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第142章 德被苍生天下归仁
当陈潇完成经义的最后一笔时,窗外的太阳已经高悬天际。 他缓缓放下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感受着那一丝轻松的感觉。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咕噜……\" 他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仿佛在提醒他该吃饭了。 恰巧此刻,几个官差提着木桶,迈着沉重的步伐,脚步声在号舍外回荡。 他们正忙碌地为考生们分发饭菜。 每个考生面前都被放上了一份相同的餐食。 两个拳头大小的馒头,还有一碗看起来像是大杂烩的汤。 里面既有蔬菜又有肉。 陈潇看着眼前的这场\"盛宴\",嘴角微微扬起,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坛子。 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 顿时,一股霸道而咸香的特殊味道刹那间弥漫开来。 陈潇熟练地撕开馒头,将其浸入那红彤彤的辣椒酱中,然后猛地咬下一口。 顿时,辣味与麦香交织在一起,让人满口生津。 偶尔,他还会轻轻抿上一口汤,那种独特的滋味,竟然也别具一番风味。 突然,他听到旁边传来一声低语, “这味道……也太香了吧!” 陈潇:“……” 都怪自己耳力惊人到变态的地步,竟然听到了周围各种吞口水的声音和低喃声。 “这香味哪里来的,也太诱人了!” 一个考生实在忍受不住内心的煎熬,终于还是没忍住小声嘀咕起来。 也有人心中暗自抱怨,到底是谁这么“缺德”,惹得他们心痒难耐,却又无可奈何。 吃完饭后,陈潇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见官差已经将碗碟一一收走。 他便又一次沉浸在考试里,没多久就做到了试贴诗这题。 这道题的题目大概意思是以“德被苍生,天下归仁。”为主,依循“仁者无敌”之念,作一七言律诗。 诗中当体现“古贤王”之德及“仁政”之思,还得有“以德化民”之深义。 陈潇:“……” 看到这诗的题目,他可以预想到,以后会试的题目得多难了! 他沉下心来开始思考,一一分析这道题的意思。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弄清楚了题目的含义。 “德被苍生”就是说君主品德高尚,恩泽所有百姓; “天下归仁”呢,也就是儒家的理想,全世界都因为仁爱变得和谐。 “仁者无敌”是《孟子》里的说法,真正仁慈的人是不会有敌人的,因为他的仁爱能感化所有人。 “古贤王之德”应该是《尚书》里记载的古代贤明君王的德行典范吧。 仁政还是《孟子》里的思想,用德行来教化民众! 简单来说,就是要写一首体现儒家仁政和古代圣王之德的思想,并且带有深刻道德教育意义的七言律诗。 想罢,他微微一笑,似乎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胸有成竹。 拿起笔就开始在草稿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首诗。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知道,好的诗是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推敲的。 于是,他经过长时间的斟酌,终于改成令他满意的诗句,并将它们誊抄在答题纸上。 “山川草木沐恩深,德雨润物细无声。 仁心播撒九洲内,天涯何处不春风。 月华如练照幽谷,清泉涓涓洗尘心。 海晏河清歌盛世,天下归仁共此时。” 待诗作完成,他抬头望向窗外,发现天色已渐渐暗淡下来。 心中不禁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他决定就此搁笔,剩下的策论题留待明日再做。 于是他站起身来,在狭小的号舍里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准备小小的活动一下。 吃完晚膳之后,夜色逐渐深沉,陈潇索性直接和衣躺下。 闭上眼睛开始养精蓄锐,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心中暗自思忖道: “距离考试还有两日之久呢!写一篇策论所需时间绰绰有余。” 而坐在陈潇对面的考生名叫孙汕,已过知命之年。 其两鬓已然生出白发,那双眼眸之中更是藏匿着饱经岁月洗礼后的沧桑感。 想当年,他可是南宁府上颇负盛名的才子啊! 年仅十八岁便一举考取了秀才功名。 只可惜自此之后,尽管他屡次参加乡试,但却每每名落孙山。 无奈之下,他只好辗转各地,以教书育人谋生路。 可深藏于内心深处对于仕途的渴求,却始终未曾磨灭。 此番前来参加乡试,恐怕将会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尝试了吧! 倘若这次仍然未能高中,那么日后便只能一心一意地去栽培自家后辈了。 看着早已安然入眠的陈潇,孙汕一时间心潮翻涌、百感交集。 其中既有对年轻一代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艳羡之情。 又包含着对自身这份执拗坚持的深深慨叹。 于是乎,他忍不住低声叹息道: “唉!又是一个虚度光阴之人呐,着实可惜了如此青春年华哟。” 然而,此刻的陈潇早就沉浸于梦乡之中,对外界所发生之事一概不知。 即便他真的听闻了这些话,大概率也只会一笑置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