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求贤令(1/2)

作者:无益无益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第138章 求贤令

范仲淹是益州蜀郡临邛县人氏。范仲淹这一世和后世差不多,都是幼年丧夫,家境贫寒靠着母亲将自己拉扯长大。虽然自幼苦读,一肚子才华和抱负,但苦于自己只是贫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家世,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就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由于连土地都没有,便只能和母亲一起编织些草篮售卖相依为命……</p>

观东西汉两朝,选官制度一直就是察举制。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举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皆是大户人家的有才子弟,因为是让同乡选举,肯定就会有猫腻,越有权有势的人家后代子弟被选举的机会就越大。简单来说,到了东汉末年,所推举的人才都是由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p>

像范仲淹这种有真才实学,但孤儿寡母,无亲无友,又怎能被人举荐施展抱负?早年益州还是刘焉统治时期,范仲淹母亲变卖了所有家产,为儿子凑了些银两,让他带着来到成都打点下关系,看看能否被有权势的人举荐给刘焉。范仲淹来到成都费尽心思才找到了当时的益州别驾张松,可无奈的是,范母变卖家产辛苦凑齐的一些银两根本入不得张松法眼,直接将这事给忘了。范仲淹久等无果,只能无奈回到家中,从此心灰意冷,再也不愿出仕,只想陪着母亲。</p>

又过了几年,张鲁打了过来,占领了益州。乡间皆传张鲁宅心仁厚,爱民如子,大将军张富雄才伟略,礼贤下士。范母便想让儿子再去试一试,范仲淹本不想再仕,但是个大孝子,不想让母亲失望,便再次来到成都……</p>

张富静坐在前,静听着范仲淹说着。余光扫去,发现范仲淹的衣服破旧,还多是补丁,这寒冬腊月的天气,好像只穿了一件单衣一样,薄薄的一层裹在身上,估摸着衣服里面连棉絮都没有。张富忍不住有些心疼,悄悄吩咐下人取了一件裘衣,给范仲淹披上。范仲淹昂首挺胸立于台下,不卑不亢的讲述了自己的事迹。看到张富派人递来的厚衣物,眼里的感恩是藏不住的。深深拜谢道:“多谢世子厚爱!”</p>

张富道:“这世道浑浊不堪,灵帝之时还有卖官卖爵等滑天下之大稽之事,那些得势之人多酒囊饭袋尔,真正有才学的人却不得重用,吾心甚寒也!”范仲淹听后,忽然向前一步:“世子所言甚是,草民前些日子写了一篇求贤令,敢请世子过目!”</p>

张富亲自下去接了过来,只见是几张破烂泛黄的纸,因为墨的问题,深浅不一,但字迹却格外工整。张富读去:“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未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大乱,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王得而用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