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张家父子的阴狠诡计(1/1)

作者:林桐

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第191章 张家父子的阴狠诡计

当大宗师大叔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赵麟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 林叔出面做媒,简直再好不过了。 要知道他那位便宜的岳丈大人,可是极为看重声誉的。 现在,有一个二甲翰林院的大宗师来做媒,那绝对能让苏家脸上有光。 同时,也减轻了他们心中的那份不甘。 今天,汴州城也只是传他与苏家大小姐的结亲的事,至于“平妻”之事,则还没有传出去。 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 在赵麟胡思乱想之时,大宗师大叔却又道:“这几日,你小心一些。” “小心?” 赵麟疑惑问道。 他在汴州城的仇人,其实并不多。 而且,那些仇人都已一个个倒霉透顶了,要么是在王陵服苦役,要么是名声毁尽,不敢再出门丢人现眼。 “你与苏家结亲,可是让不少人羡慕嫉妒的。”林世海笑着道:“那些士子也就算了,不过有些人,却是记恨在心的。” 赵麟似乎想起了什么,而后询问道:“林叔,您说的是……靖王府的人?” “是的。此事云林兄也告诉我了。靖王府的人,相信应该又快到了。”林世海眼神中,掩饰不住的忧虑:“还有那个翟进,也小心他。此人虽是学问不错,可却不是什么君子。” 赵麟没想到,这短短的几日功夫,自己竟比朱二的处境,还要麻烦。 不过,他向来心都足够的大。 此时哪怕听说了这些麻烦事,也不甚在意。 从踏上朱二那条“贼船”上后,他的心境便发生了一些的改变。 确切的说,对于这些事,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也不用太过担心,俗话说的好,强龙难压地头蛇。汴州城,终归是魏王殿下的藩地。”林世海又宽慰他道:“再者,还有我呢。” 赵麟听了之后,心中甚是感动非常。 他其实也早就把这位大宗师大叔当成了至亲长辈一样看待了。 除了疯道人师父外,他是第二个如此关怀,把自己当成子侄看待的敦厚长者。 赵麟又更换了几本书,便匆匆出了学政院。 正如林叔所言,他得赶紧回去准备聘礼。 只不过,苏家终归是中原首富,这聘礼又该准备多少,实在令人纠结。 回到家中后,他立即找到了老太太、二嫂,与她们商议起了聘礼之事。 按照她们所言,以家中的库存礼品,便足够了。 哪怕是中原首富家的大小姐,那些礼品也不算辱没了。 “老三,你若不放心的话,其实可以为那位苏家大小姐,写上一首诗,画上一幅画。” 二嫂张妍这时出主意道。 按照她的说法,自家老三的书画,市场上已经高到一种很离谱的价格。 更遑论,还是首墨呢,其价值更是难以想象。 赵麟寻思一想,二嫂张妍这个主意倒也不错。 那苏家父女,都是极为喜欢这些的。 自己便为他们各写一首诗词即可,放到聘礼中,算是压箱的礼物了。 如此一来,这些聘礼,也算是极为丰厚了,无论是谁,都说不出什么了。 赵麟雷厉风行,说做便做,立即开始了准备。 在他为苏家准备聘礼之时,一双黑爪,已悄然伸向了赵家。 按照张坊、张泽父子的报复计划,他们首先便从赵麟的身边人下手。 而这小子的身边人,不查不知道,一查直接吓了矮胖的张泽一跳。 英国公府的张茂,他敢下手吗? 祁府的祁谦,他也不敢。 至于魏王朱麒,就算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排除了一番之后,张泽发现,唯有那小子的一个兄长可以下手。 根据他的调查,那小子的兄长,似乎在城中心,临近汴河的区域,开了一家医馆。 而且,昨日才正式开业。 张泽摸着他那光滑的额头,细眯眼一转,立即想到了一个诡计。 要知道他怎么说,也曾在一个县城做过十多年的典史,栽赃陷害人,那是他的看家本领。 对于这种事,简直是手到擒来,再擅长不过了。 张泽想到了这个诡计之后,便向刚从行苑回到府上的老头子,说出了这个计策。 而张氏家主张坊,听完之后,捋了捋胡须道:“这倒是可行,你放心做吧。钦差大人说了,一切由他做后盾。” 矮胖的中年男张泽,听到这,便更为兴奋了。 “桀桀……那儿子这就去了。此次定要为韬儿报仇血恨,让整个汴州城的人知道,我张家不是好惹的。” 中心城区,紧邻汴河的济世堂,才刚开业两天。 此次跟随而来府城的人,倒也不少。 三个坐馆医师,来了两个,医工、学徒,也来了十之五六。 济世堂的人,虽少了一部分,不过因为刚开业的缘故,再加上济世堂的名声不显,所以,医馆倒也不忙。 大部分的人,都在收拾东西。 前来就医的人,实在不多。 这时,一个半大的少年做完事之后,看着街道上的行人,叹了口气。 “大壮表叔,这府城好是好,可就是没人来看病,闲得发慌。” 黄大壮忙完手中的活,看着那半大少年道:“小树,你若是做完活了,就去背背汤之歌那些基础的医书。” “你若再这般絮叨,你二叔若是看到,定会用鞭子抽你的。” 半大少年赵小树,听到堂叔的名号,缩了缩脖子,嘿嘿一笑:“好,我这就去背会书。” 他刚走后,其他的医工、学徒,也是感叹道:“唉,在裕镇忙的团团转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轻松一些,不那么忙。现在好了, 这才闲一天,就开始心里发慌了。也不来几个病人,让我们忙起来。” 这时,那个坐馆的老医师,笑道:“呵呵,府城卧虎藏龙,名医何其的多,想要在这里打出咱济世堂的名号,首先是耐得住寂寞。” “对,还是您老说的对。”学徒、医工们笑着应道。 而就在这时,街上来了个一个蓬头垢面,尖嘴猴腮之人,而他的背上,则是背着一个病恹恹的老者。 “大夫在吗?快,给我爹看看病。” 济世堂的医工,见有生意,不,是病人上门,立即迎了上来,并且帮忙抬着那病恹恹的老者,进了医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