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视狼顾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奉武军高层的恩恩怨怨
那么即便为了军法叶明盛处决了林怀武,而他跟大帅对着干显然也是没有他贺敬云的好果子吃!
而虽然蛰伏在玉京,但是贺敬云心里面还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所以最终他还是决定不跟叶明盛对着干放着林怀武一马························
反正林怀武从第二军指挥使的位置上,落到了今天这一步,他贺敬云也算是报了当年他打小报告的一箭之仇!
思绪回到现在的南方战事,贺敬云通过一些在参谋部的老关系,知道了叶明盛留下来的预桉后心中也是非常开心的!
他最担心的就是他因为当年第一次云并之战,让他彻底失去了叶明盛的信任,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贺敬云在奉武军的前途毫无疑问将会是暗澹无光的!
而叶明盛现在留下的这份预桉,则是证明了他贺敬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关键时刻,在危急时刻,叶明盛还是相信他这位奉武军起家时的肱股之臣忠诚与能力!
如果不是这样以叶明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策略自然是不会赋予他贺敬云这么大的权力!
而当荆楚大败第五军覆灭的消息传来时,贺敬云心中知道他的机会来了,所以他也是十分关注易京的动向!
贺敬云觉得赵涵是他的旧部,当初他也是把赵涵一步一步从一个参谋提拔了起来,让他成为自己的副手奉武军的副总参谋长!
所以在贺敬云认为赵涵那一票他绝对是稳的,至于古三思那一票,贺敬云也觉得八九不离十···························
他当年在中枢执政参谋部风光无限的时候,古三思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担任人事局局长这样重要的职位,也没有如今这么大的权力
但是他古三思并没有因此对古三思的轻视,反而还因为知道古三思是叶明盛的宠臣,所以对古三思十分的礼遇和客气!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不说多么多么好,但至少表面上大家也都还是不错的,没有任何的过节和恩怨!
除了私人关系上贺敬云认为古三思是文官,所以在军事问题上他肯定是要多多参考总参谋长也就是赵涵的意见,而只要赵涵坚定的支持自己那么古三思也多半没有问题!
贺敬云真正担心的是崔绍那一票,他和崔绍当年一文一武,一个执掌总参谋部,一个执掌布政司衙门,都是奉武军能够快速崛起的重要柱石!
两人当年虽然因为军费的问题上有过一些争吵,但那些都是公事,两个人在私下里也都是很敬重对方!
但是这样的情况直到了第一次云并之战的时候发生了改变,他算是和崔绍接下了大仇!
当时第一次云并之战的时候,第三军指挥使郭志平麾下两个师,一个是第三师,一个是第四师,而第四师的将军叫做彭策························
彭策在奉武军中是一员老将,在没有加入奉武军之前是辽阳军的将军,而这个第四师的前身是辽阳军!
而彭策和崔家牵扯极深,不仅当年在军中是受崔家人提拔起来的,后来更是娶了崔家的女儿,论辈分算是崔绍的姐夫,两个人相交莫逆关系十分的好!
而彭策的儿子也是娶了崔家女,女儿也是嫁给了崔家的族人,因此彭策虽然姓彭但他却是实打实的崔家人!
就是这样一位和崔家牵扯极深的将军,当时在第一次云并之战时,被贺敬云安排守卫晋中的南线平荣和万康两座县城!
而在第一次云并战争中晋中的南线面对的是汤鹏率领的七万虎捷禁军,所以第四师打的是非常辛苦伤亡非常的大!
而在一连激战了月余时间后,平荣最后还是失守了,而彭策觉得在平荣县失守后,万康县也很那在坚守下去了,再加上当时第四师伤亡的非常大,所以彭策就考虑撤退了!
而对此贺敬云表现的则是非常强硬,表示彭策你必须坚守到既定的时间,大帅赐予了我便宜行事的权力,你若是坚持不到,我就拿你彭策的脑袋以正军法!
对此彭策也是很愤怒,觉得贺敬云不通人情,但是在军法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坚守到了既定的时间···························
不过在最后的突围的时候,彭策则是被火铳打中要害重伤濒死,虽然当时没有死但是回到易京之后没过半年就去世了!
因此彭策的家人也是把彭策的死算到了贺敬云的脑袋上,要求崔绍为彭策主持公道!
虽然崔绍后来没有这么做,但是因为这件事情,再加上后来崔得胜被俘的事情,也是让崔绍彻底恨上贺敬云了,两个人的梁子也就是结了下来!
因此对于崔绍的那一票,贺敬云心里是一点底的没有!
而且崔绍这个人在奉武军地位明显是高赵涵古三思两个人一档的,就算是古三思和赵涵加一起都没有崔绍的影响力大,在奉武军大帅只有大帅能够降住崔绍!
因此只要崔绍不同意,这份预桉就很难通过,所以贺敬云有些担心崔绍会以为他们两个的恩怨因私废公!
但万幸的是崔绍的大局观还是很不错的,知道这个时候奉武军在南方需要一个人统筹指挥,而贺敬云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在预桉被顺利启动之后,此次的平南之战,也是被摩拳擦掌憋着一口气的贺敬云认为是他翻身之战!
你袁嵩之前曾经败给过徐兆杰,那我贺敬云就击败徐兆杰和镇南军,来证明我是奉武军中最厉害的将军
贺敬云要用镇南军的血来洗刷他身上的耻辱,来回馈叶明盛对他的信任,向奉武军,向天下人来证明他的能力,让大家看看他和袁嵩谁才是最好的哪一个·································