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景泰大帝第498章 占到便宜的杨善和内讧的安南使团
来到房间里,丁烈终于感觉到了一丝暖意,不再像方才一样冻得难受。</p>
双方坐定,互相寒暄了几句,杨善笑着问道:“二位来到我大明京师,不知是否有了安排,要从我大明买一些宝货回去呢?”</p>
“若是有的话,本官可以替二位安排一下,也免得二位贵客顶着寒风受苦了。”</p>
黎宜民立刻说道:“这是当然,外臣这一路过来,的确是看上了许多好东西,无奈廷上侯急着进京,这才没有采买,若是杨大人可以安排一下,那定是要好好感谢杨大人的。”</p>
“不知贵使打算采买什么东西呢?”杨善立刻问道。</p>
黎宜民立刻说出了一大堆货物名称,像是什么瓷器、漆器、蜀锦、珍玩,几乎应有尽有。</p>
杨善立刻用心记下,然后道:“这些东西都没有什么问题,回头本官就去找户部的陈尚书说一声,让他提前准备一些,贵使也可以挑选一下。”</p>
丁烈有些无语,怎么一上来就想要算计安南,这是还没算计够吗?不过他还是笑着说道:“这倒不必了,外臣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向大明求和的,采买之事可以等到和谈之后再说。”</p>
杨善看了一眼头发胡子花白的丁烈,又看了非常年轻又满脸不满的黎宜民,心里明白了几分,出声说道:“这是肯定的,和谈的事情肯定要先做,不过本官还是可以和陈尚书提前说一声,反正和谈之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谈成的,闲来无事的时候还是可以采买一些宝货的嘛!”</p>
“正是,正是。”黎宜民连忙说道:“即便是成功讲和,签订了合约,国书送回去用印也是需要时日的,那会儿肯定没什么事情,咱们就可以去采买一个宝货了嘛!”</p>
杨善却是摇摇头,道:“不必,和谈之事最近几日是谈不了的,刚好可以趁着这几日看一看,先采买一些,回头有什么不满意的,再交由户部去帮你们弄,毕竟他们准备宝货也是需要时日的。”</p>
黎宜民立刻兴奋起来,连连点头。</p>
丁烈却是皱眉问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安南每时每刻都有损失,贵国的将士们也都鏖战许久,思乡心切,连过年都没能回去,不知大人是否可以明示,大明为何不早些开启和谈之事呢?”</p>
杨善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愁容,回答道:“不瞒贵使,前些日子黄河决口了,我大明多地受灾,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朝廷害怕他们生出乱子,最近正在忙着解决这件事情,实在没心思去管什么和谈之事啊!”</p>
“原来如此,是外臣莽撞了。”丁烈露出一丝歉意,连忙道歉。</p>
杨善摆摆手,道:“无妨,此事又不是你们安南所为,乃是封冻的黄河解冻,冻裂了堤坝,这才导致黄河决口的,属于天灾,并非人祸。”</p>
这是什么意思?丁烈立刻感觉杨善这是在暗示自己,黄河决口是天灾不是人祸,那安南北方的战事就是人祸而非天灾了?</p>
不过丁烈绝不会接这个话茬,而是微笑着问道:“既然如此,那大明皇帝陛下何时能抽出时间接见我等呢?”</p>
杨善叹了口气,道:“等着吧,什么时候救灾赈济之事安排下去了,什么时候陛下才能有时间接见外使,不只你们,就连蒙古大汗也先的使臣也等着接见呢,比你们多等了十多天了。”</p>
“好吧。”丁烈点点头。</p>
黎宜民却是不想等太久,出声问道:“杨大人,救灾赈济不就是安排人调拨粮食,择地安置下来不就好了吗?为何贵国皇帝陛下会这么忙?难道你们大明救灾赈济和我安南有所不同?”</p>
杨善点点头,郑重道:“当然不同,贵国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一件单衣便可过冬,赈济起来自然简单,但是我大明却远没有贵国那么轻松了。”</p>
“哪里困难?”黎宜民出声问道。</p>
他的确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他们安南救灾就没有这么麻烦,怎么到了大明就会非常困难了呢?</p>
杨善露出一脸愁容,忧心如焚地道:“贵使有所不知,如今我大明受灾的是河南,自古便是人口稠密之地,大一些的村子就有上千口人,不少县城的人口会过十万,所以黄河一决口,淹没了田地,这就意味着在黄河退去之前,他们的田地是没办法种植粮食的,没有粮食,自然就没有饭吃,朝廷不希望他们死,只能赈济,贵使可以想想,这数十万张嘴,朝廷需要供养他们整整一年,这得需要多少粮食?我大明朝廷就那么多田地,每年就能产那么多粮食,这些百姓受灾,他们原本可以产出的粮食没有了,又要吃掉原本就要消耗的粮食,这些粮食从哪里来?”</p>
“贵使一路北上,也是经过了东昌府和兖州府的,那里紧邻河南,有多冷相信贵使已经感受到了。在这种天气里,那些灾民没有衣服,没有粮食,甚至没有躲避寒风之处,就在咱们说话的这点时间里,估计已经有人因此冻饿而亡了,我大明天子心怀仁慈,怎能看得如此景象,只能一门心思投入到救灾之中,哪里还有心思关注与安南的和谈呢?”</p>
</p>
“还有”</p>
杨善刚要继续说下去,黎宜民立刻打断道:“杨大人,外臣不知贵国灾情如此严重,贵国皇帝陛下如此仁德,外臣怎能看他如此忧心。”</p>
