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第103章 名人雅士齐聚“三绝”嫉贤妒能
学政院,角落处。 “赵兄,今年院试,蔡氏学堂可是上榜不少人啊。”田瑞笑着恭贺道。 “上榜不少人?”赵麟一愣,昨天他虽去贡院了,却没有亲自去看榜。 对蔡氏族学中榜几人,不甚清楚。 “田兄可知有几人中榜?” “算上你的话,有四人吧。反正此次你们裕镇蔡氏学堂,今年因你再次兴盛了。” “四个人上榜?哈哈,这下蔡师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赵麟不知道的是,当院试放榜之后,不但蔡氏学堂得以扬眉吐气,他们祁县那位县尊大人,也是振奋不已。 要知道他们祁县,可是足足有二十一年没有出现过院试榜首了。 而今,他才上任数月,就出了院试榜首,你说这对他来说是什么运气? 省府汴城,学风浓厚,雅士名家云集,以至于大多时候,院试榜首基本都是出自省府的童生。 其他县休想染指一二。 而今年,来自祁县蔡氏学堂的赵麟,一举夺下院试案首,不但为祁县争了光,更是让沉寂多年的蔡氏族学重新兴起。 “这次大宗师,也邀请了咱们县尊,以及蔡举人参加此次宴席。” 田瑞把所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透露了出来。 赵麟不禁感慨,自己还真是消息闭塞了,对于这些情况竟是一无所知。 “赵兄不知这些小事,应该是昨天陪伴家人吧。”田瑞笑容中带着羡慕。 “是啊,昨天看完榜,就一直陪着家人。”赵麟猛然间又想起了什么,而后笑道:“田兄,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来我家一趟吧。你在相国寺送给我祖母、二嫂几幅画后,我祖母一直念叨着此事。” 说实在的,在祁县那些普通百姓的眼中,“田孝廉”的孝名,可比他这个“文曲星”的名气还要大。 “哈哈,些许小事罢了。”田瑞摆了摆手,又惊诧道:“赵兄在府城买房子了?” “哈哈,买了。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宴会结束,你就随我一同回去。” 赵麟再次发出了邀请。 田瑞见他诚意十足,只得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等宴会结束,去看看你的新宅院。” 同时,也暗自感叹,不愧是书画双绝的文曲星,才十六七岁,就能在府城买下一座宅子。 反观他已弱冠之年,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学政院,大厅内。 来自苏府的奴仆,婢女,穿梭其中,布置宴会的场地。 此次宴席的宾客,近二百人之多。 所以无论花销,还是所需的侍女,都是极多的。 好在有苏方正这位中原首富的支助,才能顺利举办。 否则,就算林世海再如何廉洁,也不得不向各县征派银两。 府城的名流雅士,均已到齐。 大厅内,不少人围在两个人跟前客套着。 毫无疑问,在大宗师,府尊大人未到之前,这两人无疑是名望地位最高者。 一个是“三绝”之一的司马中;另一个则是世代皇商、中原首富、拥有三品谏议大夫头衔的苏方正。 “苏兄,听说您漱芳斋新进了一幅汤尹的字画,我可是仰慕的紧啊。” “哈哈,司马兄,这次你说晚了,大宗师已经赢下了那幅画。不过,在跃龙门诗会上,还会展出那幅画。” 苏方正说着,又看向其他名流雅士:“到展出之时,诸位若有雅兴,倒是可以填补上那题跋一句尾诗。大宗师说了,谁若比他补上的好,那幅汤子畏的画作就归他。” 其他名人雅士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这可是极为难得的机会。 近两年,江南,真的很亮眼。” 蔡举人听后,神色中洋溢着骄傲:“那小子确实进步很快。那几篇文章我看了,都非常出色。至于他出版文集之事,我倒还未听他说起。” 谁知,就在这时,一旁的“画绝”司马中,冷然一笑:“呵呵,真是天朝之大,无奇不有。专门文集?我大周立国一百余年,还未曾听过稚子出文集。” 一旁“四秀”之一的王逢,也跟着笑道:“岂止是我大周,恐怕就是历朝历代,都未曾有过此事。” 刘县尊一听他们的语气,顿时露出愠色。 这二人也算是中原知名的文人雅士了,竟是如此的嫉贤妒能,真是长见识了。 蔡举人本就与他们有罅隙,此时见他们师徒寻衅,当然不会惯着他们。 “呵呵,我大周太祖皇帝,揭竿而起,率领诸公驱除鞑虏之时,也有目光短浅之徒,以门第,出身来攻讦太祖,言古之以来,从未有低贱之人能一统山河。” “结果呢?太祖皇帝以他丰功伟业,向世人证明,谁才是真龙天子,谁才是低贱之人。” 司马中、王逢师徒脸色顿时铁青,因为这段话在《圣言祖训》中确实有记载。 同时,也激励着不少心怀理想壮志之人。 用《圣言祖训》中的话来反驳人,一向是很有力量的,很少有人敢据理力争。 这次也是一样。 王逢脸色铁青通红,极为愤怒,却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不过,那司马中终究是老狐狸,心思机敏的他,立即抓住蔡举人话语中漏洞:“哼,赵麟黄口小儿,岂能与我大周太祖皇帝相提并论?蔡襄之,你拿他来和太祖皇帝对比,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