖红瓦,很是静谧,是常州府来人必去的地方。</p>
朱祁钰穿着搭护,带着王成,慢悠悠的来到了延陵会馆大门口,结果刚想进去就被拦下了。</p>
门房讪笑着凑上来问道:“这位公子,您可是常州府来进京赶考的?若是赶考的话,那您请进,如果是行商,那请暂居它处,这段时间会馆只接待举人老爷。”</p>
这也是各地会馆的规矩,大比之前这段时间只接待考生,为的就是让考生们可以专心备考,不允许其他人打扰他们。</p>
这样做也很好理解,毕竟已经是举人了,有了为官的资格,当然要有点优待,如果哪位考生有幸中举,得了进士,那可就赚大了,面子上的荣光自不必说,官场上的照拂也是少不了的,毕竟虽然现在朱祁钰鼓励民间商贾行商,但是整体氛围还是要有官面上的照应,各地会馆由商贾们出资筹建,考生们吃住都不必花钱,回头中了进士做了官,遇到事情还是要出面回护一番的。</p>
朱祁钰也知道这种事情,但是他没兴趣去管,因为不管在哪个年代都会有官商勾结,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朝廷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理会。</p>
门房问话,朱祁钰却没有回答,而是由王成出面回答道:“这位小哥,我家少爷是京城人士,前来拜访徐举人。”</p>
“徐举人?哪位徐举人?”门房愣了一下,旋即问道。</p>
朱祁钰笑道:“这里还有其他姓徐的举人?”</p>
门房点点头,回答道:“自然有,除了我们武进的徐鎋徐老爷,还有一位是宜兴来的徐溥徐老爷也住在这里,不知这位少爷想要拜访哪位徐老爷?”</p>
“是徐溥。”王成在后面插话道。</p>
门房点点头,侧身让进二人,来到院中说道:“二位请稍等,小的去通禀一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