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夜第2章 盗窃杀人案34-等待结果
江淮和张芷沐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不肯放弃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 他们汇总了各自收集到的信息,虽然大部分都是些日常琐碎,但偶尔也能发现几条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可能暗藏玄机的线索。 比如,有位邻居家的孩子提到,前几天晚上似乎见到有人影在刘明月家附近徘徊,但由于天黑,未能看清对方的面容; 还有一位老人回忆起,最近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争吵声,但因为年纪大了,没能确定声音的来源。 江淮和张芷沐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对即将揭开谜团的期待。 他们知道,这些零星的线索就像拼图碎片,虽小,却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还原出事件的全貌。 “今晚的收获不小,虽然都是些间接信息,但足以给我们指引方向。”江淮沉声道,声音里夹杂着一丝沙哑,却依然充满力量。 张芷沐点点头,眼中同样有着不屈的光芒,“是啊,至少我们知道不是完全没有头绪。 明天一早,我们就把这些情况收集起来,加快dna比对进度,同时根据这些线索扩大搜索范围。那些凶手,休想逍遥法外。” 许昭阳和黄昊结束了在案发现场的细致勘查,步履沉重地踏上归途,心中挂念着即刻就要在局里召开的紧急会议。 夜色已深,他们深知,每一次案件的侦破都是与时间的赛跑,而小伦那里对比工作的进展,无疑是这场竞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知道小伦那边情况怎么样了。”许昭阳的声音里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沙哑。 坐在副驾驶的周言闻言,迅速拿起手机,简短沟通后向众人汇报:“我刚联系过小伦,他说还在进行dna的比对工作,一旦有结果,会立即通知我们。” “那好,回局里!”许昭阳下达了指令,语气坚定而迫切。 警车发动,载着满身疲惫却心怀使命的他们,穿越寂静的夜,向着公安局疾驰而去。 车内,除了紧握方向盘、眼神专注的黄昊,其余人几乎都抵挡不住连日奔波的辛劳,纷纷低垂着头,试图在这片刻的行进中抓紧时间小憩,为接下来可能的持久战蓄力。 许昭阳环视一周,注意到身边尽是战友疲惫的身影,不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有几分心疼。 江淮见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以一种几乎是耳语的音量说:“闭目养神吧,待会儿会议上还得靠你主持大局呢!” 他微微点头,决定暂时放下心头的千丝万缕,闭上双眼,尝试在这短暂的旅途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与恢复。 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而他,必须以最佳状态迎接每一个挑战。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洒在警队的大楼前,给这栋肃穆的建筑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一行人拖着疲惫却坚定的步伐走进警局,夜以继日的付出,只为早日将连续作案的匪徒绳之以法。 会议室里,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息,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的紧急会议,将是决定性的一环。 许昭阳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虽略显沙哑,却充满了力量:“同志们,经过连日的努力,我们已经逐步揭开了匪徒的面纱。 据目前掌握的信息,犯罪团伙大约由4至5人组成,领头的是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 更关键的是,我们已成功提取到一名犯罪嫌疑人的dna样本,正在进行比对,一旦结果确认,就能大大缩小搜捕范围。”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给在座的每一位同事注入了新的动力。 紧接着,张芷沐站起身,用她冷静而敏锐的分析,继续细化策略:“从近期案件的频发来看,匪徒们的行动愈发猖獗,这也意味着他们留下的线索越来越明显。 他们似乎偏好在周边乡村地区活动,为了不让他们有丝毫喘息的机会,我建议立即启动跨部门合作机制,联合周边派出所、巡逻队以及各村的保卫组织,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 同时,鼓励民众自发参与巡查,一旦发现任何可疑人物或行为,立即报告,我们要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随着讨论的深入,会议室内的氛围逐渐热烈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与决心。 窗外,晨光渐盛,仿佛预示着正义终将驱散黑暗,而他们,正是那道最耀眼的光芒。 会议终于落下帷幕,许昭阳本想即刻动身前往潼关县,继续追踪案件线索,但他的步伐被江淮有力的手轻轻拦住。 “昭阳,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你一整晚都没合眼,这时候开车实在太危险了。”江淮的声音中满是关心与劝阻,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对许昭阳健康的深切担忧。 一旁的黄昊也连忙附和:“是啊,许处,你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现在我们只能等待小伦那边的比对结果,不妨先休息一下。 等有了确切的消息,我们再全速出击,这样效率更高,也更安全。” 面对同事们真诚的关怀与合理的建议,许昭阳心中的那份固执渐渐软化。 他环视四周,看到了每一张因连日劳累而略显憔悴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温暖而又复杂的情绪。 最终,他点了点头,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好吧,那就先休息,等小伦传来消息,我们再做下一步部署。大家辛苦了,短暂休息后,我们还要继续战斗。” 说完,许昭阳带领众人走向休息室,虽然心中焦急万分,但他明白,只有保证团队成员的健康与安全,才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在这一刻,休息不仅是身体的需求,更是为了更长远的战斗所做的必要准备。 窗外,阳光正好,仿佛在告诉他们,无论黑夜多么漫长,光明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