“这样吧,外臣立刻就给安南去封信,从安南调拨十万石粮食,协助贵国陛下救灾,不知贵国可愿接受?”</p>
杨善没想到这个黎宜民居然如此上道,一下子拿出了十万石粮食,却还是为难道:“贵使,这不太好吧,我大明和安南还处于敌对状态,和谈还没有开始,怎能收下贵使的粮食呢?”</p>
黎宜民立刻道:“这个无妨,杨大人可以禀告大明皇帝,就说这只是我谅山王的一点心意,希望大明皇帝陛下不要太过忧心,与和谈无关,我安南也不会在和谈上拿这事儿说话的。”</p>
“那就多谢贵使了。”杨善立刻将这件事情敲定下来。</p>
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就能白得十万石粮食,这种好事他怎能轻易放过。</p>
“谅山王!”丁烈在一旁喝止道。</p>
他原本以为黎宜民拿出十万石粮食是为了让和谈早些进行,顺便在和谈之前先取得一些优势,没想到这家伙居然会这么说,这不是自己放弃了价值整整十万石粮食的优势吗?</p>
那个大明鸿胪寺卿杨善也真是的,你拿了好处就得了呗,一点代价都不愿意付出,哪里有这么办事的!</p>
怪不得阮弘裕说要小心提防大明的这个鸿胪寺卿呢,刚才还在诉苦,转眼间便被他敲去了十万石粮食,就连丁烈自己都没反应过来,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他啊。</p>
黎宜民被丁烈的反应吓了一跳,转头看向丁烈问道:“廷上侯,怎么了?”</p>
丁烈却没有搭理他,而是对着杨善说道:“杨大人,谅山王年轻不懂事,还请杨大人不要当真。”</p>
杨善做出一副疑惑的表情,问道:“谅山王不是贵国正使吗?”</p>
丁烈顿时哑口无言。</p>
虽然临走之前,阮太后将使团里的事情尽数交给了丁烈,但是这种事情怎能张扬,黎宜民又是正儿八经的宗室子弟,所以使团的正使还是黎宜民,表面上有权力拍板的还是他,否则最后的黑锅怎么能扣到他的头上呢?如果正使是他丁烈,那背黑锅岂不是他丁烈了?这事儿他可不能干。</p>
黎宜民被杨善一提醒,也是立刻说道:“是啊,本王才是正使,廷上侯就不要胡乱插手此事了。”</p>
丁烈这会儿反应了过来,急中生智道:“殿下,您是正使没错,但是朝廷这次派你我过来,只是负责求和之事,并没有其他权力,殿下此举已经越权了。”</p>
这个丁烈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自己,黎宜民感觉很没有面子,脸色一黑,没好气地道:“那好,此事就不必通过朝廷了,这十万石粮食全都从本王的封地出便是,这只是本王与大明皇帝的私交,与朝廷无关,这样可以了吧!”</p>
“好了,好了,二位贵使就不要再吵了,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一直坐在旁边看戏的杨善这时候突然插话道。</p>
丁烈无语。</p>
他现在愈发烦这个杨善了,刚才自己劝阻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话,结果黎宜民刚说完,你就出来劝阻,这不就是明目张胆地拉偏架吗?</p>
还这点小事!什么小事能价值十万石粮食,价值十万石粮食的事情那能是小事儿吗?</p>
不过丁烈他还不敢不给杨善面子,因为阮弘裕和他说过,这个杨善对于他们安南极为重要,是除了大明皇帝之外最重要的那个人,此次求和,杨善的意见至关重要,因为他身为鸿胪寺卿,负责的就是大明的外事,皇帝在做决定之前都要考虑他的意见,对安南和战,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p>
他说和,那八成就能和。</p>
他说战,那九成还要继续打下去。</p>
面对这样的人,丁烈哪里还敢反驳,他是来求和的,不是来得罪大明的,尤其是大明外事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杨善笑着为他介绍,这道菜叫镶银芽,乃是一道宫廷御菜,先将豆芽掏空,然后将肉糜塞进去,之后再进行烹饪,所以才能肥而不腻,将豆芽的脆爽与肉糜的香气混合到一起,光是将肉糜塞进豆芽之中,就需要整整两个时辰,制作起来很是不易。</p>
然后又指着另一道菜介绍道,那道菜叫水晶肴肉,乃是南直隶镇江府的一道名菜,当初镇江的一家小店误将硝当做盐来腌制几块肉,隔了几日才发现那几块肉并没有坏,却是变得硬结而香,色泽红润,店家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后捞出,加葱、姜、花椒、茴香、桂皮用大火焖煮,本欲以此解除毒性和异味,不料葱煮半个时辰后,却出现了一股异常的香味,入口一尝,滋味鲜美,毫无异味,从此以后,该店主就用此方法制作“硝肉”,前来品尝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不久就闻名镇江府了。</p>
杨善继续讲解桌子上的菜品,几乎每一道菜都说了一盏茶的功夫,每一道菜都是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内含天地,繁复异常,听得黎宜民和丁烈连连点头,黎宜民不由得感叹道:“大明的确是地大物博啊,这么多菜品,居然每一道都如此巧妙,实在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