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兴隆沟(1/1)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第1514章 兴隆沟

“这里叫什么地方”崇祯指着脚下问道。 周遇吉立刻答道:“陛下这里叫兴隆沟。” 周遇吉作为一个将领无疑是合格的。他对这一代的地形和名称都能背出来。周遇吉是认真做了功课的。 这里就是一个大坑,四面都是山,中间一块大型盆地。南方的出口是喇嘛口。北方的出口是元宝山。东边的出口是宁城。 这里是出了长城,唯一的一块,可以摆开两军阵势,大干一场的地方。 双方超过四十万人打群架,没有一块宽绰的地方是不行的。 “好,兴龙,好名字。这里将是我大明中兴之地。”崇祯的面色因为激动而有些潮红。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上阵。他迫切的想证明自己的武略。所以他十分在意彩头之类的东西。 这里是一座不到百米的石头小山。是盆地中部的一个制高点。崇祯突然动手,抢占了这里。御营驻扎在山上。而车营则把整座小山围了起来。 因为崇祯这两年恶补的兵书战策都讲了,这种地形的重要性。 张疙瘩骑在一匹顿河马上,拿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四处看了看。然后直摇头。他直接下令,民夫团集体出动。去五里外的老哈河采冰。 张疙瘩不是京营的系统,他也根本不甩京营的这些勋贵的军官。兴禾团练兵,是杨凡的私兵。他们之所以来就是保护皇帝的。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也不接受任何人的指挥。 民夫团的团长是老家丁出身的余友明,他是当年乱石滩一战,负伤退役的。后来转到地方备役处任处长。 他只有一条胳膊,左臂在战争中截肢了。 这一次出来,因为是保护皇帝,杨凡很重视,所以他亲自带队出来。 余友明骑在一匹青马上,大声呼喝着,带着三十辆大篷车,一百五十人,就来到了营门。 守备杨霖负责看守大门。看到一队穿着百姓衣服的民夫,赶着马车要出营。赶紧出来阻止。 “大营已经关门,没有陛下的旨意,不得随意出入。” “我们不是官兵,是定远侯的佃户,我们奉命去老哈河里采冰。我们负责御营的伙食,山上没有水源,陛下和各位大人、将军们总要用水吧。还请大人行个方便。” 余友明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袋子,扔给了杨霖。 杨霖接过来,掂了掂,哗哗作响。显然里边都是银币。这种杨家的银币是非常受欢迎的。杨霖也不例外。 这是合理的要求,大家都是办差,彼此行个方便。 他眼珠转了转。说道:“早去,早回。不要惹事。” “还有,你们要是碰上了建奴,我是不是会发兵救你们的。” 余友明哈哈笑道:“大人自请放心,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一行人就此出了大营,一路烟尘滚滚的,赶着马车向着东方五里外的老哈河而去。 此时正是清晨,双方近四十万军队都目光灼灼的看着。一支都是百姓装束的队伍,旁若无人的奔驰在冬季的荒原上。 八旗和蒙古人都看傻了,这是什么人啊。居然敢在双方大军的夹缝里如此胆大妄为。 皇太极目光炯炯的看着这只嚣张的队伍。转头对李有芳问道:“这些是什么人。” 李永芳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插在车上的旗帜,说道:“这是定远侯的家丁和家奴。他们的旗帜是民兵团的旗帜,我在去年哈拉沁看见过。那个独臂人,是定远侯手下的备役处处长余友明。” 皇太极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人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是坐在车辕上,一副睥睨天下豪强的气势。犹如一只饿狼一般的目光四处逡巡。 这两年来,定远侯的名字已经不是如雷贯耳了,他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他并没有和定远侯的人照过面。八旗里和定远侯照过面的都没有回来。以至于八旗对定远侯产生了畏惧心理。 正蓝旗算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了。至今三贝勒莽古尔泰和七贝勒阿巴泰生死不知。被俘虏的三千多人也没有任何消息。 这一次的损失太大了,已经让八旗伤筋动骨了。 皇太极一直试图让李永芳找机会,和定远侯的人搭上关系。他打算花钱把这些还活着的正蓝旗旗丁赎回来。毕竟现在辽东不缺钱,缺的是物资。 可是,李有芳的儿子办事不利,把事情办砸了。 他想和人家掰一掰,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事情砸了,还被人家半夜把刘兴祚的家眷给劫走了。 这些人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农民。 可是他们的腰杆挺得笔直,举手投足比军人还军人。这个时代不论八旗还是明军,其实都很散漫,没有太多的军人气质。 “那些车就是传说中的四轮马车吗。”皇太极有些羡慕的问道。 “大汗,就是四轮马车。”李有芳肯定的答道。“这种车只有定远伯有。” 皇太极目光闪动,盯着这些马车看。这些马车由两匹雄壮的夏尔马拖曳。因为一般的马拉不动七吨载重的大篷车。 这些雄壮的挽马肩高达到了一米九。建奴最好的战马和夏尔马一比就是驴子。一匹马就能拖曳五吨的重量。 皇太极此时,看看自己胯下的战马,再看看拉车的夏尔马,忽然有些郁闷。 “大汗,那些马,也是定远候独有的,没人知道是哪里来的。听说是从海上运来的,应该是海外之物。” 皇太极问道:“为什么他们的马车是四个轮子的,怎么转向呢。” 皇太极所认知的马车都是双轮的,用车辕夹在马匹的后背上。马匹既要承担一定的车上货物的载重,同时,还要承担向前拖曳的力量。所以,双轮的运货马车,马的负担是非常重的。 这也导致了,这种马车载重有很大的限制。因为马的脊柱有承载极限。而四轮马车则不同。货物的重量完全由四个车轮承担。马匹只是负责拖曳。这极大降低了马匹的负担。提高了速度和行程。 大明和建奴之所以不搞四轮马车,原因很多。 一个是道路和桥梁太烂。太重的马车行走困难。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问题,没有发明可靠的转向架,导致马车转向困难。还有就是,缺少重型挽马用来拖曳。载重上来了,马匹也是问题,拉不动还不是白费。 李永芳眼珠转了转,问道:“大汗,用不用我派人把这支马车队截下来。” 皇太极摇了摇头,说道:“不急,先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