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只鬼附身:衰神来了第三百二十七章:寻找反物质
1979年9月22日,美国的一颗卫星拍摄了发生在西非沿海一带的酷似强烈爆炸的照片,经分析,它的强度相当于一次核爆炸。当时,只有美、苏、英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核武器,谁会到如此遥远的地方进行核试验呢?美国政府几经调查,否定了核爆炸的可能性,认为是卫星和陨石撞击使仪器发错了信号,但第二年,这颗卫星又在同一海域记录到了与上次相同的现象,令政界和科学界大惑不解。
因此,这次大爆炸对坚持通古斯大爆炸是反物质”湮灭”现象的科学家来说,又多了一个论据。
反物质的研究者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反物质世界”,它的基本属性同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质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负核”,外有正电子环绕。反物质一旦同我们世界的“正物质”接触,便会在瞬间发生爆炸,物质和反物质变为光子或介子,释放巨大能量,产生“湮灭”现象。
其实,在现实中所存在的那些人体自燃之谜,也可以利用反物质与人体接触的理论得以释疑。
但不管提出什么样的理论设想,都只能是一种假说,只有找到“反物质”并证明它的存在,设想才能成立。
为此,袁建设又提出一种设想,“反物质”只所以难捕捉和寻找到,是因为它的不稳定性和极大的破坏性,那么,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是不是就能“控制”住了反物质?
那么,所有的物质都有正反两面属性,粒子有正反,中子、电子、质子都有正反,如果找到更小的物质,是不是它的“反物质”会稳定些和破坏力小些?
要知道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每找到一种新元素和一种新物质都是划时代的发现啊。
不过,袁建设做为一名科学家,所提出的最小物质也并非毫无依据信口开河的。
原子的发现被一度认为是不可分割的,直到它被分裂,发现原子内部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同样,这三种粒子似乎也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最小的粒子,但之后科学家就发现了质子和中子是由三种夸克所组成的。
袁建设要做的,就是寻找出比夸克还要小的物质,他把它称之为“奇子”。
为了寻找到“奇子”,他夜以继日地呆在实验室里,枯燥地观察着对撞机的变化,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让他忘了休息,忘了生活,甚至忘了成家。
遗憾的是,无数个日夜过去,他仍然一无所获。
正在他绝望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是来自一种海底矿物质所辐射的能量。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a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袁建设将自己发现的射线命名为o射线。
袁建设很快就发现,这种o射线有很强大的磁场能量,经过周密的计算,这种能量就是束缚“反物质”最好的武器。而且他用于实验的只是极小微量的海矿物质,如果多一些矿物质,岂不是能量更大?
当初他进行实验时根本没想到会发现新射线,所以也没注意那矿物质是什么,经过研究才发现这种矿物质也是一种新物质。是产生o射线的新物质。
有了o射线就能“抓住”并保存反物质,这个发现绝对不亚于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要找到足够的新物质才能释放出足够的o射线,于是,袁建设就研究起了海底矿物质。
但让他想不到的是目前人类所能打捞上来的海底物质辐射的o射线太少,根本提炼不出新物质。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真正的新物质就藏在真正的海底,7千米至1万米深处。
可目前我国的潜水能力还达不到那么深,所以袁建设又去了日本。
因为他的好朋友米田小野在水务厅工作,他在日本被软禁的十年一直是小野在照顾他、在关心他,所以他很信任小野。
在日本,袁建设受到了他的日本好友米田小野的热情接待,谁知,米田小野将他灌醉后,套出了有关o射线的秘密。
回国后不久,日本方面也对外宣布发现了o射线,袁建设这才明白他所交的最好的朋友小野窃取了他的科研成果。
自然,袁建设在日本所提取的海底矿物质并没有发现可以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